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车险智能定制化、差异化时代也许并不远。整车厂话语权增强,他们掌握核心零部件以及维修授权、渠道控制,打造产销一体化后市场生态只是时间问题。
我在上篇文章《以旧换新换掉520万“破车”,对后市场、拆解报废行业带来哪些利弊?》呼吁了国家征收汽车报废税,立法保留对合资企业中的外资相应的追诉权力;同时建议将汽车报废税补贴到拆解报废企业,增强正规报废拆解企业综合竞争力。
其实增加报废税,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目前国产主机价格内卷。
因为当销售量越大,车辆报废税越多,毕竟占用社会资源越多。那么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税收这个“看不见的手”进行市场调节。
接着上篇文章末笔者提出,如何应对欧美市场提高中国汽车产品准入门槛和碳关税?如何使用和获的高质量的车用再生材料?以及主机、保险公司、后市场企业如何相融共生?
研究制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构建涵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维修企业、回收拆解企业等的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加强汽车生产、进口、销售、登记、维修、二手车交易、报废、关键零部件流向等信息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
建立认证配件、再制造件、回用外观件的标识制度和信息查询体系;
开展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选择部分地区率先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条件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
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建设规范化回收服务网点;
推进动力电池规范化梯次利用,提高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水平;
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成套化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
培育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骨干企业,促进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下图是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一种是零部件再制造利用;一种是材料再生利用,理论上同级使用(车到车)最为理想。
所以,想要突破可回收性的瓶颈,主机必须前置考虑可回收设计。
一是优先考虑在车辆设计和生产中使用高完整性、可回收的塑料材料,减少不同塑料品类。
二是在生产环节,应该健全数字化录入,用来溯源塑料材料的来源和跟踪使用情况。
三是在最终报废回收处置环节,主机厂需开放零部件参数,这样能尽快做到分门别类。
笔者认为智能网联才是汽车发展最终目的,而实现智能网联的载体必须要电,也就是无论什么物质转换,得有储能转换载体,这也意味着无论什么模式,新能源发展必须要有电池储能转换或者释放。
马斯克曾说过既然殊途同归,那为什么不直接用电,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500万台。个人认为,在固态电池技术成熟市场化前,三元锂以及磷酸铁锂是智能驾驶发展L5之前进阶的过渡技术载体,估计2027年左右固态电池成熟,2030年前L4-L5智驾技术也成熟了,那么现在这批车辆,也就是三元锂、磷酸铁锂会迅速被报废置换掉。
并且随着智能技术发展,整个汽车后市场生态将会巨变。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时机恰当,主机肯定会做保险,国内一些主机已经拿了保险资质正在布局。笔者在以往AC的文章中《推动再制造,保险公司和新能源车企会有一战吗?》分享过,有几点是明显的趋势:
第一,新能源车险直销比例与线上化比例将规模化提升。
伴随车险费用空间缩窄(最近某头部险企在一些地区试点取消返佣)、新生年轻群体更愿意线上化,更愿意钱花在明处。有数据显示美国49%人群更愿意通过线上渠道购买车险,中国仅3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第二,主机厂家随着新能源智能化发展,整体话语权增强。
新能源汽车厂商积极布局产销一体化生态,数据积累日益丰富、前后端运维把控程度增强。
第三,保险、科技(互联网、软硬件)、主机多方面生态融合:主机从单方面的生产销售延展至汽车后市场,通过科技和保险极大限度挖掘汽车后市场的价值。
第四,车电分离。车电分离将使得维修流量更加碎片化,便于主机把控售后,弱化传统势力的影响力。
通过以上几点不难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主机携手险企,将来车险智能定制化、差异化时代也许并不远。其中,主机话语权增强,从掌握核心零部件,以及维修授权、渠道控制,图谋汽车后市场,布局打造产销一体化生态只是时间问题。
欧美现在更多的是越过L4,从L3直接研发L5,根本原因就是L4级别车承担主要责任,但是L5级别则是主机完全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当一辆车辆具备完全自主驾驶时候,主机厂必须承担后果,也就意味着主机厂必定会深度介入保险。
再者,新能源智能汽车UBI数据链和主动权完全在主机手里,通过驾乘大数据的分析,主机对保费各种系数研判将越来越智能化,精准度远超保司传统精算。
主机、保险公司、后市场企业
如何相融共生?
我们来看一下随着主机入局保险市场,保司近期的几个动作:
第一,通过保费实名制,保司2C直接入场,维护燃油车的存量市场。
第二,取消返佣,压缩中介经纪公司的生存空间,导致经销商集团以及综修厂没地方购买保费换取送返修。
经销商因为跟主机绑定,可以在新能源保费上获取一部分佣金,但是跟以往燃油车时代的地位完全不能比;再加上保司实名制以及取消返佣冲击,今后注定会更加艰难。
而因为没有保费置换送返修,那么可以推断一个现状,保险公司推定全损增量将会加速,且其中不可修复增量也会大幅度上升,并且再制造产业将迎来史诗级别红利。
那么也就意味着:
一是新能源占比上升本质是汽车三电以及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必然趋势。
对各行各业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行更加智能,尤其无人驾驶技术出现即将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哪怕当下都与传统行业大不同,站在售后维修保养来说减少了保养频率,减少了保养项目。尤其新势力主机厂的销服分离,车电分离更是一种业态重塑。
但是新能源电气化运用多,数据更精准,后端运维更便捷,终端客户心智更容易引导。对我们来说客户运维画像清晰,但是流量端口竞争会异常激烈。
二是新能源客户目前行业普遍存在保费贵,维修难的问题。而且目前很多新能源客户集中在大b出行端,那么tob跟toc的客户需求场景是不一样的。换言之,b段更关心业务以及成本,c段更关心信息交互以及智能化。
三是区别不同的客户群体,tob更多是商务套餐的变通,toc更多是消费场景的打通。c段更多希望通过新能源智能化链接更多商务生活场景,让一切变得高效。
四是保险公司能在大数据上予以支持,比如将来新车购买场景更多是置换购买,那么客户精准购买其实能够通过以往在保险公司的数据研判。
后续生态业务的延续也需要围绕保险公司构建服务主体落地,并且可以围绕车主使用习惯,在ota服务上有更多使用适配推荐。
国内主机厂大概率再厮杀个几年,格局会最终呈现。究竟还有谁会倒下,剩下谁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将来汽车销售的主战场在置换购买而非新增购买。
存量转换更依赖全生命周期掌控,其实也就是终端客户运维,汽车报废从不为主机重视的产业也将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
置换购买逐步取代新增购买,传统商业模式已然在改变。本质还是流量转换,只不过场景在变化。
“触达车主是第一生产力,转化车主是第一生产效率”,商业价值一直存在,就看谁能第一时间发掘了。
本文系投稿,观点不代表AC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