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铁了心要抄中国作业,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印度是全世界第二大粗钢生产国,排名仅次于我们,以前一直都是钢材的净出口国。
但现在不一样了——2024年4-11月,印度一共进口了650万吨成品钢,同比增长26.6%,摇身一变成了钢材净进口国。
而在其中,印度从中国进口的钢材高达196万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印度狂买中国钢材,这是要干啥?为了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印度做了哪些准备?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狂买中国钢材,印度雄心勃勃
一直出口钢材的印度,为何开始进口了?
原因是,立志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的印度,对钢材的需求越来越高了。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在2024年10月份发布的短期展望,印度在2024年和2025年钢铁需求将增加8%,主要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
之前莫迪曾雄心勃勃地对外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投入5340亿美元,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港口以及提升电力和水利设施,摆明了就是要大搞基建。
比如印度推出的“智能城市”和“普惠住房计划”,几乎就是照抄中国作业,促进对住宅、道路和铁路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建筑业对钢材需求的大幅增长。
事实上,过去10年时间里,印度对钢材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长,2014年对钢材的需求量是8708.6万吨,等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41亿吨。
与此同时,印度的人均粗钢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从2014年的大约67公斤每人,一直涨到了2023年的接近99公斤每人。
而随着对钢材需求量的增加,印度竟选择了向最大的钢材进口来源中国加税,为成为下一个基建狂魔,印度下了一盘“大棋”。
成为基建狂魔,印度咋办的?
要想搞基建,钢铁行业当然是重中之重,印度围绕着本国钢铁行业做了周密的布局。
按理说,印度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钢铁,处在需求方的位置,尤其现在中国钢产量在全世界属于独一份,三哥再胡闹,也不应该加中国钢材的税才对。
否则一旦我们断了供,印度连个可以替换的下家都找不到。
然而,印度却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宣称要对中国钢材进口征收高达25%的“保障性关税”或“临时税”。
对此,印度本国的小型企业可谓是一片哀嚎:
道理很简单,这些企业本来就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很差,到时候对中国进口钢材加税,钢材价格涨上去,成本压力就会一下飙涨,非常容易受到冲击。
但所有人都低估了三哥的决心,为解决这些小企业的担忧,印度官员保证,如果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那么印度的大型钢铁企业会以折扣价向他们供应钢材。
印度凭什么夸下海口,又怎么敢对中国钢材加税的呢?
其实印度这里赌的是,自己急,但是有人更急。
印度认为,中国钢铁销售的压力,比自己搞基建用钢的紧迫程度要更高。
这个逻辑不复杂,印度确实要搞基建,但现在还基本处于规划阶段,所以紧迫程度就没有那么高。
但中国不一样,整个钢材的产业链丝毫拖不得,承受不起失去印度这个大客户带来的损失,因此印度认为自身的话语权更大。
而在对中国进口钢材加税后,印度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这些钱拿来补贴国内的钢材产业,再加上印度本来也不缺铁矿石,这几年又拉到澳大利亚的煤矿投资,有了底气。
也正是因此,印度一边在狂买中国钢材,另一边还叫嚣着要加税,可谓有恃无恐。
中国如何应对?
需要承认的是,虽然印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三哥还真不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精明。
印度明摆着要抄中国作业,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这种产业的变化,很难去人为地进行阻止,一旦变化开始,就只能通过调整自身的战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在对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帮扶,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对此有人觉得无法理解,以三哥对我们的态度,我们这么做不怕把对面“养肥”,反过来挑战自身的地位吗?
这里的关键是,现在印度左右逢源,并不是指望中国过日子,就算中国不帮忙,也会有别人把印度“养肥”,结局是相同的。
而如果我们介入到印度的基建中去,不仅能够挣三哥的钱,并且还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恰恰相反,如果在印度成长阶段,我们采取了漠视的态度,那么反倒会变得更被动,届时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被迫接招了。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三哥从未隐藏过自己的野心,无时无刻不想要取代中国的位置。
身边有这样一位邻居,我们必须要提起足够的警惕,虽然三哥某些操作很迷,但实力和潜力均不容小觑。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