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这群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军士有多牛

寒冬时节,一场“奋斗者正青春——传承对话活动”在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部举行。通过“新老对话会”“模拟班务会”等多种形式,该部8名优秀军士先后登台亮相,分享成长故事。他们军装上挂满的军功章,不仅体现了个人成绩,更反映出该部军士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
图片
近年来,随着新的士兵制度落地落实,该部主动适应军士队伍建设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按照全链路量化选才、超前布局精准育才的方式,构建起党委按量化考核选人、军士按规划路径发展的格局,不断壮大关键岗位军士骨干力量,有效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极大地发挥出高衔级、高学历士兵在作战训练领域职能作用。

2018年,该部某营一支由1名博士、4名硕士军官组成的“高学历战勤班”登上新闻,备受关注。如今,立足当下军士队伍使命职责新变化,他们按照“任务急需、能力匹配、模块编成、梯次衔接、利于长远”的建设思路,着力培养组建一支在作战训练领域专业精通、管理指挥领域统筹协调的高素质军士队伍,着力解决“领军型”科技士兵储备不足、“骨干型”科技士兵不断流失、“孵化型”科技人才成长缓慢等问题。

图片

从高学历军官到高素质军士,一批优秀军士骨干迅速成长、担当重任。

作为军改后首批军士技师,大学生士兵王雅乐实现了从“专业小白”到“技术大拿”的跨越,成为“高学历战勤班”的军士“接班人”,他提出的“分段跳跃跟踪法”和线路交错整理方案,帮助部队解决了多项难题。三级军士长闫飞,用2个月时间自学机械设计软件,创新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某开关核心部件,改进电缆连接方式,将排故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到30分钟以内。三级军士长王伟,创新发明某型“发射装置夜间标定照明辅助设备”,显著提高夜间标定速度,有效缩短夜间机动后战斗准备时间。

图片

随着军士队伍发展通道变得更加广阔,军士能担任的岗位越来越多,属于军士的舞台也越来越大。对此,该部在军士中推行“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培养使用机制,走开军士队伍多能化、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图片

他们探索推行“三考三评”组训法,通过准入资格“先行考、逐项评”、协同操作“专项考、即时评”、整体流程“连贯考、综合评”,使吊装号手培养周期缩短近一半,部队连续作战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上,该部某发射连一号班进行了导弹装退训练交流展示。

图片

对话会上,二级军士长陈锦专分享了担任吊车司机、导弹发射手、装填技师、发射班长、特种车司机、汽车修理工等多个岗位的经历。陈锦专曾代表地面防空兵部队被选派赴俄罗斯参加“天空之钥”国际军事比武任务,与各国精英同场竞技。部队换装后,陈锦专主动参与技术研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累计安全完成3000余次吊装作业,从最初的司机成长为“多面手”“车辆通”。

图片

“现代防空作战分秒必争。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更加需要不断提速。”正如该部领导介绍,军士队伍作为部队建设发展“顶梁柱”,正不断在各项演训任务中“挑大梁”,一大批优秀军士在各自岗位加速拔节生长。

图片




图片

关注「人民空军

瞩望空天,奋飞一流


主办 空政宣传文化中心


监制 | 许毅 赵健
编审 | 闫超
编辑 | 张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