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以往,很多人笃定医院行政岗位是 “关系户” 的避风港,或被偏执的视作“游手好闲之辈”。然而,伴随医院的持续发展以及行政岗位职责的日益精细,这种片面认知正逐步被改写。
近日,就有部分网友直言:“行政人员每天看似优哉游哉,不是喝茶聊天,就是玩手机,根本没在干实事。” 但也有网友反驳:“行政工作哪有这么简单,就拿医院宣传科来说,为了打造医院良好形象,宣传人员常常需要在紧急时刻准备好宣传稿件,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处理,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压力大得很。”
还有网友抱怨:“行政部门老是下达一些莫名其妙的指令,增加我们临床工作的负担,让原本忙碌的工作变得更加繁琐。” 但也有人站出来解释:“行政部门要负责落实上级各项规章制度,上报各类数据,撰写报告等,这些都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营必不可少的工作。比如人事部门,每月都要处理考勤统计、绩效计算、招聘等诸多事务,每一位新入职人员的档案管理、体检、政审等都得一一跟进,工作一点也不轻松。”
尽管行政工作任务繁重,但临床人员对其不满情绪依旧存在。矛盾的根源之一在于角色定位的分歧。临床医生坚称行政部门应是全心全意的 “行政服务部门”,为一线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而行政人员却更倾向于将自身定位为 “行政管理部门”,注重医院整体的秩序与规范管理。这种认知上的鸿沟,使得双方在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产生诸多摩擦。
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是引发矛盾的关键因素。不少临床医生觉得行政部门在资源分配过程中,未能充分考量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和分配上,行政部门的决策有时导致临床科室设备短缺或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政策实施的不合理同样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一些由行政部门制定并推行的政策,在临床一线执行时,让医生们感到束手束脚,难以适应。这些政策不仅未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沟通渠道的不畅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行政与临床双方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和延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理解,导致矛盾不断升级。此外,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的巨大压力,也使得行政与临床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医院的平稳运行离不开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撑。行政部门肩负着预算编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与执行、人力资源调配等一系列重要职责。倘若缺乏行政管理人员,医院将会陷入资源管理混乱、政策执行无序、人力资源失衡以及医院形象受损等困境。
为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搭建高效的沟通桥梁。通过定期举办联席会议或工作交流坊,为行政与临床人员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
其次,优化资源分配与管理机制。行政管理部门在资源分配时,应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倾听临床一线的声音,精准对接临床需求,确保资源分配合理高效。
再者,制定双方认可的政策并协同推进。在政策制定阶段,广泛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政策更贴合临床实际操作,避免 “一刀切”。
同时,强化团队协作与培训。组织跨部门合作项目,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让行政人员深入了解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最后,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始终将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作为核心价值观,让行政与临床人员明确,双方工作的终极目标都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当然,行政部门自身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方案,避免被误解为简单地拿平均绩效。设置具体、统一的招录标准,避免成为 “关系户” 集中地。同时,医院也可以适当压缩行政人员编制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浮于事的情况。
▼
图文来源:护理传真 作者:任艳静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