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征集:从“投票权”扩展为“持续的责任” | 社会科学报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的方式。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通过鼓励公民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使得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将民主从单纯的“投票权”扩展为“持续的责任”,深化了民主的参与性。


图片

原文 :《人民建议征集:从“投票权”扩展为“持续的责任”》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彭勃/教授    史宇璐/博士研究生

图片 | 网络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夯实中国式民主提供了实践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的方式。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正是这种民主理念的体现,它将民主的实践从选举投票扩展到了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使得民主不仅仅是政治精英的专利,而是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参与的权利与责任。这种制度化的参与机制让民主的核心价值——平等与公正——得以全面落实,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广泛征求民意,增强了民主的动态性、参与性和平等性。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指出,“民主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政府持续回应其公民的偏好”。人民建议征集制度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政府能够及时收集和响应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民主的动态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的广泛参与。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通过鼓励公民参与政策讨论和制定,使得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将民主从单纯的“投票权”扩展为“持续的责任”,深化了民主的参与性。除了参与的广泛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还追求参与的平等性。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作为一种直接的、制度化的参与形式,为每个公民提供了平等的机会来参与公共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增强了民主的公平性和代表性。通过这一制度,民主不仅变得更加包容,还增强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参与感和责任感。这种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有助于提升民主质量,确保民主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民主的有效运作不仅仅依赖于选举和法律,还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平台、具体的实践项目、实效的政策执行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撑。上海超大城市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通过下沉征集平台、项目化运作、有效的转化、数字化赋能,能更有力地促进对民意的征集与回应。


重心下沉:人民建议征集的组织与平台向基层延伸


征集平台下沉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了政策的民主性、透明度和执行力。通过将建议征集平台下沉至基层,政府能够更广泛地倾听民意,确保决策过程更加接地气,回应更具针对性。上海市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特别强调向基层社区的深入和下沉,目的是确保建议征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这种下沉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接近,更是政策和服务的前移。一是不断下沉多渠道的“家门口”建议征集平台,打通建议征集“最后一公里”。二是探索和深化领导带头下沉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人民建议的有效机制。三是将建议征集网络嵌入社区治理体系,激活社区多元自治力量。上海不断推进社区议事会制度化。在社区议事会中引入建议征集的正式程序,使居民在讨论社区事务时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直接参与到社区的决策过程中。同时将居民代表大会与建议征集结合。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提升市民的参与度与社区自治水平。


图片


高效治理:人民建议征集的项目化机制


项目化人民建议征集机制的核心是问题导向,即围绕城市治理的核心任务和人民群众最关切的议题,精准识别并制定征集主题。上海在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过程中,强调这不仅仅是单纯的民意收集,更要通过项目化机制将建议转化为实际的治理行动,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结构化的政策实施框架。一是精准的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与紧迫议题。围绕中心工作、重大工程、民生实事等确定专项征集主题,并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度挖掘,根据主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设置明确的时间节点。二是精细的工作流程,跨部门协同与高效响应。上海针对专项化征集的建议,通常由与专项主题相关的专业团队或跨部门联合团队来主导处理,处理流程更加聚焦和高效。三是精研的政策反馈,强化政策精准度与反馈时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在处理专项建议时,会通过专业团队的深度分析和处理,针对每个建议的特点,提供具体的政策回应,反馈及时性、内容针对性更强。


治理闭环:建议转化与落地实施机制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主体要“全”,覆盖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公共事务,构建环节完整的民主体系,形成民主程序上的闭环。为确保人民建议能有效转化并落地实施,上海市立了一套完善的建议处理与反馈机制,包括办理与闭环管理机制、报送与决策转化机制、督办与落实机制、激励与表彰机制和开门问计与融合发展机制。人民建议征集的转化与落地实施机制有利于形成治理闭环,关键在于有效的转化与落地实施机制,促使政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民建议征集的流程和方法。通过民众的意见反馈和政策执行的效果评估,政府能够发现潜在的管理漏洞、政策盲点,持续进行创新改进。这种自我修正机制能够增强政府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确保城市治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图片


技术支撑:人民建议征集的数字赋能机制


人民建议征集制度需要技术支撑,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复杂、民意多样,传统的手工处理和人工分析已难以高效应对海量的民意数据。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建议的智能化分类、快速筛选和精准分析,提升征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同时,技术支撑可以促进数据整合和共享,增强跨部门协作,确保建议的及时处理与有效转化。上海建设了统一的在线征集平台,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App、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多渠道随时提交建议;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来自不同平台的民意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统一管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分析技术,实现建议的自动分类和标记,提高处理效率;通过智能化分析,精准识别市民的需求焦点和社会热点,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平台还支持实时的政策反馈和动态监控,确保政策执行效果并及时调整优化,从而提升治理效率和透明度。  


超大城市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超大城市在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中,需在保持民主广泛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实效性和前瞻性。未来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升问题识别和分析能力,聚焦和破解关键问题。提升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关键在于增强问题识别的前瞻性和准确性。这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更加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数据分析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根据海量民意反馈及时识别和预测社会发展中的潜在需求与隐性问题。


二是提升建议转化和落地执行效能,确保政策落实的高效性。在已有成熟的建议办理机制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建议落地机制,重点提升建议转化和政策执行的工作效能。这要求简化处理流程,缩短建议从收集到决策的周期,建立更加灵活和动态的反馈系统,确保市民能够看到自己意见的实际改变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是提升人民群众通过建议征集参与城市治理的效能感和积极性。应不断丰富征集渠道,确保不同社会群体,特别是低频参与者和边缘群体,能够平等、便捷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增强建议采纳的可见性和执行力,确保市民能够看到自己的建议转化为实际政策,激励市民在未来的治理活动中更积极地贡献智慧。


图片


四是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氛围,提升城市治理的共同体水平。通过增强人民建议征集的整合性和包容性,鼓励不同利益群体、社区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促进多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34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