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外贸增长新引擎是什么?上海商业“画像”有何特点?两份新报告回答你

图片

图片

1月10日,上海商学院和上海商务委联合最新发布的《2024上海商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和增速均居全国城市首位,增长12.6%;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834元,居全国城市首位,人均消费支出达52508元,重回全国城市首位,消费结构升级。

【“新三样”成外贸增长新引擎】

同日最新发布的《2024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显示,消费市场回暖向好。2023年,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622亿,比上年增长7.6%,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4%。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万元。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全年网络零售规模比上年增长9.4%。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加,新兴消费不断升温。

2023年,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保持平稳。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增长放缓,结构稳步优化 一般贸易出口额为61127亿元,增长1.9%;从贸易市场看,东盟、欧盟、美国仍然是长三角前三位的贸易市场。

图片2023长三角对外贸易保持平稳。

从商品结构看,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出口崛起,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其中,上海2023年出口“新三样”产品1677.9亿元,增长42.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9.7%,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江苏2023年“新三样”产品累计出口194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2.3%;浙江“新三样”产品出口1401.8亿元,增长11.0%,拉动全省出口增长0.4个百分点;安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90.6亿元,同比增长11.6%。

【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增速均居首】

2023年,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增长,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比上年同期增长5.0%。具体表现为:工业生产平稳,重点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消费市场信心提振,住宿餐饮业增长显著,增长32.9%;新动能发展势能壮大,城市能级巩固提升;服务业快速增长,新兴服务业领先,增长11.3%;金融市场稳步改善,资源集聚与辐射效应增强。

图片2023.2-12月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变化。

2023年,上海经济发展有四大热点,自贸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出口值增长5.8%;推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交易额增长;率先恢复国际邮轮航线,带动消费;优化入境人士支付便利环境,带动外来消费回暖。

总体而言,2023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和增速均居全国城市首位,增长12.6%;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834元,居全国城市首位,比上一年增长6.6%;人均消费支出达52508元,重回全国城市首位,比上一年增长14%,消费结构升级。

图片2023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类别占比。

上海商业发展“画像”还有哪些特点?《报告》显示,2023年,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放缓,服务类网络购物额增长显著,直播零售额2532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在实体零售业态方面,购物中心与专卖店发展迅速,大卖场下滑。就区域商业发展而言,郊区后发弥补性增长,市区核心区域稳定增长。

在上海,哪家商业中心综合评估高?《报告》显示,陆家嘴市级商业中心、南京东路市级商业中心和徐家汇市级商业中心在近三年熵权排名中稳居前三。

图片2019-2023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速。

【如何从跨境电商向跨境数商转变?】

跨境电商在上海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那么如何从跨境电商向跨境数商转变?

《报告》认为,上海发展跨境数商有基础,除了区域比较优势明显以外,上海数字贸易额增长,企业认定多;上海跨境数商发展要素供给充分,人力资源、电力、网络基础设施、资本条件优越;需求长期旺盛,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市场规模大;支持产业发达,数据标注、直播等产业规模领先。

图片跨境电商数量排名前十的省区市。

《报告》建议,上海应加强对接区域协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话语权;提升政策可操作性:稳定政策框架,细化评估制度;建设离岸数据中心:降低政策影响,推动业务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贸易主体,推动电商发展。

此外,《报告》分析,上海“以旧换新”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现行补贴政策释放的消费能力有限,不同区域消费潜力的释放存在差异,信息获取渠道局限,品类存在局限。《报告》建议“以旧换新”扩大涵盖商品的广度和深度,精准定位品类,加强政策宣导,打造以旧换新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