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贵阳历史城垣步道,您还可以这么看

水钢大厦外立面上,跃动的锦鲤正越过惊涛骇浪,“鲤鱼跃龙门”的壮观景象跃然眼前;人行道上,一处处历史节点标记镌刻在脚下,再现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流淌出贵阳老城历史记忆;万东桥下,“南明十二景”立于两旁桥柱,十二幅画工精湛、笔精墨妙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年来,贵阳市创新打造“一河一道两片”,促进老城区文化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其中,贵阳历史城垣步道南明段全长约2795米,共分为大西门至次南门段、次南门至大南门段、大南门至老东门段三段,自城垣步道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南明区聚焦“省会核心、筑城客厅”功能定位,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守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底线,探索实施以“文脉保护、运营前置”赋能“一河一道两片”活力提升,以建设南明省级历史文化名区,助力贵阳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图片
水钢大厦外立面
“道”在文化:
“九门四阁百条巷”流淌出贵阳百年开拓史
“母亲河”润泽贵阳文脉悠长
1508年,王阳明到达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在此龙场悟道,奠基了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次年闰九月到十二,王阳明受邀在贵阳的文明书院登堂教学;1837年,张之洞在六洞桥附近的六洞街出生,他走出贵州,成为了开拓近代中国文教与重工业发展的晚清重臣;1901年,黄干夫、凌秋鹗等人借忠烈宫创办算学馆,这个机构后来发展成为开拓贵州近现代文教的达德学校……漫步历史城垣步道,亦是行走在贵阳人文史的高光节点之上。
老贵阳人记忆中的“九门四阁百条巷”流淌出贵阳近七百年开拓史,贯城河穿城而过,铭刻着贵阳乃至贵州的人文发展故事。2795米的贵阳历史城垣步道南明段沿线分布着达德书院、戴蕴珊别墅、王伯群旧居等传统历史人文展示区,串联青云路步行街、状元街区、贯城河博爱路片区、甲秀楼片区,分布的文化遗存集中、覆盖的历史朝代久远、包含的文化类型多样、蕴藏的精神价值巨大。
图片
城垣步道
如何将浩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并加以整合,让贵阳历史城垣步道南明段真正成为一条“文化步道”?
在城垣步道项目规划阶段,南明区蓄势而谋,坚持以规划设计为引领、以文脉挖掘为灵魂,将文化这一核心要素贯穿城垣步道项目建设规划全过程,深入挖掘历史文脉,做细文脉保护规划。采取“专家+民间”“本土+外来”方式,在居委会、原居民参与的基础上,引进上海景域集团、成都锦绣集团、省建筑设计院、银泰集团、基准方中等专业团队,聘请省文史研究馆及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组建南明区历史文化挖掘团队,共同参与文脉挖掘和活化利用;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通过史料考证、线索征集、专家评估、论证认定等方式,全面摸清资源类别、保护级别、使用现状、保存状况及权属等情况,建立保护清单,结合《贵阳市老城区历史文脉研究与保护利用指南》,制定《南明区加强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实施方案》;探索采取“点式深挖法”,逐个深度挖掘梳理文物背后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普世价值,并将挖掘成果系统植入项目建设中。
此外,规划过程中特别邀请到贵州省建筑规划设计刘兆丰、李洋两位大师级规划设计师倾力操刀。从文化历史考证到历史照片收集,从“九门四阁”历史方位梳理到辅门(新辟城门)由来发展定位,结合历朝志书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将贵阳城市历史文脉与老城城市发展历史作全周期的深入研究与全面梳理。
图片
城垣步道
目前,南明区已梳理出不可移动文物105处、重要历史名人22位、老街旧巷17条、书院名校9处、地名遗产8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7项,并将阳明文化、历史文化、状元文化、书院文化、母亲河文化纳入“一河一道两片”项目整体规划,串联起张之洞文化馆、达德书院、王伯群旧居、戴蕴珊别墅、翠微园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
“道”在城市:
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齐头并进” 
在“烟火气”里享受城市美好生活
以文昌南路为起点出发,漫步城垣步道。在水钢大厦下抬头仰望,“禹门叠浪”景观点亮2795米的起点,景观之下,以现代手法进行手绘复原的贵阳舆图,将老贵阳人记忆中的老城风貌一览无遗;全线呈现出不同朝代的城厢地图与沿途“九门四阁”历史地点指路牌互相呼应,是漫步城垣步道的过程中最忠实的导航,指向贵阳百年人文史的无数高光节点;“活跃”在城厢地图、路标指示、电箱等沿线景观与公共服务设施上的“鱼化龙”符号,是根据甲秀楼选址与建筑风格所设计的城市符号,带着“甲秀挺,文风昌”的美好寓意贯穿全线,成为城垣步道的文化符号;脚下,沿着地面特别设计的“寻迹线”,精心植入贵阳“九门四阁”及辅门的特色金属图案及相关文字介绍;步道旁,重新修复的古城墙上甲秀楼、南明河、南明桥的历史老照片让城垣记忆可视化,纵向与横向的交错互构下,老城轮廓与现代城市道路在此重叠交汇。
图片
城垣步道
2795米,从大西门至次南门,从次南门至大南门,从大南门至老东门,既是城市,也是历史。禹门老地图、城墙老照片、注入历史元素的公交车站重塑......沿着寻迹线,一路见证贵阳城垣的历史与发展。
“留住城市记忆,让城市更兴。城垣步道的建设,我们聚焦以节点式、场景式的叙事脉络打造具有贵阳老城文化记忆的新模式与新场景,立体展现贵阳市南明区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南明区城市更新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步道的框架设计方面,南明区聚焦以节点式、场景式的叙事脉络,以“寻迹线”串联起禹门叠浪、城垣记忆、指月明心、大南门空间等历史文化场景和节点,再现并重塑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与内涵,并综合选取运用贵阳老城“九门四阁”的相关元素符号,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塑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场景与空间,让市民、游客在城市漫步中感受贵阳过去与现代的交融。此外,还将“市树”“市花”等贵阳符号融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通过人行道沿线和文化节点花池种植,进一步提升和亮化整体建筑景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南明区贯彻“精”改造、“细”雕琢、“巧”经营的工作思路,以整体统筹、片区改造、单元联动系统推进“一河一道两片”19个子项目,综合老旧小区改、背街小巷改、地下管网改“多改合一”,坚持“留、改、拆、建、运、管”相结合,坚持对改造区域进行全空间、一体化设计,探索城市更新改造、文脉保护利用、文旅商数融合共生的南明模式。
图片
城垣步道上的路标
阶梯、护栏、公交站台……一项项“微改造”让城垣步道沿线旧街重塑新颜,“九门四阁”文化元素符号连接起老城旧街小巷,通过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南明区在城市更新中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推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机融合。
“道”在体验:
人文与数智“双向奔赴”
“虚实相生”带来文旅新体验
手机轻松一扫,AR技术将甲秀楼从南明河“搬到”手机上,一览甲秀楼的飞檐翘角之美;智能语音导览、户外服务系统、无障碍数字地图等智能服务产品,市民游客随时随地了解城市历史文化知识;铜雕、文字、老石板构筑起城垣步道寻迹线,丰富城墙立面景观,展现历史变迁……
图片
城垣步道
历史城垣步道的建设不仅让老城旧貌改新颜,人文与数智的双向赋能也给城市文旅带来新体验。
新技术手段正在丰富文物及其历史信息的呈现方式。南明区在建设历史城垣步道的过程中,坚持高智能呈现,统筹运用图、文、声、光、电和智能技术等手段,复原贵阳老城历史文化,着力实现载体智能化、场景数字化、体验交互化。通过数字技术的恰当应用,把实体体验与虚拟体验结合,市民游客在“虚”“实”之间充分体会到流动的文化遗产就在身边,让历史城垣步道成为一处沉浸式感受贵阳百年人文史的空间。
目前,城垣步道整体工程已焕新亮相,市民游客可以在漫游步道过程中触摸城市文脉、聆听贵阳故事、瞭望发展新篇。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终于种得起了!种植牙大降价!价格表公开(免费)
广告麦芽口腔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