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曾炒到20万的神酒,永远有新故事

图片

今天晚上,下面这则消息传开了。
图片
在白酒行业,李曙光有一个更加知名的标签,五粮液原董事长。不禁让人想起一周前,茅台原董事长丁雄军,殊途同归。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倒是让我想起了白酒行业一套神酒。
2018年春季糖酒会上,一套金光闪闪的酒上市,也就是后来搅动着炒作热潮的“茅五会见”。
图片
顾名思义,这套酒包含了茅台酒、五粮液各一瓶,单瓶2.25L,每一套酒的背面都有两家酒企当时4位管理层的头像与亲笔签名。当时的两位董事长,袁仁国与李曙光,都未能等到安稳的终局。
这套酒背后的故事,实际上反映着白酒行业的历史脉络。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这套酒推出的背景是2017年3月20日的茅台、五粮液确立的“宜宾共识”:
1、共同呼吁国家支持白酒产业发展;
2、共同携手走出国门;
3、共同积极推进白酒百年老字号发展;
4、共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
5、共同担当起民族品牌的责任。

在此之前,白酒行业互相竞争,野蛮发展。典型的案例是,“国酒茅台”的商标曾引发五粮液等多家酒企举行白酒金三角研讨会共同探讨应对方案。最终茅台妥协了,告别国酒茅台,改为贵州茅台一个与茅台酒有关的小知识点是, 第一批“贵州茅台”,生产日期为20190817,生产批次为2019-001。茅台酒包装箱、包装盒、酒瓶、胶帽,有“国酒茅台”几个字的地方都进行了修改,辅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酒进行鉴定。与此同时,茅台酒厂、茅台酒专卖店门头上的“国酒”两字也被抹去。
当年的5大共识中,国际化依然艰难。2017年茅台国际市场收入22.70亿元,2023年为43.50亿元;五粮液的国际市场营收需要从其与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关联交易中来看,2017年为381.04万元,2023年为10.04亿元。都有一定的增长,但整体数额并不大。
“中国白酒金三角”似乎在淡化,随着近年来酱香酒市场的扩大,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更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茅五会见酒的存在,时刻提醒着人们那段历史,以及刻在酒企身上的时代印记。
配色+酒企管理层大头贴,一种难以言说的躁动气息弥漫开来,市场表现也确实很浮夸。
图片
这套发行价8.8万的酒,很快被市场热炒至20万元/套,但又迅速于同年跌至5万元/套。
即使在2021年各类茅台酒大涨,十大系列等瓶子货价格翻番、连原件飞天市场行情都能猛涨至3800元的行情中,茅五会见的行情价也仅为7万元左右。最近看到的报价中,茅五会见的报价为6万多,其中茅台酒值4万多。
当年买入的人,几十年才能解套。
浮躁的是那个时代。
2018年,猴年生肖茅台酒涨至8000元,鸡年生肖茅台酒涨至5000元,买到即亏到,现在这两款酒的价格分别为4300元、2920元。
茅台机场通航时发布的茅台机场纪念酒,一瓶500ml+2瓶50ml,上市后被炒到8000元左右,目前3000元左右。
图片
2018年10月左右上市的走进澳洲、走进非洲(375毫升),两瓶套装被炒到了12000元左右,现在4000多。
当然,这些在2018年走上炒作神坛随后又跌落的酒,也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多的记忆。
进入2020年以后,这些曾经的茅台炒作宠儿沦为弃儿,但整个茅台酒市场更加浮躁了。
不知道在亲历者模糊的印象里,是否还记得那款50年酒质的70周年纪念酒,最初传闻称仅70瓶,被炒至120万元。最后因一张经销商打款14万元定下2瓶的截图,限量神话没了,一夜暴跌百万,跌到10万-15万,现在还剩8万多。
图片
这两年,似乎就是那么一瞬间,消费升级不说了,所有人都在讨论性价比、理性消费。曾经人们喊着飞天茅台3000不是梦、5000不是梦,现在讨论什么时候跌破2000元。
酒企自身也转向更加实际与低调。我们可以看到,茅台正在聚焦于酒本身的发展,现任董事长明显更加低调。现在对于茅台来说,其实是静下心来完善营销体系的时候。
那些永远在专卖店买不到酒的消费者们,那些问价会被怀疑是黄牛的白眼,以及因为在官方渠道买不到酒最终对假酒防不胜防的恐惧就在眼前,实际上茅台可以通过完善渠道体系、建立好客户分析体系来解决很多问题。
但让人感到沮丧的是,就算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能在官方渠道买到酒,最后是否会因为店长轮换、行情变化等问题被挤出?
我想起一个好酒的朋友,自己一个人也能喝上半斤,2013年那几年也曾在自营店往家里一箱箱搬茅台酒、酱香系列酒,其中有些甚至高于市场行情价。
7年后,茅台涨价了,他的酒逐渐喝完了,但再也在自营店买不到酒了。

这里有酒,也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