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24充电运营商年度调研报告

图片

 场站  | 点击进入电站决策宝搞定评/测/租/买

 来源  充换电研究院《2024充电运营商年度经营发展现状调研》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2024年11月,充换电研究院启动了《2024充电运营商年度经营发展现状》问卷调研。通过调研近600位充电行业一线运营商,共计收集超500份有效问卷样本。


答卷中,一位来自贵州的运营商坦言,虽然经营过程中确实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棘丛万丈,但还是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期采撷硕果。


短短字句,道出充电行业从业者的无奈之外,却也蕴含了向上向尚的坚守与力量。


*以下数据均来源于充换电研究院《2024充电运营商年度经营发展现状》问卷调研样本,并根据调研所收集的数据总结、归纳后制成图表,并由此进行相应分析。



图片

“数看”行业

1-3年入行者或成充电运营主力军


问卷回收数据显示,样本中,男性占比为90.95%,女性占比9.05%。年龄层面,“31-40岁”年龄层次的运营商占比最高,其次为41-50岁、26-30岁、51-60岁、18-25岁。这些数据说明,充电运营商群体主要还是以31-40岁的男性群体为主,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逐步扩张,在看似美好实则残酷的充电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是否会涉足充电行业,我们还不得而知。


图片


在“充电站运营商入行时间”这一问题中,“1-3年”的占比为51.43%,其次为4-6年、不到1年、7-9年、10年及以上,占比分别为30%、10.48%、5.71%以及2.38%。以此来看,入行1-3年的运营商或许已成为充电运营市场主力军。


投资充电站并非易事,这背后需要有资金、土地资源、电力、社会关系、风险把控以及营销运营等多项能力经验。而在“进入充电行业前,是否有相关从业经历”问题中,调研显示,有近六成的从业人员无相关从业基因,而40.95%的运营商在过往经历中,曾从事电力系统、停车管理、汽车等相关工作,储备了一些必要素养。


图片



图片

重资产才是最赚钱的生意?

“轻”装上阵,盈利仍存难点


充电站作为重资产投入,其赚钱的门槛似乎变得越来越高。


在“投资体量”这一调研问题(单选中,100-199万的投资体量占比最高,达到18.57%。此外,投资在200万以上的运营商共计占比42.37%


充电站的回本周期往往需要几年,业内人士也曾透露“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资金,是没必要加入这个行业的,因为以小博大、一夜暴富这些美好愿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充电站投建运营主要资金来源”这一问题(单选中,股东出资占比为64.29%,金融贷款占比为18.1%,也就是说有六成以上运营商选择真金白银自掏腰包勇闯充电赛道


图片


请神容易送神难,投资充电站无疑需要确保项目具有稳定收益及预期内回笼资金的潜力,否则应谨慎行事。


重资产投入下,如何才能真正落地“降本增效”?也要先从成本“四大金刚”谈起。


在“充电站投建运营主要成本”调研问题(多选中,参与调研的运营商,有70.48%的比例认为设备是投站的主要成本支出,其次是场地成本、施工成本、运维成本以及营销引流成本


图片


可以说,设备、场地、施工、运维成为了充电站投建运营成本的四大金刚。

那如何降本?以电力施工投入为例,运营商前期需要重点关注接火点位置的远近,在场地考察签订前期,运营商可以同供电局来确认该区域是否可以接电接火,并测算好电力情况预估产生的成本。毕竟接线距离较远,可能会使电力工程成本翻倍递增。种种细节的关注,都能让场站在各个环节节省不必要的支出。

图片



图片

快充站持续挑“大梁”

慢充、光储充获得更多关注


在“充电站投建类型”这一问题(多选)上,有81.43%的运营商布局了公快站。而投建了慢充以及光储充一体站的比例分别为53.33%和27.14%。虽然快充站无疑是公共充电市场的主力军,但慢充以及光储充,似乎也开始从“助力”到更高的势头发展。


图片


在“超充应用情况(此处以≥480kW为基准)”这一问题中,样本数据显示,有63.3%的运营商投用了超充设备,该结论高出了我们的一般认知。在这一问题中,我们更关注那些还没有采用超充设备的运营商是否有更新的计划。结果表明,超五成的运营商暂时不考虑在场站内更新或增设大功率充电设备。


图片


随着超快充以及兆瓦级超充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的成熟,必然会给市场带来多重利好,包括且不限于用户充得快、运营场站补能效率提升、电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以及加速汽车电动化等等层面。


但随之增加的设备成本,回本周期问题,让不少运营商对此抱有谨慎心理,但并不影响从业者对超充的关注,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图片



图片

单枪日充低于200kWh仍是常态

平均服务费集中于2-3毛


调研问卷数据显示,近7成的运营场站日均单枪度数在200kWh以内。同时,在平均服务费的调研中,2毛及以下的占比为22.69%,2-3毛的比例为41.18%,即超六成地区平均服务费低于3毛。在中国充电联盟研究部主任李康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竞争分析》分享中也提到,目前全国各区域充电服务费价格大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即0.2-0.3元/kWh。


图片

图片


此外,“网约车/出租车”仍是多数充电站的主要客户群体,对于这类价格敏感度较高的消费群体,低价服务费往往成了场站吸引流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图片


但需要明确的是,低价只能是场站营销动机里的策略之一,运营商不应一直手握“价格屠刀”。妄图以低价来打压竞争对手的运营商,大概率会陷入恶性循环,入不敷出。随着私家车车主占比的提升,充电服务的差异化、特色化、场站运营的品牌化愈加重要。



图片

无序竞争下的绝地反击

把握三大优势、直击三大痛点


据“所在地区竞争情况”(单选调研数据,87.39%的运营商正在经历着残酷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而来的就是近7成的运营商对自有场站的经营结果不满意,没有达到预期甚至离预期差距很大。


图片

图片


面对竞争,运营商如何应对?


对于这一问题(多选)68.63%的运营商选择直接降低服务费,同时有62.26%的运营商选择提升场站配套及服务,41.18%的运营商进行了设备更新。此外,开放式选项里,部分运营商提出并践行了“精打细算、点对点折扣”等运营策略。


图片


对于场站具备何种优势,运营商给出了和往期一样的答案:选址、流量、运营依然是场站健康发展的三大关键优势。“选址不错,车流量较大”“有固定的充电客户群体”“运营策略优于同地区其他场站”分别占比61.76%、42.65%以及40.20%(多选


图片


此外,67.65%的运营商在场站经营期间,遇到了“价格战盛行,内卷严重,无序竞争”问题。同时,面临“本区域场站密度大,被分流”“本地政府扶持力度减弱”等问题的运营商比例分别为43.14%和31.37%。


图片


对于打击无序竞争,参与调研的运营商认为关键要素是,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更细化的补贴政策;提升充电运营行业准入条件;加大无序竞争打击力度,提升对违规电站的处罚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各地快速出台充电场站星级评价体系。


同时,也有部分运营商认为,充电市场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技术层面,可以加快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等先进示范技术的应用;以及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质量抽检并奖惩明确,提升产品可靠性。


图片



图片

披荆斩棘,满怀乐观

近半数运营商还将继续扩大投资


调研数据显示,有53.33%的运营商认为行业呈现向好趋势。在“2025年投资计划”这一问题中,选择扩大投资的运营商占比为47.14%,而缩减规模以及卖场退场的比例在16.67%。


“我有青云志,踏棘赴海澜”,或许仍是怀有行业热忱的运营商的真实写照。


图片

图片


而在运营商眼中,充电市场的未来发展,会有何真实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悲观派认为,在资本市场阶段,充电站已然呈现大鱼吃小鱼之势;在宏观层面,也有国进民退,民营充电市场越来越小的势头;以及中小运营商的区域竞争将更为残酷激烈。


在乐观派眼中,即大中小运营商还将长期并存,大于暂时还不能吞并小鱼;同时,民进国退趋势下,民营充电市场也将越来越大;此外,各区域的中小运营商会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取暖。


图片



图片

入局充电行业还来得及吗?

突围2025,资源/能力缺一不可


对于“2025年入场的中小型运营商还有机会吗?”这一问题,54.29%的运营商认为“有机会,行业欣欣向荣!”,有36.19%的运营商认为“不一定,看重个人资源和能力”,此外,也有9.52%的运营商认为“没机会,蛋糕已被瓜分完毕”。


图片


在国内的内卷竞争之外,也有部分运营商在寻找新的机会和出路。


在出海情况问题调研(单选中,有5.88%的运营商已经在海外落地充电项目,包括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同时,也有11.76%的运营商计划出海,拓展海外充电运营市场,意向市场包括了东南亚、东盟以及中东等地区。


图片


在每次调研例行的开放式问答中,我们收到了五百多份运营商对行业的关注和展望。和往年不同的是,通过词云整理,我们发现,在2024年,运营商除了运营之外,其关注点已经从盈利、选址等转向了更实际或更本质的问题——成本、资源、技术、体验等等。


投资充电站作为重资产项目,需要资金资源、土地资源和运营经验等等拧成一股绳使劲,或许才有持续盈利壮大的机会。



◉ ◉ ◉


在问卷中,我们听到了来自许多一线运营商的真实声音:


“做长期主义者,要有耐力且拥有坚持不变的初心。”


“问题千千万万,能让车主在一众品牌中记住你, 选择你,持续选择你,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做充电运营市场的海底捞。”


“目前行业急需褪魅,以前的一桩富10年的传说早已不在,上半场早已结束,下半场的充电运营,靠的是实打实拼内功,更需要有专业经验的从业人员,别想着只投资就不管了。”


“盈利模式尚在探索,多数还未稳定盈利。而且行业标准有待完善,各地政策差异也带来些困扰。不过相信随着行业发展,规范与成熟是必然趋势,只要坚持做好自身运营,定能在这浪潮中有所收获。”


“充电行业还没有达到顶峰阶段,还是在上升期,现在的竞争看到的表面的,最终还是回归到运营和服务上的竞争,充电站配套不完善,需要提升建站标准。”


······


其中,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文首提到的那位来自贵州充电运营商的真情流露:


从关注充换电研究院的公众号开始,伴随着研究院主办的几场线下沙龙,我偶然间进入了这个行业,幸而遇见,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踩坑,也认识了行业内不少大佬。不知不觉,已经运营充电站一年有余,总体来说,小有盈利,但是还没回本(苦笑)。原本小县城只有两三家的运营场站,到现在有了十多家,感觉竞争越来越大,也被分流了很多客户。感觉这个行业比较吃资源、电力资源、场地资源、人脉资源。关于对未来的展望,计划出海,不想在国内卷了,出去看看有没有机会,目前海外公司也成立,场地也谈好了几个,准备进场施工了,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加油吧,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24年马上结束了,祝各位充换电人2025好运,大家发财!


是的,先干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坐在那幻想找到一个神奇的,一劳永逸的方法是毫无意义的。”


2025年,我们坚信,充电站投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会在解决的过程中越来越少,充电项目也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越来越顺利,充电行业的发展也将在我们的携手共进下愈加辉煌。


共勉。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The End -



---  充电站投建运营知识地图  ---
  点击即可按需订购  

👇👇👇



❤️你的点赞、留言、转发将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期待与你更多的分享与交流!




👇👇👇
---  以下企业值得关注  ---

图片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