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1月10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期待琼台‘非遗’交流像织绣黎锦一样,织出锦绣华年!”1月9日,参加海口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委员通道”集体采访的台盟海口市委主委、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教师苏萍说。
苏萍答记者问(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海南、台湾有着“琼台姊妹岛”的美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去年12月4日,传统节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在中华儿女心中最重要文化符号如今走向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是两岸同胞的历史记忆、文化认同及精神追求。
苏萍以“非遗”为例,就如何加强琼台文化交流合作,分享了她的思考和建议。
苏萍介绍说,琼台地缘虽远、但血缘相亲,琼台两地方言同属于闽南语系。在“非遗”的领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黎锦”在台湾的泰雅族群也有类似的传统技艺,黎族“绣面文身”的习俗,在台湾的赛德克族群也有类似的文面习俗;另一个大家所熟知的“非遗”就是琼台共同的“妈祖信俗”。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魂,这些都是两岸同胞解不开的血脉亲缘。
苏萍认为,以“非遗”搭桥加强琼台文化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认同。她建议,一是以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海南分营活动为契机,依托海南省博物馆、南海博物馆等平台,组织中华“非遗”文化展,使台青可以深入了解祖国大陆的历史文化,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以海南黎族“三月三”和妈祖诞辰日为契机,邀请台湾少数民族参访团和两岸妈祖信众来海口骑楼老街开展“非遗”交流活动;三是发挥现代数字化技术等新形式,开展琼台“非遗云交流”活动,鼓励利用“非遗”共同创作开发动漫、影视、文创产品等,通过相互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推动琼台文化的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