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本周之星”年度圆桌(二)| “面对真诚书写的作者,我们丝毫不敢马虎”

AI划重点 · 全文约2651字,阅读需8分钟

1.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2024年新增注册会员近1万5千人,共收到投稿近11万篇,所有稿件均由人工审核。

2.审稿编辑们认为,当下写作者在小说创新方面的能力是足够的,但意识还比较欠缺,需要引导。

3.然而,审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遗珠之憾,部分优秀稿件因格式等问题未能入选。

4.为吸引、培养、留住更多高质量投稿作者,平台可以考虑建立征文机制、培训机制、推荐机制等。

5.除此之外,原创频道可以开展原创作品研讨会、给予优秀作者更多曝光、推发的机会,以及与各种纸质报刊建立合作机制。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自2018年改版上线以来,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基层作者的支持,2024年我们新增注册会员近1万5千人,共收到投稿近11万篇,每一篇稿件都由人工审核,原创平台的审稿编辑老师们在背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努力发掘潜在的好作者,擦拭他们,让文学的原野星光璀璨。


与谈嘉宾——本周之星”栏目审稿编辑:


王震海:《天津文学》副主编

刘云芳: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

卢静: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

范墩子:西安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


主持人:中国作家网编辑 邓洁舲





1




今年是否有一些以往少见文类(如科幻、戏剧、非虚构)的投稿?它们在栏目中表现如何?这些作品在编辑看来有怎样的创新价值、发展潜力?同时,它们中是否存在普遍的问题?


王震海:这几年科幻、戏剧、非虚构都很少。我认为当下写作者在小说创新方面的能力是足够的,但意识还比较欠缺,创作者的创作意识往往需要引导。故此,可以考虑开辟上述专栏,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卢静:谈谈我接触到的科幻文学,其间不错的作品。《月球上的摇滚》里有寰宇空间瑰丽奇幻的场景,新颖的写作手法,有对生命存在的深层剖析,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探问;《登天》举重若轻,在不失幽默氛围的人类困境描述中,突破性的奇特构思令人难忘,引导读者从科学、哲学、宗教等多重角度,登上沉思的天梯;《硅心之链:爱在编码最深处》里细致复杂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硅基生命与碳基生物之间,关于情感与自由的交锋;从微小粒子,到平行宇宙,《初始化》鲜明的对照里,对家园与至深之爱的召唤充满力量;在一座地下城市里,《智能之风》表达了科技的发展不再是自然的对立面,而是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桥梁的理念。

范墩子:我很惊喜今年在审稿过程中能见到一些复杂的科幻文本。多是在探讨文学与未来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在小说里,常常是面对历史、土地、城市和乡村等,这些科幻文本为我们提供了更新的经验。尽管它们是虚构的,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方向,新的审美。长期以来,我们在关注生活里的现实经验,但当科技不断融入生活时,过去的经验或许就失效了,这时候,需要一些颠覆性的想象,需要对人类的命运进行新的文学书写。这些作品的出现,让原创频道变得更丰富了。





2




在初审和复审环节中,今年的审稿体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否有新的挑战或收获?


刘云芳: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感觉审稿所需的时间被拉长,一方面是因为稿件上传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审稿工作的细化。网站一直重视新人的发现与培养,但也注重对老作者成长轨迹的追踪。虽然关注某位作者的发展并非网站工作职责明文规定的部分,但编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作者的进步与变化,并适时予以不同形式的鼓励,以此促进其创作水平的提高,这其中不乏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

对于审稿编辑,日益增加的工作量的确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但想到每一篇作品后边对应的都是一位真诚书写的作者,因而丝毫不敢马虎。

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有许多粘性极高的作者,他们与网站互相见证着彼此的成长。但纵观全年的稿件,我依然觉得,我们的作品整体上还需要创新,需要有辨识度的文学面孔。但如何引导、帮助有粘性但创作水平有待提升的那部分作者加深文学认知、转变创作理念或许也是我们应当探索的重点之一。

王震海:写得比较不错的还是几个老面孔,推陈出新是重中之重,面向高校举办有针对性的活动,也许能发现一些新人的好作品。





3




我们平台的作者,常见的创作问题有哪些?


卢静:我想说说上传的游记,在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外,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景物特征抓得不是很好,有些局限于美化一方山川景物,甚至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有些堆砌历史文化资料,无温度无个性,但作者的文字功底还是有的。希望更多的作者能静下心来,日常多积累,多思考,多提炼,并通过多种表达手法的尝试,使文章整体立意升华,容纳愈深,艺术感染力增强。初习游记者,易随手记成流水帐,新年共勉,期待大家的作品迈上新台阶。

范墩子:缺少风格的作品太多了。个性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一篇好的作品,从语言,到结构,到表达的核心,都需要不同的眼光。文学如果没有了个性,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不仅生活本身在变,就连同我们的语言也在变。变的过程,就需要个性的视角,个性的审美。个性,是一种先锋的态度。语言的本质,也是在追求个性,抵达个性。





4




审稿中是否存在“遗珠之憾”,一些可圈可点的作品因为技术或形式问题未能入选?作为审稿编辑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未来怎样更好地平衡“(形式)创新”和“可读性”?


刘云芳:审稿中,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稿件因为格式等问题退稿,偶尔也有一些质量超出其他作品,但依然会被退回的状况。第一种大多是新注册用户不了解投稿规则造成的。这样的磨合很正常。后一种我通常会附赠一条修改意见,希望能跟作者有更深入的沟通,使作品以更好的面目呈现。有一些作品颇具亮点,比如个别细节不错,或者语言不错,但整体还有待提高,这样的作者我们会留心关注,耐心等待、守候作者的成长。所有的方式都是以减少 “遗珠之憾”为前提。由此,我想到,也许未来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栏目:在半年或一个季度中,做一期“片段”集,并加以点评,让那些虽然整体存在不足,但具有闪光点的作品得以部分地展现,让更多的作者获得被鼓励的机会,也让其他作者看到创新和优秀作品的亮点到底在什么地方。





5




为了吸引、培养、留住更多高质量的投稿作者,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王震海:建立征文机制、培训机制、推荐机制、新人评论机制等等。

刘云芳:对于如何吸引、留住高质量作者,开展原创作品研讨会、给予优秀作者更多曝光、推发的机会,丰富推广的形式,并与各种纸质报刊建立合作机制,或许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此外,除了作者主动注册之外,也可向一些有潜力的作者、崭露头角的青年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来网站注册、发布作品。

卢静:今年我将《灯盏》放到了家乡的图书馆,好让更多的读者见到。过了几日,我去图书馆时,见到两个女生在窗下兴味盎然地翻阅《灯盏》。我们一年结集的《灯盏》有优秀文章,有精彩点评,对学习写作者是有帮助的。如果《灯盏》出版后,以此书为媒介,围绕其开展相关的作者交流,或走进某青年文学社团与读者开展交流等,是否能增加《灯盏》影响力,增强作者凝聚力,并吸引年轻才俊参与原创频道。

前几天有作者说,其作品主要投给中国作家网,因为觉得网站公正,顺便说一句,来自基层的我,有幸成为原创频道编辑后,公正,也是网站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通过各种措施,原创频道的影响力增强,衷心祝福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范墩子:目前,原创频道还是诗歌和散文多,小说偏少,其中质量好的就更少了。这并不能怪我们的作者。短篇小说写好本来就不容易,尤其对于普通作者,加上期刊都要求小说原创首发。所以,网站上的短篇小说少,也就不奇怪了。以前,我们推荐了一些诗歌和散文发表在了杂志上,后面能否选几个短篇小说推荐?对于好的短篇小说,可以在编辑群里讨论一下,合适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原创频道小说专辑?选一些有个性有活力有辨识度的文本。同时,可以在原创频道做一些前沿的话题讨论,比如“AI时代文学创作走向何方?”等话题,以吸引更多的青年作者关注网站、加入网站。还要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学文学社合作,鼓励更多的文学社团入驻网站。


排版:单小菁

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