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家长谈 | 高效学习,不负时光

图片
图片


关键词:未名家长谈


编者按

十年寒窗,一路成长。在深夜埋头苦读的时刻,有人默默点亮明灯;在迷茫彷徨的青春,有人指引前行的方向。千言万语汇聚成父母温暖而坚定的目光,他们注视着孩子的每一点成长,目送着孩子追梦的身影。传递温情记忆,分享心得体会,在“未名家长谈”中,共同感受为人父母的深情厚意,陪伴您和孩子一同走过这段冲刺的旅程。


学生信息

学生姓名张之钰

毕业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就读院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上很少让家长操心,最终在2024年高考中很幸运地被北大元培学院录取。许多亲戚、朋友和同事得知消息后,在第一时间表达祝福的同时,也希望我们把教育孩子的经验总结出来,共同分享。回顾十几年的学习成长经历,孩子之所以能成为众多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想学习高效是其身上具有的鲜明特质。那么怎么才能助力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呢?




1


持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效率往往特别高学习也不例外,专注力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好起来了。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方面,我们主要的做法是:


在尽情的玩耍中养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玩耍时,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打搅他。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到公园玩钓小鱼游戏,每次都要钓一个小时以上,他在钓的过程中心无旁骛,经常半个身子都浸泡在水里。我们时常听到旁边的家长说:“你看,这个孩子玩得多投入、多得劲,浑身全湿了该咋玩咋玩!”此时,尽管衣服湿了、脏了,我们也很少提醒他要注意。还有玩沙子、做手工、搭积木等活动,我们基本上也贯彻了不干预的原则。我们想,正是在这种尽情的玩耍中,孩子的专注力一点一点培养起来了吧。


在广泛的阅读中强化。第一次带孩子去书店的情景让我们记忆犹新。孩子根本不愿意到书架边,更不愿意拿书翻书,我们递给他一本书,他心不在焉地接住了,人还在东张西望,注意力基本没在书上,没翻两页就不耐烦地甩掉了,不断地吵闹着要离开。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觉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也有助于让孩子静下心来,养成专心专注的良好习惯。于是,周末、假日一有时间我们就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从幼儿绘本开始,一起阅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并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渐渐地,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一本书接着一本书地阅读,一呆就是一整天,孩子懂的越来越多了,心也慢慢地能静下来了,专注力也在无形中提升了。


图片


在适宜的氛围中熏陶。孩子在家学习时,我们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不娱乐休闲,或做家务、或看书,让孩子看到家长也在干正事而不是消磨时光,对孩子形成正向激励;二是来回走动轻手轻脚,拾取东西轻拿轻放,不发出异响,以免干扰孩子学习。当孩子在同一时间内既想干这又想干那——如边吃边玩时,我们会及时提醒制止,告诉孩子:人不可能同时把两件事都做好——边吃边玩,可能吃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同一时间内要么吃东西、要么玩玩具,二者只能选其一。家长更要做好榜样,因为孩子不仅会听家长怎么教,更会观察家长怎么做。如果家长一心二用,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呢?





2


认真对待每次考试测验



考试测验最能检验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把考试测验作为检验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平台。在对待孩子的考试测验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重视但不唯分数。小学每次考试满分的学生少则好几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考99分,排名就会掉好几个位次。难道说99分的学生就比考100分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吗?作为家长,我们关心分数又不能唯分数、关心名次又不能唯名次。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帮助孩子通过深入分析考试测验情况,发现其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把会的题都做对。“会的题都做对”,看似理所当然,但真正要做到并不容易。每次考试测验之后,我们都会对着卷子与孩子一起逐道分析错题,针对应当做对却没有做对的题,引导孩子回忆做题时的状态,分析出错的具体原因,比如“+”号看成“-”号了,要求回答“原因”但却写成“方式”了,等等。当然,也许下次考试孩子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那就帮助孩子再分析再提醒,慢慢地类似的失误就越来越少了。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孩子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答题的习惯,考试时应做对却没有做对题目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集中攻关未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因知识点未掌握而做错的题,我们首先告诉孩子“不会的题做错是正常的、做对才是不正常的”,释放孩子的沮丧情绪,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如果不会的题这次做对了,由于知识点没有掌握,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很可能会做错,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所以,对待不会做而做对了的题要像对待不会做而做错了的题一样认真。具体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相应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是课堂走神没有认真听讲,还是理解不充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必须搞得一清二楚,直到把相应的知识点学懂弄通为止。久而久之,知识盲点越来越少,考试时不会做的题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





3


保持自信从容良好心态



一路走来,能成为“北大人”着实不易,从优秀迈向卓越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始终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自信从容的心态必不可少在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目标明确而坚定。根据孩子的学习表现,本着“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我们全家定下冲击北大的目标,确定之后就再没有动摇过。从高二开始,孩子先后四次参加北大组织的体验活动,走进北大、了解北大、爱上北大,进一步增强了奋进的动力。日常学习生活中,当孩子疲倦时,我们鼓励孩子为理想而奋斗,再加一把力;当孩子得意时,我们提醒孩子要冷静不飘浮,唯有脚踏实地获取真知,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成为“北大人”的目标,源源不断地为孩子的高效学习提供动力和支撑,引导着孩子茁壮成长。


图片


把握每一个今天。昨天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每个人所能把握住的也只有今天。把握住了今天,就把握住了明天和未来。我们时常提醒孩子,要克服好高骛远的心态,不能总是想着明天再怎样怎样,只有今天辛勤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明日绽放的花朵。我们会引导孩子每天睡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回顾思考当天都学了些什么,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掌握得还不牢,以利于下一个今天的学习和复习。即便在高三最紧张的日子里,孩子晚上十点半也能够上床休息。正是每天都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才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更大的学习效益。


不断地超越自我。从小学到高中,出类拔萃的孩子越来越集中。你分数高,有人分数更高;你优秀,有人比你更优秀。作为家长,我们要求自己,不拿自家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同时引导孩子,不要与班上其他的同学比。要与自己比,正确地理解什么是“与自己比”,让孩子认识到:克服一个缺点,弥补一个不足,掌握一个新知识点,发现一个新解题思路,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就是进步了。正所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在超越自我的同时,孩子已经超越了其他许多人。




结语


如今,孩子已成为北大的一员,与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孩子们成为同学,聆听世界一流学界大咖的教诲,想一想都令人神往。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在卓越的人组成的群体中,仍然会存在着相对优秀和相对落后的人,它无形中可能会给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带来压力,而我以为文中所述的这些道理基本也适用于大学阶段。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路径,学有所成。




供稿 | 张之钰家长,内容有修改

审校 | 高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