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5

评论

5

7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连平: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长期趋势轨道中

1月10日,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2025年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发布会上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在长期趋势轨道中,达成预期经济发展目标仍需努力。

财政破局重在增收入与扩消费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润泽金融市场

展望2025年,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将更加积极。

“财政破局重在增收入与扩消费。”连平认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担当宏观调控的主力军,调用更大规模的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扩充地方财力。

他预计,今年全年财政赤字率有望达到4.0%及以上,赤字规模超过5.5万亿元;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进一步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地方专项债发行额度有望达到4.5万亿元以上,将进一步拓宽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同时,增加发行2万亿元以上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拓展至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金与民生消费领域;广义赤字率有望提升至9%左右。

在货币政策方面,连平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润泽金融市场。他预计,全年有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左右,综合使用买断式逆回购、购买国债等工具释放较大规模流动性;下调政策利率0.4个-0.5个百分点,进一步推动LPR调降0.3个-0.6个百分点。加快创新与扩围结构性工具,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内需逐步修复,市场预期得到改善,信用创造功能增强;信贷余额与社融存量增速分别回升至8.2%与8.8%,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在8.0%左右。

此外,连平认为,2025年人民币实际承受的贬值压力总体可控。他预计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7.0-7.5区间内双向波动的概率较大。

投资仍将发挥“基石”作用 消费恢复步伐明显加快

展望2025年,连平认为,我国制造业将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支持政策推动下,各地将继续加大对“两重”“两新”领域提供资金融通的保障。他预计2025年制造业投资增速约7%左右。

“基建投资将发挥更强的托底作用,传统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有望小幅回升,超前布局数据流通及农村基础建设加力可期。”连平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扩大至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上升至35%。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也将持续边际改善并逐步企稳。连平表示,长期来看,人口周期导致房地产需求长期放缓,房地产工程建设活动仍将相对疲软。2025年,稳楼市住房金融政策将再度发力。预计房地产销售、房价及投资等关键指标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房企资金紧张的状况略有好转。他预计全年住房销售面积下跌5%左右,新房价格跌幅明显收窄,投资同比下跌6%,跌幅有所收窄。

“消费恢复步伐明显加快。”连平表示,2025年,宏观政策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全年提振消费将从多个领域展开,包括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实施提振消费的专项行动以及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5.5%,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有望升至65%左右。

达成预期经济目标仍需努力 建议创新更多消费场景和服务需求

“展望2025年,增长继续保持在长期趋势轨道中。尽管可能会受到较强的外部因素冲击,但在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下,经济增长内生性动能有所增强。”连平预计,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客观来看,外部挑战不容低估,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微观层面仍存在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需求偏弱等问题。

他建议,央行将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从2000亿元提升至3000亿元,将再贷款利率从1.75%调降至1.50%等,多措并举释放有效民间投资需求。同时,建议创新更多消费场景和服务需求,进一步支持旅游、餐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开发,每年可安排1000亿-1500亿元适老化融资改造计划。

他还建议,从2025年开始,连续五年左右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左右,专门用于支持城镇化建设。探索设立国家房地产稳定基金,规模可达万亿,从中长期角度设立房企存量债务处置工具。

此外,在财政政策方面,连平建议将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扩大至5%以上,加大民生投入,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中用于“两新”工作的支持规模,可以增加至5000亿元。同时,将三年内新增的6万亿元专项债限额使用节奏调整为“231”的额度安排,即第一年增加2万亿元、第二年增加3万亿元、第三年增加1万亿元。将五年内每年8000亿元的专项债使用安排调整为:第一年8000亿元,第二至三年各安排1万亿元,后两年每年各安排6000亿元。通过上述举措尽快减缓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速地方化债进程,使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手来更大力度地推动投资和消费增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姜樊

编辑 袁秀丽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