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快收藏!
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普遍且重要的途径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多具有较大的毒性、较高的渗透压、较强的酸性或碱性,输注过程中很容易损伤血管而造成药物外渗。
那么,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如何判断化疗药物有没有外渗?外渗时患者会有哪些症状?发生外渗时如何处理?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
什么是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漏至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发生率在0.01%~7%。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
1.药物因素
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
2.血管因素
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这些情况下如果行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
3.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
4.其他因素
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患者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患者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肿胀、疼痛,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红线;重度则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出现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下表是WHO药物外渗损伤分期。
表1 WHO药物外渗损伤分期
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应对及处理
1.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血管通路装置。
2.应使用注射器回抽静脉通路中的残余药液后,拔除外周静脉导管或输液港无损钢针。
3.深部组织发生中心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时,应遵医嘱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4.应评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定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外渗远端组织的血运情况。
5.发疱性药物外渗时,应遵医嘱进行局部封闭,封闭时应避免损伤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
6.根据外渗药物的种类,遵医嘱可使用相应的解毒剂和治疗药物(使用方法见表2)。
7.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24~48h内,宜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60℃,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
8.应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
9.应记录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
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1.基本要求
(1)应评估和识别化疗药外渗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应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化疗方案、患者血管条件等选择血管通路及工具(引起外渗的常见化疗药物分类见表3、表4)。
(3)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应定时评估血管通路装置是否通畅,并观察有无发生外渗的症状和体征。
(4)应告知患者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烧灼感、输液不畅等异常情况时,需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经外周静脉导管给药时外渗的
预防措施
(1)直接选择前臂粗、直、有弹性的上肢静脉,同一静脉在24h内不应重复穿刺。
(2)化疗给药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3)宜使用透明无菌敷料固定,导管留置时间应≤24h。
(4)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应看到回血后方可给药。
(5)输注发疱性药物时:
a) 静脉推注2~5min药液或每输注5~10min,宜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情况。
b) 总输注时间应﹤60min。
c)不应使用输液泵。
d)患儿不应选择头皮静脉。
3.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时外渗的
预防措施
(1)输注发疱性药物时间>60min或使用便捷式输注泵给药时,宜选择中心静脉导管。
(2)给药前应通过抽回血及推注生理盐水确认中心静脉导管通畅。
(3)输液港给药时,应确保无损伤针固定在港体内。
(4)输注过程中应定时观察穿刺区域有无液体渗出、发红、肿胀等。
附录
表2 化疗药物外渗解毒剂/拮抗剂使用方法
表3 引起外渗的常见发疱性药物
表4 引起外渗的常见刺激性药物
*顺铂在分类上属于刺激性药物,但须注意浓度及外渗的量,若高浓度(>0.5mg/ml)的顺铂发生大量外渗时(>20ml),须按发疱性药物外渗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伍俊妍,邱凯锋.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J].今日药学,2023,33(10):721-732.
[2]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S].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8):2381-2395.
来 源 / 中国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