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警察节,致敬深圳警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10日讯(晶报记者 谢敏 朱晓蕾 池婷 通讯员 刘明 潘惠兰 洪专郁 欧镕豪 龙威/文、图)在繁华热闹永不落幕的深圳,城市的运转如同一部精密而高速的机器,街头巷尾处处跃动着生机。而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身披藏蓝,穿梭于林立高楼与市井街巷,无论晨曦微露,还是夜幕深沉,从未缺席。深圳警察以无畏之姿,在每一个交通枢纽疏导人潮、车潮,让拥堵化为畅行;在商圈闹市,他们巡逻站岗,敏锐的目光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从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守护百姓的“钱袋子”,到紧急奔赴突发事件现场,为市民拉起安全防线,深圳警察用行动诠释——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他们枕戈待旦的坚守。

今天是第5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深圳警察,探寻他们用热血与赤诚书写的守护篇章。

福田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赖刘德:

“110”接处警分秒必争,安全守护时刻在线

夜幕降临,深圳市民中心的灯光秀把周边楼宇点亮,市民游客享受着这场视听盛宴;在梅林绿道、莲花山公园周边,夜跑的人群邂逅都市中的静谧与美好;福田“十亩地”烟火气升起,这里越夜越精彩……深夜的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指挥中心,仍然灯火通明;接警台方寸之地,坚守着一个个幕后守护平安的接警员。

“接处警工作讲究时效性,我们要在接报警情后1分钟内签收,还要立即判断警情涉及的相关警种和属地派出所。”说起日常的接处警工作,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情报指挥中心三级警长赖刘德坦言,指挥中心110接警台是广大市民群众联络警方最直接、最前沿的纽带,承载着老百姓的期盼,需要时刻全神贯注,用心用情处理好每一起警情,在接警岗位1分钟,就要专注60秒。

面对纷繁复杂的警情,接警员又是如何安排处置的?据赖刘德介绍,福田公安将警情按照“四象限原则”进行处置:重要且紧急的必须第一时间优先处理。“因此,除了接处警系统中本来就有的分级处置之外,我们还将每起接到的警情以‘四象限原则’来进行分级响应,以求效率优先,忙中有序。”赖刘德说。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坚持科技兴警越发成为推动福田公安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2024年,福田公安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积极利用科技让接处警更快更高效。福田公安于2024年开始引入警情智能评分系统,警情接报的同时由AI进行智能识别判断,并对每起警情进行打分。

“越紧急、越重大的警情评分越高。这为我们警情处置提供了有效参考和支撑。”赖刘德介绍,尽管不能身处一线与群众接触,但自己时刻要保持与有需要的市民群众连线,分秒必争,是“110”守护市民群众安全的底线。

大鹏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李勇军:

大案小案系民心,精准打击护发展

李勇军是深圳市公安局大鹏分局刑警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他坚守初心、胸怀正义,屡破重案、要案,先后获得深圳市优秀公务员,个人二等功、三等功等荣誉。

从小喜欢奥数的李勇军对数字特别敏感,因高考成绩优异被公安院校录取。“干警察就要当刑警,当刑警就要做先锋。”天生的正义感,指引着他苦学刑侦本领和法律。

大鹏新区海岸线长133.22公里,占全市1/2,历来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海防重区,管辖海域也是全市海上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李勇军本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对走私犯罪进行精准打击,不断肃清海防隐患。

2004年,李勇军从湖南老家郴州市公安局调入深圳市公安局,始终在刑侦一线摸爬滚打,从细微之处寻找破案关键,以实干精神彰显责任担当。在大鹏工作10余年,李勇军见证了平安大鹏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技防、物防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刑事治安警情数量逐年下降……

“近年来,我们坚持‘破小案、护民心’,着力打击关乎民生的侵财案件,加强对人身伤害等侵权案件的打击。”李勇军介绍,大鹏的治安案件减少了,但电信诈骗案件对传统刑侦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4年,李勇军带领刑警大队迅速完成侦查组织形式的优化调整,全年打击工作亮点纷呈,分局改革实施以来的刑事打击工作取得了良好开局。立足海防大区实际,打好海防治理冲锋仗,带队在深圳、广州、汕头、汕尾多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3名,打掉走私团伙4个,查获走私货物案值5000万元;9月带队赴深圳、惠州、河源等地,抓获嫌疑人16名,刑拘13人,查扣涉嫌走私手机、相机、鱼翅等物品一批,案值超1亿元,获省厅、市局表扬。

在刑警大队任上,他凭借精湛过硬的业务素养和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组织侦办了多起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案件,对巩固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发挥了突出作用。2024年,就对标当前“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他带领刑警大队进一步发挥分局大部制模式优势,切实加强侦查打击年刑事打击力度,坚决落实分局党委工作部署,有力推动了分局刑事打击工作的向好发展。

交警支队龙岗大队机动训练中队副中队长梁亮:

二十年扎根一线,擅啃“硬骨头”

梁亮,男,43岁,2004年4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交警支队龙岗大队机动训练中队副中队长。入警二十余年,梁亮一直扎根公安一线,坚持“精致、细致、极致”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落细工作责任,曾多次获得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优秀公务员嘉奖等荣誉。

自2004年入警以来,梁亮在公安一线,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钻研交通管理业务知识,恪守职责、积极进取。2023年9月至今,梁亮负责龙岗交警大队攻坚组,带领精干力量组建专项治理小组,专啃“硬骨头”。他们对辖区交通中的难点、痛点进行集中攻坚,从查处酒驾到打击非法营运,从泥头车整治到重点路段隐患清理,在梁亮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们不畏艰难,不惧挑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面对辖区道路交通秩序的挑战,为加强泥头车违法行为的监管,梁亮带领攻坚组深入分析研判,精准掌握辖区泥头车运行规律和特点,明确管控重点路段和时段,采取设卡查缉、定点守候、合围拦截等多种措施,对泥头车超限、超载、超速、超高等违法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为从源头上强化泥头车企业和司机的主体责任,梁亮带领攻坚组积极“送课上门”。他们深入工地、企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让每一位泥头车司机都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有效降低了辖区涉泥头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针对布吉深圳东站、水径地铁站、甘坑地铁站附近非法“摩的”的问题,在梁亮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展多维度、高频次的步巡、车巡、摩巡和视频巡,并利用“无人机”赋能,进行常态化巡逻管控,持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集中力量查处“摩的”、电动自行车非法拉客、违停等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地铁口、快速路等人流密集、交通繁忙区域的交通秩序,营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二十载光阴流转,梁亮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老黄牛”般的勤勉与“孺子牛”般的奉献,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忠诚担当与无私奉献。

罗湖公安分局清水河派出所李庆华:

铿锵玫瑰绽放反诈一线,八年坚守只为一方平安

在城市的万千灯火背后,有一个无声的战场,诈骗手段花样翻新,时刻觊觎着居民的财产安全。而在深圳罗湖清水河街道,有一位女民警宛如坚固壁垒,8年如一日扎根反诈一线,用执着与温情为居民筑牢防诈高墙,她就是罗湖公安分局清水河派出所李庆华。

8年前,李庆华才接触反诈工作时,目睹数位老人因保健品诈骗积蓄受损、家庭主妇被网络刷单陷阱卷入债务漩涡,痛心之余,暗暗立下守护社区“钱袋子”的宏愿。彼时,反诈宣传还在摸索起步,她就带着一沓沓反诈传单,在社区“摆摊”宣传,将一张张反诈海报张贴在各小区显眼位置。

“刚开始挺有成就感的,大家愿意听我的宣传,后来反诈宣传工作就越来越难了,很多有了抵触心理。”李庆华介绍,为了跟上诈骗团伙日新月异的“套路”,她主动研究各类新型诈骗案例,硬是把自己打磨成反诈知识的“活字典”。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标注最新的反诈资料,这些都是她的“研究成果”。

李庆华深知,生硬说教难入人心,创新宣传才是“破局”关键。为了让反诈宣传有更好的效果,李庆华转变思路,一家家上门科普,遭过误解,吃过闭门羹,但她从未放弃。不管什么活动,她都见缝插针讲反诈,希望不断让更多人了解反诈知识。

多年的坚守,李庆华也曾有过怀疑。“我每年做这么多的宣传,嘴讲干了,鞋磨破了,但还是有人被骗,我经常会问自己,我们反诈的宣传究竟有没有价值。”

上班时,只要看到辖区有诈骗案发案,李庆华内心就很煎熬,也经常在夜晚睡不着觉,思考“反诈宣传到底怎么搞才好?”

深思过后,李庆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虽然价值难以估算,但只要去做,只要不断宣传,就一定有效果。”

不久前,清水河派出所收到预警指令,疑似辖区某居民经历刷单诈骗。李庆华立即联系当事人,询问是否有转账给陌生人,当事人称有转账,不过没有被骗。李庆华听后觉得事主有很大的被骗风险,叮嘱其不要再继续转账给对方,并要求事主立马到社区警务室见面核实。经见面核实,该事主确实是收到快递发的一个刷单链接,点击链接后加入群聊,并下载APP开始做刷单任务,第一笔转账33元,收到返现83元,第二笔转账303元,收到返现402元,且事主称已经收到了对方寄来的物品,对方还在继续要求事主转账大笔金额。经耐心讲解,当事人意识到这就是刷单诈骗,表示如果民警及时介入,自己银行卡内的9万元可能会全被骗走。

8年寒来暑往,社区诈骗案发率逐年下降,李庆华数千个日夜的坚守,是磨破嘴皮的劝说,更是她对社区群众毫无保留的爱。岁月或许在她脸上添了几分憔悴,但那身警服下的反诈初心,始终炽热滚烫,熠熠生辉守护着社区安宁。

南山公安分局塘朗派出所南方科技大学警务室社区警长林涵:

校园中的“反诈专家”与师生守护者

林涵,42岁,是塘朗派出所福光巡区南方科技大学警务室的一级警长。在这个充满学术氛围的校园里,他不仅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师生心中的“反诈专家”和“谈判专家”。

清晨的南方科技大学,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校园的小道上,学生们或匆匆赶往教室,或悠闲地在图书馆前漫步。林涵的身影早已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深知,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也是诈骗分子盯上的“肥肉”。

面对校园中多发的电信诈骗案件,林涵主动请缨,成为校内的“反诈专家”。他仔细研究每一宗诈骗警情,认真分析诈骗分子的手法,将这些真实案例汇成一次次生动的反诈讲座,定期向全校师生开展。在警务室的公告板上,一张张《警情通报》罗列着不同类型的诈骗案,提醒着师生们,诈骗就在身边。

“一些学生没有太多生活阅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林涵深知这一点,因此他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精准宣讲,坚决守护全校师生的“钱袋子”。他还在校内明显部位张贴自己的手机号码,欢迎全校师生随时咨询,让“安全感”充斥着校园。

在南科大学生们的心中,林涵不仅是一位反诈先锋,更是一位贴心温暖的“家人”。当一名老师遭遇公检法诈骗后,情绪极不稳定。林涵主动对接校方,商讨帮扶计划,像大哥一样经常找这位老师谈心,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工作故事,帮助她从阴影中走出来。

2024年9月30日,国庆假期前一天,一名学生险些落入航班改签诈骗的陷阱。就在发起共享屏幕的那一刻,他想起了林涵在讲座中宣传过的诈骗手法,立即拨打了林涵的电话。林涵迅速赶到,查看学生的手机,确认木马软件被彻底删除后才放心离去。这次成功的反诈工作,让同学对林涵充满了感激。

除了反诈工作,林涵还关心着师生的其他诉求。有一次,学生们投诉学校风机晚上制造巨大噪声,严重干扰休息。林涵接到诉求后,立即到实地调查,连续几夜彻夜未眠,开着警灯到学生宿舍楼下听取噪声情况。他积极约谈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协调多部门商讨解决办法,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学生们纷纷点赞林涵的尽职尽责和全心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作风。

林涵表示,服务辖区高校不能急功近利,而要陪伴成长。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成为守护学生“钱袋子”的“反诈专家”。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守护着每一位师生,让安全与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