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父亲希望他当银行家,他却成为叛逆的“圆舞曲之王”

图片

图片

今年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小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

小约翰·施特劳斯与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以及两位作曲家弟弟共同创造了音乐史上的家族传奇。

那些优美、灵动的旋律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与浪漫的共同向往。


“音二代”的父子之战

在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一曲《安娜波尔卡》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这首温婉中夹杂着幽默俏皮的曲子已经10年没有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演了。

1852年,这首出自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新作在维也纳的一家餐厅首演。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作曲家邀请了许多名字里带有“安娜”的女士前来聆听。他将《安娜波尔卡》作为特别的音乐礼物献给她们,其中当然包括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母亲——玛丽亚·安娜,以及他的妹妹——安娜·施特劳斯。

1825年10月25日,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因与其父亲同名,他被叫作小约翰·施特劳斯。身为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长子,小约翰这个“音二代”本可以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一马平川,但他的父亲却竭力反对他学习音乐,他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成为银行家。

尽管如此,小约翰还是在母亲的帮助下悄悄学习小提琴。他的老师正是他父亲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弗朗茨·阿蒙。当老约翰发现儿子把时间浪费在学习音乐上时,勃然大怒。

在小约翰17岁那年,父亲重组了家庭,母亲决心全力支持儿子的音乐理想。小约翰系统学习了对位法与和声技法。此后,年轻的小约翰着手组建起自己的乐团。不过由于其父亲在业内的巨大影响,几乎没有剧院敢向小约翰提供演出合约。最终,小约翰说服了维也纳郊区的多玛耶尔赌场为他提供演出的机会。

1844年10月,小约翰的乐团首演引起轰动,《箴言圆舞曲》《心之乐波尔卡》等作品获得观众和评论家们的一致称赞。老约翰一怒之下决定有生之年永不在多玛耶尔赌场登台演出。而维也纳的媒体则疯狂报道了这场“施特劳斯的家族内战”。

1848年,维也纳爆发了市民革命。小约翰与父亲政见不同,两人彻底分道扬镳。老约翰一心忠于奥地利皇室,并为拉德茨基元帅创作了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小约翰则加入革命派的阵营,创作了不少同情革命的作品,如《自由之歌圆舞曲》《革命进行曲》和《学生进行曲》。维也纳警方曾因为他公开演奏《马赛曲》而拘捕他。出狱后,小约翰将《马赛曲》的部分旋律写进了自己的第60号作品《鞭打波尔卡》中,作为回敬。

图片小约翰·施特劳斯

维也纳的天才家族

1849年,年仅45岁的老约翰·施特劳斯因感染猩红热而去世。小约翰将父亲的乐团与自己的乐团合并,并开启了在奥地利、波兰和德国等地的巡演。他的音乐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维也纳轻音乐的象征。各地的表演场馆都以在门外贴出“施特劳斯在此演奏”为荣。有时他不得不赶场子,刚指挥完一首曲子,就匆匆赶往下一场音乐会。

1858年,清新幽默的《闲聊波尔卡》一问世就受到了热烈追捧。其钢琴版乐谱上市后被抢购一空,当红歌手约翰·巴普蒂斯特·莫泽为其配上了歌词,一时间唱遍了维也纳的大街小巷。

这首曲子的德文标题《Tritsch-Tratsch》出自维也纳的一张八卦小报。据传,当时这份小报刊登了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圣彼得堡演出期间的艳闻轶事。作曲家因此创作了这首带有反讽意味的小品《闲聊波尔卡》。如今,这首对八卦新闻的回击之作竟成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被演奏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受到热捧后,忙碌的小约翰常常随手抓起菜单、床单、桌布甚至衬衣袖口就在上面写曲。《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就被他写在袖口上,差点被洗掉,幸亏妻子及时发现,才挽救了这首流芳百世的圆舞曲。

由于创作邀约不断增多,小约翰请两位作曲家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一起参与创作,施特劳斯家族的影响力就此不断扩大。

1853年,小约翰因劳累过度不得不去疗养,弟弟约瑟夫代替他指挥乐队。维也纳听众对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欢迎,小约翰甚至承认,约瑟夫是他们两人中更有天赋的,“我只是比他受欢迎一点”。约瑟夫也不甘居于哥哥之下,一生中创作了200余首音乐作品。

施特劳斯家族三兄弟为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留下不少传奇。比如,兄弟三人会在维也纳公园举行露天音乐会,现场演奏新曲目,让听众竞猜曲子是三兄弟中的哪位创作的。

图片施特劳斯家族三兄弟

在西方音乐史上,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自成一格,尽管有评论家认为他们的音乐娱乐性与市民性有余,深度不足,但与其同一时代的不少严肃音乐家都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很喜欢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美酒、美人与歌声圆舞曲》,他曾在自己62岁生日那天亲自指挥乐团演奏这首作品,让宾客们大感意外。

而勃拉姆斯更是小约翰的粉丝之一。传说,小约翰的女儿曾向勃拉姆斯求签名,勃拉姆斯没有按照惯例写下自己脍炙人口的曲调,而是写下了《蓝色多瑙河》头几小节的曲谱,还写了一句:“很可惜此曲不是勃拉姆斯所作!

与小约翰·施特劳斯同姓的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也十分欣赏他。他在《玫瑰骑士》中写下了这样一句对白:“我怎么可能会忘记那个维也纳的天才呢?”

图片小约翰·施特劳斯与勃拉姆斯

快乐时光的终结

小约翰·施特劳斯可谓生逢其时。在天赋与勤奋的共同推动下,他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最受欢迎的几十年,恰是圆舞曲这一出自民间的音乐形式在欧洲蓬勃发展的时代。《蓝色多瑙河》《皇帝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流传至今的作品,都充满了灵动、优雅、浪漫的“施特劳斯元素”,让听者情不自禁地沉浸于美好的音乐氛围中。

“圆舞曲之王”不仅擅长写圆舞曲,在人生的后30年中,他还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轻歌剧与芭蕾舞剧的创作,一共完成了16部轻歌剧。尽管这些作品并不如他的圆舞曲那般受到追捧,但有两部作品至今依然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

《蝙蝠》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第三部轻歌剧。这部仅用42个夜晚创作出的作品有着美妙的旋律和动感的节奏,为轻歌剧这一体裁树立了标杆。小约翰将音乐与轻喜剧完美融合,并在音乐中加入了大量民间舞曲元素,例如维也纳当时流行的圆舞曲、加洛普舞曲等。

《蝙蝠》首演于1873年,当时的奥地利刚刚经历了一场经济危机。剧情中看似繁荣但不堪一击的幻象,隐喻着奥匈帝国面临的隐患。全剧以“笑”为起点,一步步走向“严肃”。奥地利音乐学家马塞尔·普拉维教授盛赞《蝙蝠》是“奥地利的民族圣物”。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蝙蝠》使我整整三天迷醉于其中不能自拔。

《吉普赛男爵》是《蝙蝠》之外少数仍活跃在当今舞台上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1885年首演时,这部充满匈牙利音乐元素的作品引发热烈反响,观众席上多次爆发出欢呼声。有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是小约翰众多作品中最接近正歌剧的一部。

1899年5月22日,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剧院指挥《蝙蝠》时倒地。6月3日下午,妻子劝他小睡一会儿,他说:“我真的要睡一下了……”于是,他在安睡中离世。

去世前,他还沉浸于芭蕾舞剧《灰姑娘》的创作中。翌年,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拜尔最终完成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部遗作。

小约翰·施特劳斯葬礼那日,维也纳市民倾城而出,为其送行。很少有人知道,“圆舞曲之王”其实并不擅长跳舞,他的人生在音符中起舞。

著名乐评人爱德华·汉斯力克这样写道: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离世将是维也纳快乐时光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