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摆摊修表31年找回被拐儿子 四川绵阳韩峰:感谢《华西都市报》助亲团圆|拾光礼盒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周洪攀

1月9日,四川绵阳高新区普明北路菩提福园小区,72岁的韩峰打开华西都市报社为其准备的拾光礼盒,一阵报纸的墨香传来。拉过木椅,韩峰一屁股坐下,开始仔细阅读创刊30周年特刊。

图片

韩峰在读报

韩峰是原地摆摊修表31年,最终找回被拐儿子故事的主人公。1987年6月,韩峰年仅6岁的儿子小君,在绵阳市成绵路自家的修表摊前被拐卖。为了找回儿子,韩峰在之后的两年走遍周边区县,甚至远赴陕西、辽宁寻子,最后都杳无音信。

多次寻找无果,韩峰停止了漫无目的地找寻,又回到熟悉的“伤心地”,继续摆摊修表。2018年7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以《65岁修表匠原地摆摊31年等儿归》,关注韩峰的故事,轰动的传播让全国都知道了这位苦心的父亲。

奇迹出现在半年之后,经过绵阳公安和华西都市报的共同努力和呼吁,小君找到了。2019年1月,父子相认。

图片

韩峰收到拾光礼盒

202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社陆续为全国各地读者送上“拾光礼盒”,既是报道主人公,又是忠实读者的韩峰,获得了一份特别的礼物。1月9日,72岁的韩峰听说记者为他送来了创刊纪念品,飞速从小区某栋6楼走下,带着记者走进他家。寻子的30多年里,他就是每天早上7点多从这里出发,骑行20多分钟抵达儿子失踪的成绵路,摆摊寻子。找到儿子后的第5年,韩峰正式“退休”。

韩峰告诉记者,他和华西都市报结缘非常早。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全省各地的报刊亭,都有这份优质的市民报纸可以购买。巧合的是,他修表的摊位旁,就是一个报刊亭。

“我随手就可以拿一份报纸过来看,还不要钱。”韩峰笑着回忆,每天修表空闲时,他最喜欢蹭报刊亭老板的报纸看,华西都市报的民生新闻板块,是他最为关注的。

而真正与华西都市报结下深厚情谊,是华西都市报专题报道他寻子的全过程。韩峰表示,华西都市报是他寻子路上的重要助力,要感谢华西都市报为他找到儿子、阖家团圆提供的帮助。

韩峰介绍,2019年找到儿子后,他和妻子也去了小君现在位于广东的家里。前几年,因为特殊原因,小君一家没有回绵阳过年,不过双方一直保持着联系。最近两年春节,小君都回了绵阳看望二老。

今年春节,小君也已经和他们约定好,一定回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