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情的“声命线”守护者

图片

深圳新闻网2025年1月10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任建新)一条条电话线,一个接警指挥平台,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在线……这就是最长情的“声命线”——110报警电话和随时在线的接警员们。在深圳这座繁华的都市背后,他们在群众身处困境和危难交织的瞬间,用声音传递力量,用坚守护航平安,成为许多人心中最坚实的依靠。他们是一群在警营中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24小时响应 守护每一通“生命热线”

“你好,深圳110,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句简单的问候,苏天杏每天都要重复几百遍。

苏天杏,深圳110的一名资深接警员,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3年。三尺接警台上的来电,有的是满载求助的渴望,有的是揭露罪恶的线索,有的是紧急求援的呼唤……她的工作不仅仅是接听电话那么简单,更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警情,迅速派发指令,为市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走进深圳110接警中心,忙碌而紧张的氛围扑面而来。接警席上,接警员们头戴耳机,一边用温情简洁的话语连起救人于水火的生命热线,一边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眼睛紧盯着屏幕,时刻应对所有的求助和警情。夏丽是深圳110接警一组的组长,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她告诉记者,接警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从接听电话的那一刻起,接警员就要迅速进入状态,询问报警人的基本信息、事发地点和报警内容,同步录入系统,并根据警情的不同,立即通知相应的派出所、交警或相关警种前往处理。

“警情就是命令,我们每个班次大概要接听上百个报警电话。”夏丽表示。一天两班倒,高强度,神经绷得紧紧的,但正是这样的坚守,才换来了城市的安宁和群众的信任。

“弱信号”是接警员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如果半夜突然接到群众来电,电话那头只有哭声,或者很小声地报警,往往意味着报警人或许正处于危险中,这就很考验接警员的经验、观察力和判断力。夏丽回忆起一次凌晨的接警经历:当时,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在电话中颤抖,她声称家中客厅有陌生人闯入。夏丽立即捕捉到了这个弱信号背后的强关联,迅速上报并提级处理。最终,民警及时赶到现场,抓住了入室盗窃的嫌疑人,保护了这名年轻独居女性的安全。

多元报警 科技先行

近年来,随着群众报警需求的变化和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深圳110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如今,走在深圳各大口岸、商圈等人群聚集地,总能看到一部安装在墙上的“一键报警”便民服务装置,除了红蓝灯光和警用标志外,其外观标有中文“紧急报警求助”和英文“SOS”字样……这对于来深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未携带手机,或需要问询、求助、救援的老人幼童等特殊需求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求助的好帮手。

“‘一键报警’便民服务装置主要布设在夜间经济带、繁华商业区、治安防控点等重点部位、区域,目前全市已安装了近2100余台,极大地提升了重点区域警务应急效能。”深圳市公安局警情管理中心民警林沛泉介绍道。

随着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不断提升,110报警渠道也在向着多元化发展!除了常见的110报警、拨打派出所电话报警,广大群众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小程序“广东110”开展语音报警、视频报警、自助报警等,也可编辑短信至“12110”短信报警,还有路边“一键报警”等,可满足于各种复杂场景的报警需求,最大限度保障报警人的隐私和生命财产安全。

据介绍,目前,AI 人工智能也在赋能110报警工作。通过“一键报警”装置、5G高清通话技术和AI大模型的智能应用,深圳110接处警实现了从语言描述到直观感知现场的转变,从民警到场“事后”传图像到报警“事中”传图像的转变,以及从警务资源“延时”支撑处警到“实时”支撑处警的三大转变。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接警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民警的处警效率。

深圳作为一座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全国各地方言较多,为了满足群众方言接警的需求,深圳110在招录接警员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五湖四海的方言聚集一个接警大厅中,遇到听不懂的方言,一个招呼就有“老乡接警员”接过话头,熟悉的乡音,往往让报警人倍感亲切。

除了方言接警外,外语接警的推出,也解决了外籍人士在报警时遇到的语言障碍问题,补齐了接处警的短板。“我们除了培训自己的接警员外,还与深圳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建立了互助机制,一旦接到外籍人士的报警电话,可以邀请专家人才库的专家帮忙翻译。此外,我们还利用AI大模型,推出互联网报警智能翻译功能,可实现外语的实时翻译。”林沛泉表示。

边接警边处警 紧急警情“特事特办”

随着警情的不断增加和非紧急警情的增多,接警员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反映出群众对110的高度认可和信任,但也对接警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深圳110重塑定位、提升专业性,推动110接警从单纯的被动接警向主动的提前预警转变。同时,深圳110还实施闭环管理、提升接警流程专业性,将整个110接警流程解耦为接入端、处理端和处置端三大环节,并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全面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一名接警员,从招录到入职,要经历2个月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而培训的第一节课,就是把整个深圳地图背下来!哪条路属于哪个辖区,归属于哪个派出所管辖,都要一清二楚,这是一名接警员的基本功。”夏丽向记者介绍道。

此外,一宗报警电话响起,接警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警情种类,把几分钟的对话归纳总结成一小段文字,并迅速派发指令。对于现行犯罪、失联人员查找等重大警情还需要“特事特办”,紧急处理。

林沛泉告诉记者,“接到一宗报警电话,要求3分钟之内处理并分发下去。而一旦遇到紧急警情,我们会立刻启动‘边接边处’机制——接警员这边还在接着电话,同时警情也已经同步到了派出所,派出所即刻出警,与时间赛跑。”

正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接警员,用他们的专业、速度和温情,构筑起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他们不仅是“声命线”的守护者,更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强后盾。未来,深圳110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以专业为支撑,不断优化接警流程,提升处警效率,为构建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