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长城+”,奏响新时代长城交响——河北日报“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纪行式采访启示

长城,是一项伟大工程,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2024年6月17日至10月20日,河北日报组织“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活动。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老龙头到河西走廊上的嘉峪关,再到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一路走来,我们采访小分队遇到壮丽的风景、动人的故事、可爱的人物,在一次次震撼和感动中激发出深深的自豪感,同样也启发了许多深入的思考。

在这一场持续4个多月、跨越多地的大型纪行式采访落下帷幕后,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结合多年来在长城上行走调研的感悟,从研学旅行、演艺活动、非遗项目等方面,分析了长城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编者

图片

2024年8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金山岭长城。 周万萍摄

40年前走长城,长城还很荒凉寂寥;

40年后再出发,长城已经重焕生机。

长城保护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文物保护和长城景区的提质升级,更多的是人们生产生活与长城文化遗产的共融共生。对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而言,需要以文化传播为目标,以旅游业态为载体,通过文旅融合使社会教育功能与文化遗产属性紧密相连。

“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活动,深入长城沿线60多个地点进行采访。行走中,我对长城文旅融合发展现状格外关注。长城文旅融合影响深远,如何通过文旅活动更好地发挥长城的精神引领作用?如何更好地通过文旅项目带动长城沿线乡村全面振兴?结合多年来对长城的研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要从长城研学旅行、长城文旅融合演艺项目、长城沿线非遗转化创新等三个重要方面持续推进。

图片

2024年7月28日,董耀会(右)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与长城保护员刘红岩进行交流。河北日报记者 刘萍摄

“长城+研学”

弘扬长城精神,促进研学旅行有序发展

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今人而言也是如此,在“研”途中“学”知识,在“学”中“铸”精神。研学旅行是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长城研学旅行,正成为长城沿线地区旅游发展热点。

长城研学旅行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活动,可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长城研学旅行兼具教育和旅游双重功能,契合国家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旅游发展的需求。目前,长城研学旅行作为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路径,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尝试。

这一过程中,学校应是长城研学参与主体,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是主要推动力量。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应在政策引导和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共同推动长城研学快速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要建立长城研学监督与评价机制,要对研学课程、研学路线、研学项目、研学产品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长城研学组织者。

长城研学旅行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需求。高质量的长城研学旅行,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研究。长城研学旅行活动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客观上也推动了教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能够带来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新型教育方式需求的大幅增加,长城研学旅行能够成为带动沿线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研学旅行活动可依据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品,不但能推动相关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等产业的进步,还能够带动当地交通、住宿、餐饮、商业等诸多行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当然,随着研学市场的发展,竞争也会随之加剧。近年来,各地的研学机构数量急剧增加。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旅行社等相关主体纷纷涉足研学市场。研学行业持续升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从目前不少地方推出的长城研学旅行产品来看,可谓良莠不齐。有的产品能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心理预期。有的产品效果不佳,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注重“游”而忽略了“学”,甚至没有安排“研”的内容。

长城研学能否成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推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譬如,建立全国长城研学联盟。通过发挥平台作用,有效规范长城研学发展秩序,开展质量评价,组织行业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全国长城研学运作水平,提高从业机构及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联盟要建立长城研学信用档案,以联合体名义发布年度报告,推动全国长城研学信用体系建设。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长城,中国长城学会正在开展长城好少年和长城新青年项目。同时,还将推动长城国家文化步道建设。

总之,长城研学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不容小觑。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重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研学,出台了多项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研学已被纳入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和课程体系,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相继发布支持政策。相信随着多方努力,长城研学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充分发挥出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效果。

图片

2024年6月29日,从山海关古城一民宿小院内眺望“天下第一关”。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摄

“长城+演艺”

鲜活长城印记,用优质演艺呈现长城文化内涵

长城内外,金戈铁马,慷慨悲歌。舞台上,从秦汉到大明,长城故事轮番上演……以长城为主题的大型情景剧《梦华·长城》在世园公园倾情上演。北京世园公园与八达岭长城相距仅十余公里,吸引了众多游客沉醉在长城文化中。这些年来,北京依托长城资源,举办北京长城文化节、北京长城音乐会等国际文化交流品牌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共同奏响世界文化的交响。

八达岭长城,是一个鲜活的缩影。对于整个长城旅游来说,做好文旅演艺是绕不开的话题。

景区演艺项目的观众主要来自游客。演艺项目成功与否,要深入研究游客规模。有充足的游客量,且游客停留比例较高,那么演艺项目才具备市场基础。同时,游客类别构成也很重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对演艺项目的体验需求不同。游客总量应该指的是实际人流量,而非人次数,更不能简单地将几个景区接待量累计相加。然而,许多长城沿线景区对游客市场规模并不明晰。

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长城沿线景区大型演艺之所以受到制约,一个重要因素是客源市场匮乏以及本地居民人口相对较少,不足以支撑演出持续开展。例如一些地方旅游淡旺季差异非常明显,淡季和平季远远长于旺季,旺季最多3个月,在这样的地方即便要开展大型演艺项目,投资与场地规模都不宜过大。

文旅演艺项目成本较高,在创作和演出安排上要多方权衡,要考量运营能力。缺乏运营能力的团队,其创演的节目很难获得较高的效益保障。如果没有效益,演几场就难以为继,项目投资也就付诸东流。当前,文旅演艺项目已是较为成熟的业态,有许多成功案例可供借鉴,但是也要避免盲目对标。在借鉴外地成功的演艺项目时,要根据客观情况理性估算投入规模,精确预测投资回收周期。

文旅演艺项目应具备艺术性、创新性。如今,旅游演艺已成为旅游行业的特定概念。旅游演艺产品,通常被定义为“在旅游景区及相关空间内,以室内场景、室外自然或模拟的山水景观为演出场所,为游客提供的具有一定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各类演艺产品”。旅游演艺实现文旅相结合,就需要为旅游者提供别样的旅游体验,要有吸引人的故事,在情感上与游客互动,在文化上与游客共鸣。

目前,山海关古城大型室内演出《长城》做得较好。该演出采用创新的环绕式多重影像系统,营造出秦皇岛壮阔的“山海之怀,长城之魂”,以精湛的舞剧形式,深沉细腻地讲述了“爱情故事”和“家国情怀”,成为当地长城演艺的亮点。为了提升夜间游览体验,2024年嘉峪关关城景区推出天下嘉峪关夜游灯光剧项目,以嘉峪关关城原址为载体,以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通过激光投影、数字科技、实景演艺等多种形式,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

尽管亮点闪现,但长城沿线旅游演艺活动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走访中发现还有一些关于长城的产品创意匮乏,缺乏地域特色。大部分地方的旅游演艺仍停留在歌舞、戏剧、戏曲等传统品类简单呈现上,演艺形式比较陈旧老套,缺乏互动性、沉浸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创意、人才、资金和机制共同融合发力,扎扎实实地把长城演艺这块蛋糕做大做好。

图片

2024年6月17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巨型玻璃景观窗将博物馆后方的角山长城完美纳入。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长城+非遗”

促进“两创”,激发沿线非遗项目文旅价值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在长城文旅产品打造层面,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长城保护强调整体性保护,要在保护传承中构建“长城+”发展格局。其中,“长城+非遗”是体现长城非遗旅游价值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不少好做法。比如,河北举办的“长城脚下话非遗”活动。2024年8月,“长城脚下话非遗——2024剪纸文化大会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在张家口举办。活动以保护、传承、转化、发展为主线,聚焦非遗展销、文艺展演等内容,邀请长城沿线15省(区、市)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围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展开深入交流,还发布了2024长城沿线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分享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非遗文旅项目的支持。长城沿线非遗资源需要整体性保护和开发利用,既要保护非遗、活化非遗品牌,也要保护该地非遗产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要重视当地居民权益,注重非遗为当地旅游发展赋能,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

需注意的是,具有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并非都具有旅游价值。目前,很多非遗项目仅以表演形式进行。这种展示难以形成吸引力、难以充分挖掘旅游价值潜力,需要加强解说能力建设。同时,将长城非遗融入旅游产业链时,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遴选。譬如,饮食方面的餐饮非遗,特别是北方长城沿线各种以面为原材料的非遗饮食很受游客欢迎,要注重品质管控和品位提升,加强品牌打造。

非遗服务文旅需要有年轻化的创新。随着经营主体的年轻化,长城非遗在呈现方式、营销手段、产品线路等方面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触网”能拓展空间,用好社交媒体能让非遗走得更远,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能够让非遗价值的实现拥有更多可能性。

非遗服务长城文旅,需要推动长城非遗在市场中活化。非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长城沿线拥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非遗,如何推动非遗活化及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核心产品与衍生产品的价值创造,如何打造当地长城非遗特色,是当务之急。

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的探索很能引发思考。石峡关长城脚下“石光长城”民宿项目年接待游客量近8万人次,已改建院落16处,含10处住宿院落和6处公共区域,包括长城文化书店、长城露天影院、村史馆、长城学堂等。

石峡村村史馆,也是一座非遗手工艺体验馆。在上百位手工艺匠人指导下,可以让更多人体验中国手工艺的魅力。制作体验包括做布老虎、捏面人、编中国结等多种项目。目前,这里的长城民宿已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有效推动了长城沿线民宿集群品牌的建设,还帮助石峡村村民销售传统工艺制作的海棠干、黄芩茶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达100万元以上。

非遗旅游项目能否成功,要看其能否满足游客多方面需求,而非简单地将非遗搬出来。总之,长城文旅融合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发展支撑,从而使长城文化传承与旅游利用之间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在历史追忆、情操熏陶、美食享受、民俗体验、非遗创新等方面找准融合发展的契合点,通过打造文化项目来吸引市场,进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

“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活动带来很多思考。在行走中,我们不仅感受到长城跨越时空的宏大,也触摸到长城脚下琐碎细微的真实。

文旅融合是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的深度融合。无论是长城研学旅行,还是长城演艺活动,以及长城非遗活化创新,都需要从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和品牌塑造等多方面加以重视。亟待各地努力提升长城文化体验项目的创新创造,充分考虑长城的地域广泛性、文化多样性和资源差异性,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品牌。伴随着古老长城的新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将会变成美好的现实。(董耀会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