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7

评论

3

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西安可能又发现了柳公权所书石刻 这次是在馆藏文物里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于赓哲教授发微博披露:“青龙寺博物馆在馆藏文物当中发现了疑似柳公权手书经幢,馆方研究人员已经为此在《中国书法》上发表了论文。”“考虑到以前对这个文物的价值认识不足,此次发现称得上是‘失而复得’”。“假如这个推测为真,将是考古、文博学界的又一个重磅新闻”。

图片

  通过经幢残存官职信息考证 书丹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

  1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认真研读了这篇题为《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藏经幢残石考》的论文。作者署名为“贾淯雁 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赵力光 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发表于《中国书法》2024年第8期。据了解,作者之一的赵力光先生,为陕西省资深碑刻文献专家,曾任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

  文中介绍,青龙寺为唐长安城内重要的的佛教寺院,密宗祖庭之一。

  1963至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安工作队经多次调査与发掘,共发现殿址、塔址、廊址、门址等遗址8处,出土佛教文物、建筑残石和生活用县等文物。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藏经幢残石并未出现在考古报告及《青龙寺与西明寺》一书中,缺乏相关地层信息。

  1992年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西安市青龙寺遗址保管所合作出版的《青龙寺》一书中,录有该文物的照片、名称、长度、宽度及断代信息。由于青龙寺和密宗的发展与传播有密切的关系,故推断该经幢残石应为在青龙寺遗址附近出土的,和唐青龙寺有密切关系的文物。

  该经幢残石按其形状推测应为八棱形,残存相邻的两面,高28cm,宽20cm,共五列,有三十七个完整的字及四个残字,碑文包括正文三行及题名两行。自右至左为:

  “ (推测为“守”)尚书户部郎(郎字残缺严重)中知制(推测为“诰”)/行起居郞上柱国赐绯鱼袋柳(“柳”字下端残)/景蔽幽室济世之/用莫高乎治丧门/辑(“辑”字左边残缺)梵文大搆法藏(“搆”搆字仅剩右半边) ”

图片

  唐 青龙寺经幢残石(图据《西安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藏经幢残石考》)

  “根据经幢造幢者提名处‘行起居郞’后残留的‘柳’字,我们推断其书丹者即柳公权。据《旧唐书》职官志载:‘起居郎掌起居注,录天子之言动法度,以修记事之史’。查相关史料记载,唐中晚期担任起居郎的柳姓人物,除柳公权外并无他人……另外,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金刚经》拓本(P.4503),末尾题记有‘长庆四年四月六日翰林侍书学士、朝议郎、行右补阙、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柳公权,为右街僧录准公书’,说明柳公权在长庆四年四月前已授赐绯鱼袋。综上所述,他的官职与经幢残石题名左侧‘行起居郎上柱国赐绯鱼袋’的官阶相吻合。”

  “根据1985年西安出土的《大唐故文安公主墓志铭并序》记载,有关撰文者宋中锡的详细信息是‘翰林学士、朝仪郎、守尚书户部郎中知、知制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宋申锡奉敕撰’,且‘文安公主薨于唐大和二年戊中二月二日’,进一步佐证宋申锡所任官职与该经幢残石右起第一行主事者的官阶相吻合。”

  文中还从书法角度进行了分析。“将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藏经幢残石中刊刻的书体与柳公权其他存世书法作品进行对比。从笔画的角度对比分析,经幢残石上镌刻的点画中,长笔瘦,短笔肥,竖笔挺健,横笔圆劲,轻重有致,变化多端,即筋骨强健,又血肉充实;从结体的角度对比分析,官与周边笔画无大开大合之势,中宫紧密、四周舒放、笔画向内攒聚、向外辐射,呈现出一派壁垒森严之垫。从整体看来,字形挺拔,线条劲直有力、顿挫分明、锋芒外露,深得柳书骨力劲秀、瘦硬通神之特点。通过与柳公权其他存世作品进行对比发现,其与金刚经拓本(P.4503)清健利落的书体最为接近。”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文献资料的考证,还是从笔画与结体的对比分析,青龙寺遗址博物馆藏经幢残石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的题记部分,书丹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建造的主事者为户部郞中、知制诰宋申锡,刻立年代应在宝历三年正月至大和二年三月之间。

  学者建议开专题鉴定会 给这件文物下个定论

  尽管文章考证过程很严谨,但相关结论最终能否确定?

  于赓哲教授在微博中介绍,目前他和其他几位学者已建议博物馆方就这个石经幢开一次专题鉴定会,希望能有一个明确结论。

  他在微博中说:“在过去的三年中,柳公权书法作品西安陆续被发现,例如《杨承和神道碑》、严公贶墓志,如果这篇文章的推测能成立,就是‘连中三元’,西安将再添一件重量级文物!”

  多知道些

  2021年发现柳公权所书《杨承和神道碑》

图片

△杨承和神道碑

  2021年3月17日,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的一处工地挖出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据省文物局官方网络渠道的介绍,“3月17日中午11时,建设单位在清表过程中发现石碑,立即通知西安市考古院工作人员。14时30分,西安市考古院人员赶赴现场,发现散落于施工范围的三处石块,茬口均为旧茬,经拼对,为柳公权书丹的石碑。出于确保文物安全的考虑,西安市考古院组织专业人员立即进行清理、搬运,晚22时安全送至文物库房。”

  这便是《杨承和神道碑》。西安市文物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根远介绍,墓主为杨承和,撰文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杨承和原来是很大的宦官,后来被处理了,但死后第二年得到了平反,这应是他获平反以后立的碑,也就是柳公权在书玄秘塔碑前的三四年。而王起是唐朝宰相、学者,为司徒王播之弟,祖籍太原。这个碑石价值非常大,将来应该会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2022年出土柳公权71岁撰并书严公贶墓志

图片

△严公贶墓志局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23年1月12日,省文物局召开“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发布的11项重要考古发现中就包括了长安区唐严公贶(kuàng)墓。

  据介绍,为配合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清理发掘3座唐墓,最重要的发现便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它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墓志长76.7、宽77.1、厚14.5厘米,四周线刻十二生肖,兽首人身,每面三个,墓志正面阴刻正书42行,满行45字,共1769字。根据墓志内容,墓主为唐通议大夫守左散骑常侍严公贶,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廿五日病逝,享年七十五岁,大中四年(850年)五月十九日葬。严公贶逝世后,长子严脩穆请其舅柳公权为严公贶撰、书墓志铭,此时柳公权已71岁。

  严公贶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为研究柳公权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