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演奏家金映村
2001年6月出生于中国西安的青年单簧管演奏家金映村,从小便对音乐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6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时第一次接触单簧管,便深深被它独特的音色所吸引。“单簧管的声音有一种直接触及内心的力量,”金映村回忆道,“它让我能够用音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那时起,他便立志通过音乐分享自己的故事,并为听众创造深刻的共鸣。
17岁时,金映村带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只身来到美国纽约,进入世界知名的艺术殿堂——茱莉亚学院学习,师从国际单簧管艺术大师查尔斯·奈迪奇(Charles Neidich)。在茱莉亚的学习期间,他积极投身于乐团和室内乐的演出,包括茱莉亚交响乐团、室内乐团、歌剧制作以及AXIOM新音乐乐团等多个平台。他曾担任乐团中单簧管声部的不同角色,从主奏到协奏,无论位置如何,他都享受与同伴们共同创造音乐的过程。“演奏是一个团队的艺术,每个人都在聆听和回应,我热爱这种合作中产生的默契和力量。”
除了传统曲目,金映村对当代音乐也充满兴趣。他是新茱莉亚合奏团(New Juilliard Ensemble)的固定成员,多次参与现代作品的首演,与作曲家紧密合作,为新作品注入活力。他希望继续通过自己的演奏,将音乐的美好分享给更多、更广泛的听众,用每一场演出传递情感与共鸣。
单簧管的声音有一种直接触及内心的力量
问:我首先想问你一个问题,也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单簧管在我们国家并不普及,你最初是如何接触到单簧管的?是什么激发了你对单簧管这门乐器的兴趣?
金映村:我最初接触单簧管是在小学四年级,那时我只有10岁,当时我所在的小学成立了管乐团,参加管乐团的学生下午要集中排练,最后一节自习课可以不上。我当时不爱上自习课,只是为了逃避这节自习课就想去报名参加管乐团。当然,我的这个小心思回家并没有如实告诉父母,父母以为我真的喜欢管弦乐,就在校外给我找了当时西安最好的单簧管老师,于是,我开始深度接触音乐。当然,后来有人告诉我学了单簧管可以不用参加小升初考试也能上好的中学,这也是我能坚持学下来的一个原因。
问:你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人或事对你影响特别大?
金映村:是的,我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6岁开始学钢琴,学钢琴很枯燥,父母每天逼着我练,可我并不喜欢,总贪玩,所以经常和父母闹矛盾。那段时光,我应该很痛苦,所以音乐启蒙在我的记忆里不是特别好。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意识到这个经历还是很有益的,起码它让我很早接触了音乐。后来情况就不同了,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单簧管老师,学习音乐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问:西安是世界文化古都,这里不仅有古老的文明,现代艺术气息也很浓厚,为什么不在西安上学,而选择去遥远的美国? 你成长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厚家庭,你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做一个比较容易的选择,为什么舍近求远,选择去学去美国学音乐、学单簧管?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吗?
金映村:很多事情对我的影响是后知后觉的,我为我的家乡和家庭背景感到骄傲与自豪,我的父母是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但我从未考虑过从事他们的职业,他们也从未要求我子承父业或母业,但是我也很难相信自己不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会是怎样一个情况。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很多选择题,我也只是选了我觉得我可以的,至于我所面临的选项我无法控制。我的老师 Charles Neidich 是我学会听音乐之后最欣赏的演奏家之一,我在追随他的路上获得了一些机会才来到美国学习。
问:你从6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开始单簧管,期间应该跟随过不同的老师,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几位老师的情况吗?
金映村:我现在没有很多有关学习钢琴的记忆了,但我的三位单簧管老师都对我有不同的影响。时任陕西省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钟杰教授,算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当时陕西单簧管吹奏最好的老师,人格魅力也非常棒,对我非常好,我很喜欢他,因为喜欢老师,才喜欢老师教的这门乐器,并逐渐对音乐专业产生了好感,没有钟杰老师,我学单簧管也许会和学钢琴那样半途而废。钟老师的耐心和善良可能是我最开始坚持这门乐器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在我上大学的前五个月,我的恩师因病去世了,这对我影响非常大,让我多了一份使命感。在钟老师去世前两年,他将我介绍给了西安音乐学院的迟铮教授,迟老师和我遇见晚些,所以我们对彼此的态度不同,不像看我从小到大的启蒙老师,迟老师是领我走向专业道路的第一个人。我把查尔斯.尼迪什(Charles Neidich)看作我的音乐偶像,他的专辑和演出视频是陪伴我成长的一部分,2018年夏天我获悉他在日本轻井泽举办研讨会,就专门去了日本第一次见到他,并从此决定追随他。不久,我就来到了美国,一直跟他学习,2019年我考到了茱莉亚音乐学院,正式成为了他的学生。查尔斯.尼迪什老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单簧管演奏家和指挥家,他以其迷人的音色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还是古乐器演奏实践的先驱,致力于恢复和重建作曲家莫扎特和科普兰等人的原版作品。他也是新音乐的热心倡导者,曾首演了许多重要作曲家的作品。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创立了纽约的WA音乐会系列,该系列以日本的“和”概念为灵感,将音乐与视觉艺术和美食相结合。查尔斯.尼迪什老师今年已经70多岁了,是个和蔼可亲且非常有主见有个性的艺术大师,因为年龄的关系,他现在很少再收学生,所以,能拜他为师,是我一生的幸运和荣耀。
问:小时候别的孩子都玩,你可能玩的时间很少,有没有想过放弃或是经历过一段倦怠期?后来你又是如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和我们分享?
金映村:从小学习艺术的孩子,好像都没有童年,我也一样,玩的时间很少。当一件事情做的不顺就会有倦怠期,在练习无法取得进展时就会有倦怠期,每当这个时候,我会转移一下注意力做点别的事情,放弃好像从不是我的选项,特别是我选择了学习单簧管以后。有趣的事情?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小时候拿着单簧管对着天空边吹边发射“炮弹”,有时候在路边模仿警笛的声音吹,或是吹出各种鸟叫声,“吓唬”别人,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好玩。
如果不理解曲目,宁愿放弃演奏
问: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单簧管的魅力在哪里?它在音乐表达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金映村:单簧管的魅力在于他的音色与音域,它是和人声最接近的乐器,拿乐器的方式也最自然。单簧管,又俗称“黑管”。它的音色丰富且多变,其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张力、低音区浑厚而又丰满,是木管声部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单簧管可以说是管弦乐队的“演说家”、木管声部的“女高音”。
问:采访你之前,我听了你演奏肖松的作品,让我如醉如痴!能给我说说你的演奏风格吗?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你都受到了哪些大家或流派的影响?
金映村:我尽我的可能去传达最真诚的声音,我真正学会鉴赏理解音乐比较晚,对我帮助最大的艺术家必然是我的老师,但是我试图从各种形式上寻找互通性,试图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且理解学习,我想这也是我的长处。对我影响更大的并非是一些音乐家,文学家,画家,电影等,这些对我都有很大影响,当然,我的父母对我成长影响最大。
问:你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在演奏过程中,你一般是如何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方法给我们分享?
金映村: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文化传承,需承百代之流,会当日之变。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但我并不想标新立异的寻求创新,我觉得每个人的时代与受到的影响和经历都是不一样,在这些条件下创造出的艺术都已经足够新鲜。我无法演奏我不理解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搞清楚一个东西是什么很重要,一个演奏者就会对他所呈现出来艺术负责。如果不理解的话,那就干脆不演奏。
问:你喜欢流行音乐吗?你觉得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什么关系?
金映村:我喜欢流行音乐,我经常会听一些流行音乐,其实,流行音乐很大一部分是将古典音乐的精华简化后制作成受众群体更广的产品。古典跨界是一个在古典与流行音乐之间徘徊的流派,是典型的古典与流行的融合,通常能同时吸引到古典、流行两种类型的音乐爱好者。古典跨界的最常见的类型,便是古典表演者演唱通俗歌曲、民谣、节日歌曲等,也有可能是指流行歌星演唱经典的古典曲目。
每次体验都认真对待,试图不断完善自己
问:看你的简历,知道你小小年纪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呀!能否趁这个机会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参加这些比赛并获奖的过程?
金映村:我并不为这些事感到多自豪,只是些按部就班的程序罢了,我觉得每个有我经历和机会的人都可以达到。我经常去林肯中心演奏,每次去那里,我都有新的收获。林肯中心相当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是纽约古典音乐界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同时也是汇集了歌剧院、音乐厅、室外音乐馆的文化中心。
问: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演出故事和大家分享?比如在某个场合遇到了某些特别的音乐家合作者或观众粉丝?
金映村:其实我印象中最深刻的经历便是第一次与他人合奏,我当时年龄很小在学校的乐团里大概和三五十个人一起练习音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和声的魅力,不同的频率一起产生共振,我只记得我身体不同的部分都参与到了这些音频里我也感受到这个艺术的形式的潜力。至于后来的所有演奏都是试图找回或者支配我第一次所感受到的那种力量。
问:作为著名的青年单簧管演奏家,你打算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向更多的学生们推广单簧管这门乐器?
金映村:我并未什么宏伟的规划,我只是不想重复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我希望每天都可以有一些新东西。我不管在社会什么位置或者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一是完善自己的能力;二是给我身边的人带来好的影响;三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去帮助更多的人。
问:你在茱莉亚学院已经读了六年,从本科到硕士,听说也可能在这里会继续读博士,我从网上也看到了你发的帖子,在向国内学生推荐茱莉亚学院,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母校?
金映村:茱莉亚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始建于1905年,位于美国纽约,是一所集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和戏剧学院为一体的是美国著名的私立艺术大学。茱莉亚学院有舞蹈、戏剧与音乐三个专业学科。学校其实并不大,有教师350余名,不到1000名在校生,他们来自美国四十七个州,世界五十个国家。学院颁发从学士到博士学位,并颁发选择性高,竞争极为激烈的爵士、歌剧、表演、弦乐四重奏、剧作和戏剧导演学位。茱莉亚的毕业生都是表演艺术家,他们在全世界表演艺术团体中继续体现职业的最高标准。知名校友有马友友,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mann)等。茱莉亚学院在QS网站“表演艺术类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被评为世界第⼀。2019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119。2020年QS世界大学表演艺术专业排行榜第一位。200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茱莉亚学院,和伊斯曼⾳乐学院,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音乐学院为并列全美第⼀。茱莉亚学院在我国天津设有分院。
和茱莉亚音乐学院乐团成员合影
艺术教育重要的不是学习一项技能,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品质
问:你如何看待音乐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果有机会,你想不想回国内办一个大师级的音乐班向更多的人推广你的单簧管艺术?
金映村:我认为音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大家貌似对音乐教育有些误会,认为学音乐就是学技术,其实,艺术教育重要的不是学习一项技能,而是学习这项技能的过程中所获得品质、气质和素养。西安是文化古都,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考虑回国发展,回西安发展,向更多的父老乡亲传递单簧管艺术和文化。
问:有关单簧管我还是想请你再谈谈,比如关于单簧管的历史?学习单簧管有什么条件?一般多大开始学习比较好?单簧管适合独奏还是协奏?初学者如何选择单簧管?等等。
金映村:单簧管是由一种古代的竖笛演变而来,十七世纪晚期发明于德国,当然这一说法也有待考证。一种没有按键的乐器经历了数次演变才变成了如今的单簧管,单簧管是使用音乐这门“语言”的一种方式,人们的声音的探索是一种天性,学习音乐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条件。我接触这门乐器相对较晚,不过9岁上下是个合适的年龄。
问:你在国内从小学习音乐,17岁又去美国留学这么多年,你觉得中美学生学习艺术有什么差异吗?
金映村:抛开资源不谈,中美学习艺术的方式近些年差别并不大,都是相对应试的教育方法,也更追求“实用”的演奏方式。这种方式好坏暂且不谈,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一些对音乐本身的探索。我在国内一边跟老师学,一边带学生学,来到美国后也是这样,跟老师学的同时也教学生,在美国我带的学生比国内多,我认为中美两国的学生现在都很卷,学艺术的功利性都太强,其实这对艺术而言并不可取。
问:你对自己未来的音乐道路如何规划?有没有想特别挑战的曲目或音乐项目?你希望自己的曲目能给听众带来哪些感受和影响?
金映村: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我,并且有机会听到我见到我,我希望不管是以演奏者或者教育者的身份去给大家带来好的影响。对于演奏,我想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想去感受各种各样的文化。想更多的去宣扬我们的文化。
问:我在网上没有看到有关你个人生活的报道,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这方面的信息?
金映村:我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报道。我在美国学业很忙,有很多演出,还要带很多学生,所以,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我还小,目前还是以学业为主。至于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后边能不能碰到合适的,说实在的,我没有想过,一切顺其自然吧。
问: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期待有朝一日你回西安演奏,到时我和家人一定到现场欣赏。时间不早了,今天就采访到这里。
金映村:谢谢您的祝福,我也很荣幸接受您的采访,代我向家乡父老问好,有机会一定回去向故乡人民汇报演出,也一定邀请您和家人来现场为我捧场。
后记:
语言有限,音乐无极。金映村想表达的其实都在他的作品里了。短短两个小时的隔洋对话,我虽然不能穷尽他的所有,但我感受到了他年轻而激荡的热情和对单簧管事业的执着追求,也领悟到了他对世界独特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智慧与果敢,更体会到了他在异国他乡求学奋斗的不易和成就背后的辛苦。就在本文落笔之际,金映村的妈妈告诉我:“眼下金映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选择,是留在美国继续读博,还是毕业加盟交响乐团,这都完全取决于他自己,我们家长只给孩子提建议,绝不强行干涉”。那么,金映村究竟是如何想的呢?我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我能够确定的是,金映村在艺术的道路上还在坚守,还在执着,还在沉迷,他的精彩故事还将继续……
(文 杨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