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的性别配额制实施多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进入了决策层。但一个冰冷的现实是,在许多公司的董事会中,女性的声音仍未得到充分倾听。提高女性董事的影响力与能见度,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话题,直接关系到董事会决策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在近期举办的年度《财富》MPW女性峰会上,嘉宾们从自身经历和跨行业的观察出发,围绕“不做董事会中沉默的少数”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分析了沉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直接和深层原因,分享了如何让自己在董事会中“被听到”的实用方法。嘉宾们一致认为:要在董事会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功夫是在董事会之外。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对话实录。
2024年12月13日,上海。2024年《财富》MPW女性峰会。由左至右分别为:《财富》新媒体执行主编谢菁炜,马士基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高级副总裁丁泽娟,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阿普塔集团全球董事会成员邢军,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刘湘平。
谢菁炜:“沉默”分两种情况。第一,主动沉默,很少发声;第二,被动沉默,发声了,但是声音被忽视、被淹没。这两种情况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刘湘平:“主动沉默”的原因很多时候来自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贝恩这几年来一直在做女性高管的研究报告,我们针对女性发声的课题调研过很多女性和男性高管。大家都意识到,女性在很多场合都更加谨慎,在有充分把握的时候才会发声或者行动。
甚至一位世界500强的工业品公司的女性领导者和我说,她今天坐在中国区CEO的位置上,她知道她应该主动说话,但比起男性同行,还是倾向于在很有把握的时候才会说、才会做一件事情。
也会有些情况属于“被动沉默”,你的声音没有被听到。我们跟很多女性高管聊过之后发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有几个大家无意识的偏见或认识。
第一,要承认一个痛苦的事实,就是在中国社会环境里,大家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女性平庸化。虽然《花木兰》中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但实际上在很多人的偏见里就会觉得女子不如男。所以当女性高管开始讲话的时候,她得到的注意力和重视就会偏低。
第二,在董事会及高管会议中,很多情况下,功夫是在事外的。不是等到开董事会的时候,你的观点才会被传递给别人,你说的话才会被别人听见。在很多会议外的场合,在平常的社交里,已经有很多观点的传递了。而这些会议以外的社交场合往往是由男性主导的,相较于男性,女性接触、参加和融入的机会更少。
谢菁炜:邢总,您在多家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任职。您对刘总刚才的分析,有没有同感?
邢军:我认可刘总的观点。很多时候女性主动沉默是因为自愧不如。即使进入了董事会,自信心还是不足。我观察到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董事会中,男性大多数主管过经营,管过P&L(损益表)。但企业中,女性管P&L的往往比男性少,很多女性在董事会中遇到讨论经营相关问题时就容易没有自信。尤其是在谈到一个很尖锐的关于经营的问题时,可能说出来的话是软绵绵的。这时候你只能选择主动沉默,因为你害怕讲出来的东西没有力道。
这也是被动沉默背后的一个原因。你即使发声了,但你的声音是很弱的,没有说到点子上去,没有切中要害,所以声音就被淹没掉了。
谢菁炜:是的,在董事会中的主动沉默和被动沉默,背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女性在管理层中的数量还是太少。丁总,您有没有在董事会或决策层中,因为性别原因而感受到额外的压力?
丁泽娟:我服务的是全球性的公司,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里,确实很多时候是决策层里唯一的女性、唯一的亚洲人。这确实会给我带来额外的压力,总是觉得要比别人更好才能胜任,才能代表女性,代表亚洲人。但我自己的反思是,很多时候,这些压力是我自己加给自己的,不是别人给的,或者是因为我的性别。
谢菁炜:梁总您在多家医药企业中担任董事职务。近几年,您对女性董事的表现有什么观察?她们的表现有没有一些共性?
梁颕宇:我在启明创投是很支持女性创业者的。我们投的220家医药企业里,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都有女性创始人或者女性在C-Level中。
我一直在很多企业的董事会里,包括还没上市或者已经上市的企业。我发现女性作为董事,她们的表达和男性是很不一样的。她们往往并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那个,但每次讲的都非常有份量。而且我发现她们也并不需要很大声,声音小的时候,反而其他人可能会听得更专注。
我以前在斯坦福读MBA的时候,我的导师也跟我说,你们在董事会里不要讲太多,但你说的每一句要真的有力度,有内涵,人家都会听。
谢菁炜:邢总,您在董事会是什么样的风格?有没有曾经被忽视的情况?
邢军:我在三家企业担任过或正在担任董事,这三家都是行业里的头部企业。我很自豪我的声音从来没有被忽视。
我觉得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被忽视是你给了别人理由去忽视你。如果你的观点想被听到,一定要准备充分,肚子有料,你说的话才能像刚才梁总说的那样,能够掷地有声。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不给任何人忽视我的机会和理由。
很多时候我和丁总一样,是整个董事会中唯一的亚裔、唯一的女性,而且我不是用母语发言的,这就要求提前做很多功课。很多年前我刚刚开始做全球董事的时候,董事会开会前都会发一份四五百页的材料,我会提前一拿到这个材料时就开始读,每天抽出两个小时,一定要读完。这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至今还保留。只有这样做,才能有底气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上下文,以便做出回应。
谢菁炜:如果女性向你们请教,怎样在董事会中更有影响力,你们会给出一个什么关键建议?
梁颕宇:无论想进入董事会还是在董事会中任职,找到一位导师非常重要。比如我会对我投的公司里一些年轻人说,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在某方面多讲讲,包括你的理念在具体的案例中应该怎样实施。有几位这样的年轻人,之前是销售总监,团队觉得有升COO的潜力,我就会在他们职业上升过程中辅导半年、一年、两年,甚至更久。
每一位董事,不论性别,都需要有位导师。我们经验比较多,也非常愿意做年轻管理者、年轻董事的导师。
邢军:如果说给女性董事们一点建议的话,我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是提醒她们要有战略思维。我有一个观察,女性董事有时会就事论事,停留在实操层面,缺乏提炼。如果做董事,要有能力飞得更高,在三万尺高空谈论战略话题;而当具体问题出现的时候,要有能力飞得够低,及时做出诊断。
在这个问题上,我会提醒女性董事稍微多一点,讲话的时候要记住拎出关键信息,找到事情的共性,分享战略层面的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事情本身的分析。
谢菁炜:这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女性新加入到董事的行列中。新成员如何能尽快融入董事会,尤其是一个男性占支配地位的董事会?
刘湘平:我觉得总结起来是三点。首先我完全同意邢总和梁总刚才讲到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不用害怕是不同的观点。前提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对于新董事会成员,我会建议她多花一些时间去了解现有董事会的大概状况。回到之前那句话,其实董事会的观点碰撞在董事会上,但也在董事会外。刚才梁总提到导师的问题,对于新的董事会成员来说,应该找到在这里面有哪些人将来可能成为我的导师,或者我和某一位之间可以有很多的观点碰撞、互相交流和成长。这对于刚开始的融入很重要,长久来说,你也会更享受董事的位置。
第三,如何表达观点也很重要,尤其是表达不同的观点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我想套用现在大家教育孩子时常用的词,叫做“温柔而坚定”。这个词对我自己来说也很有帮助。当我想到这个词的时候,心态立马变得很平和,能够不带任何其他情绪,坚定地表达观点。
谢菁炜: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决策层中发声,有哪些更复杂的因素要考虑?
丁泽娟:刚才几位讲到怎样让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被听到,当然做好功课是必要的,但从我的经验来说,最难的部分是董事会的现场沟通。做到高效的现场沟通需要几个步骤。
首先,在别人表达观点的时候,你要观察房间里的情况,从大家细微的表情中判断,他们是赞同,有疑问,还是不同意。
然后,高效地处理不同的意见。要迅速知道他/她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要做到上述两点,我个人的体会是非常困难的,要不停地修炼。
但最关键、最难的还是在迅速评估后如何回应。在你了解对方的观点后,怎么用最高效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我们亚洲的教育中,很多考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现场辩论、临场发挥的能力比较不足。比如亚洲人沟通先会给很多的铺垫,再讲结论。但在多元文化的场合里,很多时候你要先讲结论再讲过程。
虽然企业的文化可以很多元,但实际上每家公司都有它的主流文化,我们要去了解在这种主流文化中,其他董事们、管理者们的思路。可以找到几位来自主流文化背景的“盟友”,建立比较紧密的关系,增加他们现场支持你的机会。这个功夫很重要,能让你在重大决策里更有效地发挥影响力。
谢菁炜:邢总也是处于多元文化的董事会中,您对丁总说的有没有共鸣?
邢军:非常有共鸣。补充一点,我觉得我们可以主动淡化女性的标签,你就把自己当成董事会的一员、高管的一员。我进入董事会里是因为我的能力,和性别无关,这样也会给自己减少压力。
我非常赞同丁总讲的,当你是会议中“唯一”一员的时候,会给自己很多压力,会想:我千万不能搞砸,否则他们会对所有亚洲人和女性产生偏见。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压力变成动力,变成自驱力,把原本不利于我们的因素变成自我鞭策、鼓励自己的因素:我就是唯一的华裔、唯一的亚裔、唯一的女性,但是我的声音一定要让你们听见,我一定可以把我的观点全面表达出来。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把你自己最有权威的那部分放大。比方说,如果是你对多元文化非常了解,你对ESG非常了解,你对全球供应链非常了解,那就抓住你的专长,让它大放异彩,这能帮助你赢得在董事会上的持续话语权。
谢菁炜:梁总同时担任港交所的董事。自2022年起,港交所已强制规定每家上市公司都必须取消单一性别董事会。现在效果如何?
梁颕宇:我们看到目前很多香港上市公司都已经达到这个目标了,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公司培育了新一代的独立董事,很多都是女性,她们有的是法律出身,有的是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的专业人士,基本上都是在专业里非常优秀的人士。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年轻的女性参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
谢菁炜:如果有企业,很明显地为了满足董事会性别比例的要求,邀请你们加入董事会,你们会作何考量?
刘湘平:我的答案肯定是Yes。我相信当这家企业来找我的时候,它已经做了自己的功课,认为我是能给企业带来新价值的。既然企业都认为我是合格的,为什么我认为自己不合格?有句话说得很好:打牌要先上桌,打得好不好再说。
而且这么多年来和众多女性高管合作的经验告诉我,以女性高管的自驱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通常只要给到机会、给到舞台,她们都会大放异彩。
邢军:我的答案肯定也是Yes。非常赞同“打牌要先上桌”。而且只有你在这个位置上,才有可能帮助、带动、影响更多的女性上桌。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话语权去赢得更大的公信力,让董事会有信心去吸引更多的女性董事加入。
丁泽娟:我想讲个小故事。八年前我刚接任大中华区管理岗位。我的老板,也是现任全球CEO,让我去掌管我们最核心业务的全球P&L,每年营收300多亿美元。我当时并没有管P&L的直接经验。P&L管理一直是我的职业目标之一,但机会来了我有点难以置信。最终我也是接受了这个挑战,但中间问了无数的Why Me(为什么是我)。
如果是现在,我会先问Why(为什么要考虑这个机会)?在总部管理P&L一直以来不就是我的职业目标吗?理清Why之后,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纠结Why Me (为什么好运会落到我头上),而是考虑清楚我从这个工作里能学到什么东西,能带来什么样的价值,然后欣然接受挑战:Why Not(为什么不)?(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