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 中国汽车产能过剩,行业洗牌在即

全文1746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明显的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和竞争加剧。

02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增长5.5%,至2290万辆,但仍远低于车企已有产能。

03由于竞争激烈,2025年将有23个电动汽车品牌退出中国市场或被整合,同时有十几个新品牌进入市场。

04然而,中国本土品牌也面临洗牌,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

05为消化产能,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但受贸易壁垒影响,“出海”变得越来越难。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背后,是过剩的产能和投资。
题图:FD Images,AI生成


作者 | Clarence Leon

编译 | 未来学人

来源 | 华尔街日报

中国汽车制造商呈现出明显的产能过剩,正促使汽车市场进入洗牌阶段。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周四公布,2024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增长5.5%,至2290万辆。但这一需求仍远低于车企已有的产能,为求生存,这些汽车厂商纷纷降价并进军海外市场。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2024年12月31日的内部信中写道,2025-2027年是汽车行业的淘汰赛阶段。他还指出,2025年的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

最早受挫的企业中包括外资品牌。通用、大众和丰田的市场份额一直被中国本土竞争对手蚕食。乘联分会表示,2024年中国本土品牌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1%,比上年增长8.6个百分点。

但中国本土品牌也面临洗牌。

艾睿铂(AlixPartners)董事总经理戴加辉表示,2024年有23个电动汽车品牌退出了中国市场或被整合到其他品牌中,同时有十几个新品牌进入市场。他表示,在2024年前九个月里,有112个品牌至少售出了一辆电动汽车。

戴加辉估计,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

AutoForecast Solutions负责全球汽车产量和销量预测的Sam Fiorani表示:“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可以生存下来,但小企业将出现大量整合和淘汰,尤其是没有出口业务的企业。
这种洗牌是中国产业政策的常见结果。政府首先通过补贴和政策支持鼓励受青睐的行业,而一旦达到临界规模,就会形成一场达尔文式的淘汰竞争。类似的演进过程近年来也出现在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行业,钢铁和电子产品行业过去也是如此。
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往往会跻身全球市场头部,同时也成为“民族企业”的明星。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电动汽车生产商中已名列前茅。
在中国,新销售的汽车中有一半以上要么是纯电动汽车,要么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根据Wards Intelligence的数据,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数量已接近美国整个汽车市场的规模。2024年美国汽车市场销量约为1590万辆。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4年有多达227款车型降价,上年为148款。特斯拉中国实行五年零息车贷政策,并将Model Y售价降至不足3.3万美元。
特斯拉的表现好于许多西方和日本同行。GlobalData数据显示,特斯拉去年在中国的销量约为66.2万辆,增长8%,但仍落后于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比亚迪去年的中国销量接近400万辆。
2018年至2022年,通用汽车在华合资企业的销量下降了一半以上。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Fiorani表示,通用汽车在中国有六家工厂,但其实已不需要那么多。该公司上个月表示,由于中国业务疲软,预计将计入超过50亿美元的非现金支出。通用汽车没有回复置评请求。
拥有财力雄厚的靠山并不能保证一家公司高枕无忧。去年12月份,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段视频,由于担心拿不到工资和社保断缴,愤怒的员工包围了一家极越的老板。极越大股东百度和吉利表示,该公司的运营面临挑战,离职员工将得到妥善对待。
高端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CEO李斌上个月曾表示,“车企不能有短板”,称汽车行业已进入“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
Bernstein分析师Eunice Lee表示,受整体经济疲软影响,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可能下降。去年推出的一些激励措施(包括“以旧换新”补贴)激发了一次性需求,而今年的需求不太可能与之匹敌,尽管这项补贴已经延长。
为了消化产能,中国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但由于贸易壁垒不断升高,“出海”变得越来越难。
欧盟去年10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开征最高45%的关税,拜登政府去年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仍在增长,但最近几个月增速有所放缓。
为避开关税,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在海外设厂,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比亚迪巴西工厂却遇到麻烦。巴西政府去年12月下旬表示已暂停该厂建设,以调查该厂部分工人疑似遭受奴工待遇问题。比亚迪表示已与涉事分包商终止合作,不会容忍任何侵犯人权和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本文编译自华尔街日报,采用AI编译,模型训练:讯鸟云服,编辑审校:

本文为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作编译,文章观点不代表未来学人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未来学人,读原汁原味的全球报道 

    点击👇关注,或搜索未来学人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