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北京西城让纹样文化基因在文创领域“活”起来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鲍聪颖)中国传统图案纹样是中国文化符号的巨大文化瑰宝,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和民族的图腾”,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华传统价值体现。2024年,北京市西城区发起以纹样文化基因数据库为基础的“北京(西城)文化数字基因工程”,以“梳理挖掘北京古都历史文化文脉新内涵、创新传承首都北京文化基因新符号、生动谱写西城文化IP新篇章”三大核心目标为引领,创新推进文化数字建设,加速建成彰显古都魅力的数字文化中心。

西城区以纹样为切入点,通过系统整理和科学地分析西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标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聚焦西城“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标识,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元素,通过以“图谱+图鉴”形式诠释呈现西城文化文脉的故事、以纹样为符号载体开展文化文脉的数字化表达,展现一系列具有高度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西城文化故事。

该项目聚焦西城区代表性文保单位,实地采集纹样素材,进行数字化转化,构建“1+4”任务体系,即:开展“1”系列核心工作,包括文化脉络梳理、纹样图案设计创作、纹样成果质检论证等环节;形成4项重点成果产出,包括1个“北京(西城)文化数字基因工程价值体系”方案、构建1个纹样文化基因知识图谱、4册以“图谱+图鉴”为核心的系列出版丛书《西城“纹”韵》,以及建立1套基因纹样和知识图谱数据库及表达系统(检索)。截至目前,已针对西城区66处具有代表性的载体点位进行了文化内涵上的深度挖掘和艺术性阐释,形成了218个基因纹样、320组组合纹样、320个纹样器型图、8000个单体纹样,为后期数字设计转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充分对西城纹样进行实地采集和设计后,按照不同产品门类、文化场景、纹样内涵特征,现已开发打样多款特色文创产品,实现“西城美学”文化传播的可视化和可达性研发制作。西城纹样在亮相“2024文化西城美食节”、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恭王府“福”字纹样助力国庆氛围营造等精彩活动。2024年7月,受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办公室邀请,选取先农坛古建馆天宫藻井、环龙藻井纹样,定制文创丝巾作为北京市出访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礼品。9月受邀亮相“2024服贸会”市文物局展区,结构繁复、色彩绚烂的先农坛太岁殿天宫藻井纹样,古朴典雅、图案华丽的景山(景山公园)射以观德(观德殿)纹样,色调鲜明、极具立体感的万宁桥镇水兽纹样等精美的西城纹样同样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11月,受商务部外贸发展局邀请,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中国馆整体氛围展示的西城纹样。同月,参加以西城纹样文化为核心的“纹化 中国符号”主题展,亮相“洪都拉斯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展览会”。作为西城文化的整体缩影,全息地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性。

接下来,西城区将致力于延续古都文脉,深耕西城纹样文化品牌,着力搭建西城纹样数据和数字资产授权转化管理体系,探索西城文化数字资产入表的新形式,为纹样数据资产运营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纹样文化数据库平台利用和产品开发,推动纹样数据资源向公众开放利用。

此外,拓展丰富西城纹样文化应用场景,用纹样的故事进一步丰富阐释“西城文化”。探索搭建纹样的线上、线下多维应用转化场景,如文物活化、街区复兴、文旅消费、动漫游戏、老字号焕新等场景,用数字光影技术定制化设计纹样展示,与文化场景结合,生动呈现纹样的文化传承魅力。

未来,西城区将通过开展“北京(西城)文化数字基因工程”纹样文化基因数据库建设,打造纹样数字应用场景体验中心,构建北京古都文化的数字知识图谱、应用和场景转化,有效地促进纹样文化基因在文创领域“活”起来,讲好西城文化新故事,激发西城文化消费新活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