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中国抗癌协会,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肛管癌(2024 版)[J/OL].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4, 13(06): 441-449.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4.06.001
一、流行病学
二、预防与筛查
肛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清,与HP V 感染史密切相关。此外,也与不良性生活史、饮食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状态等相关。
(一)一级预防措施
1.肛管鳞状细胞癌常见危险因素包括HPV 病史、性传播疾病史、多个性伴侣和肛交、免疫抑制、既往器官移植史、吸烟等;建议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研究表明,HPV 疫苗可用于预防肛管鳞状细胞癌[6];
2.健康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和平衡膳食,减少红肉类及腌制品摄入;注重植物饮食,增加粗粮蔬菜水果摄入,据排便状况调整饮食;限制酒精饮料;
3.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养成良好作息时间;戒烟;
4.减少环境致癌因素接触,如化学、物理、生物等致癌因素;
5.注重自身健康管理,了解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的促瘤作用;
6.健康乐观心态与良好的社会精神状态。
(二)二级预防措施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发病率、提升治愈率。
(三)筛查
不建议对全民行肛门发育不良和恶性肿瘤的普及筛查,建议对HIV 阳性男性、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高度宫颈发育不良或有宫颈癌病史的女性等进行肛门筛查。筛查手段以肛门指诊和肛门镜为主。
三、诊断
(一)疾病史和家族史
HPV 感染被认为是肛管鳞状细胞癌的首要病因,大约80%~85%伴HPV 感染。肛门性交和多个性伴侣会增加HPV 感染机会,因而亦被认为是肛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危因素。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肛门疣、女性宫颈癌、女性外阴癌或阴道癌、男性阴茎癌、HIV 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吸烟和抑郁状态等。因此对疾病史和家族史的了解有助于诊断。
(二)临床表现
肛管鳞状细胞癌好发中老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肛管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症状为出血,常伴肛周疼痛、肛周瘙痒,同时肛周肿物也是常见的表现。较大肿瘤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功能,表现肛门失禁。部分可扪及腹股沟区或肛周肿大淋巴结。
(三)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状况、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检查、直肠指检。对疑似肛管癌者必须常规直肠指检,常可扪及肿块,早期呈疣状、可活动,若形成溃疡,可有压痛。对女性应加做三合诊检查以明确有无阴道受侵和妇科疾病。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2)尿常规;(3)粪便常规;(4)生化系列;(5)HPV、HIV 检测等。
(五)影像学检查
1.CT
肛管癌患者治疗前推荐行胸、腹及盆腔增强CT 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胸、腹及盆腔增强CT评价标准同结直肠癌。当临床、超声或CT 不能确诊肝转移灶,或肝转移灶数目影响治疗决策时,推荐增强MRI。有条件的可考虑肝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
2.MRI
推荐MRI 作为肛管癌的常规检查项目。盆腔MRI 检查前建议肌注山莨菪碱抑制肠道蠕动(有禁忌证除外),扫描范围包括盆腔与双侧腹股沟。对有MRI 禁忌证者,可行盆腔增强CT 扫描。
具体评价内容包括:
(1)肿瘤大小、位置;(2)与肛缘、齿状线关系;(3)与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及邻近器官(如阴道、尿道、前列腺等)的关系;(4)区域淋巴结及髂血管区、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
3.超声检查
肛管内超声检查推荐作为早期肛管癌的常规检查项目,与盆腔MRI 联合确定术前分期,判定是否可行局部扩大切除手术。超声检查还可用于临床怀疑肝转移时。对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的肝脏可疑病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获取病理诊断。
4.PET-CT
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对病情复杂、常规检查不能确诊或分期时,可推荐使用。欧美国家普遍建议PET-CT 评估肛管癌临床分期,但不能取代常规检查。
(六)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活检是诊断肛管鳞状细胞癌的金标准,也是治疗的依据。因受活检取材深度限制,活检病理可能无法明确有无黏膜下层浸润,浸润性癌活检可能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细针穿刺活检可用于证实肿大淋巴结是否转移。对女性可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与宫颈癌鉴别。
为确保病理学报告内容准确性,应保证标本固定及保存、取材范围、诊断规范等,推荐采用AJCC TNM 分期(第八版)(见表1)。
四、 治疗
(一)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及评估
(二)黑色素瘤治疗
(三) 腺癌治疗
(四)肛管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五、全程康复管理
(一)随访
(二)全程康复管理
*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