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澜沧江源园区解说手册丨发现一条河,就发现了一整个世界

图片

在青藏高原漫游,往往感觉苍茫无人。草原古老,四下的荒野似乎是久远以前的风景,承托起生灵与人类共同的故事。行走在这样的地方,会觉得格外艰涩:天地惜字如金,似乎不肯通过人类的语言诉说自己的故事,比如,究竟是何人何兽何时造访此地,留下磨损不清的石刻,风化破碎的骨骼?又是谁第一个走过这片草原,踏出四通八达的路径?每次颠簸在前后不辨人烟的江源大地时,都会有很多问题涌上心头。


山水在十多年前进入澜沧江源,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开始,一点点深入了解这里的天地、万物和人的故事,比如,我们与牧民一起,花了好几天时间,通过行车、骑马、徒步登上扎青琼日冰川,不仅在彼时彼刻目睹和感受到冰雪巨流的现状,更是在从“海枯石烂”的地质痕迹中一窥水源来处;比如,我们与监测员一次次地踏上布设相机的位点,共同辨别沿途兽迹,探讨动物轶闻,并展望未来的影像收获;比如,我们在昂赛峡谷访遍人家,了解人兽冲突的近期情况,也听到流传许久的传说…

图片

澜沧江源头第一乡——扎青乡地貌景观。一座座雪山的夏季融水汇入澜沧江中,使其磅礴,摄 / 徐健


于是这十多年来,在走过的每处地方,我们都累积起丰富生动的细节,也开始能够描摹出山水生灵具体而独特的形象。2022年,我们得到了一个机会,用两年的时间去探访、收集,梳理地方资料、科学数据及各类影像,以自然保护者的语言,去追寻和重述澜沧江源的故事,这些工作最终形成《澜沧江源园区解说手册》。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图片

澜沧江源园区解说手册



天地·源头


作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地质构造单元,地质尺度下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的新生皮肤,而它的沧桑感则来源于不加粉饰。其中,青南高原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冰峰雪山、平坦山原、滩地河谷、高山深峡依次排布,正是从这里开始,长江、黄河、澜沧江一路汇集涓涓细流又逐渐分道扬镳,在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陆上奔流万里入海。


高大的巴颜喀拉山成为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黄河从群山环绕的高原低山丘陵和湖盆河谷间流出,形成相对平坦的沼泽草甸和湿地大湖的河源风景;长江则源于东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的冰川积雪融水,除了南、北、中三条源流外,河源区广布现代冰川和湖泊沼泽,河道宽阔,支流众多;而三江中最不为人知的澜沧江,则与长江水系中的当曲和莫曲共同发源于杂多县西部,河源区遍布纵横的细流和密织的河网,从高耸的群山和深切峡谷中隐秘而出

图片

吉富山水流,摄 / 徐健


澜沧江源区山岭分布整体呈羽状,地势由唐古拉山脉次级山岭扎那日根山向东侧逐渐降低,该山岭是长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自西北向东南,河流从冰川雪山到湿地湖沼渐次汇集,将地貌从低矮丘陵高原切割为高原宽谷,进而成为高山狭谷,间有少量河谷盆地。整个区域内群山耸立,巍峨高峻,多数山峰孤立分布,山顶和山脚的高差达300~500 米,山下则为河流和草原。


沿着澜沧江的主要支流向上追溯,就发现源区水流如帚四散,而年年月月四季变换,水源范围和流向此消彼长,越近源头越是泥泞湿地或流石荒滩,鉴源因此成为极其困难的事情。关于澜沧江源的最早记录见于民国年间人士周希武的《玉树调查记》,此后,国内外探险队相继探源,在众多考察成果之中,2008年的三江源头科考活动确定扎阿曲为澜沧江正源,扎阿曲上源为郭涌曲,发源于吉富山下,吉富山谷则被确定为地理源头。而在当地人的本地山水文化中,也记载了多个殊胜的源头,最著名的扎西齐哇源泉后来被确定为文化源头



牧人·传说


这个星球远在几亿年前的记忆被留在了雪域民族的神话里,在很多藏地文化历史的经典著作中,都提到远古的青藏高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例如成书于16世纪的吐蕃史书《贤者喜宴》中,这样描述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四面环山的青藏高原,原本浸泡在一片沸腾的汪洋之中,后来东南方向溃决出一道泻口,汪洋从此处流入大海,高山浮现上升,河湖星罗棋布,而大地也留下了变动的痕迹。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历史和地理记忆散落于历史典籍和民间传说里,比如杂多的格萨尔王说唱,艺人可能从未去过长江源、黄河源和可可西里,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格萨尔王的故事,准确地描述那些地方的地理特征与名称。

图片

藏族人在山上留下祈福的藏语,摄/刘思远


同样,对于三江源的牧人来讲,源头既是殊胜的所在,又极为司空见惯——他们不需要像江河下游的人一样向上追索这如帚的分散水流,只需耳濡目染地熟稔着山水的传说,并且在年复一年的游牧迁移里,确保家人和畜群永远都能有洁净的水源。千百年来,牧人就在这样的生活中天然地熟知了源头的概念

图片

正在放牧的阿姐洋溢着笑容,摄/徐健


在澜沧江源,源头的殊胜或许在于神山护佑,如然者尕哇切吉的八座山头,“财神上师“喇嘛诺拉,有白海螺样貌山头积雪的莫核拉才……或许在于圣洁水源,如“吉祥水源”曲果扎西滩,“文化源头”扎西齐哇泉台,状如银龙的扎那霍霍珠地,广受欢迎的喇湄温泉……又或许在于牧人对于一切水源的敬畏和爱护之心,从主动清洁水源,到维护草皮健康,再到理解和爱护野生动物,都来源于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以及身在其中的日常实践。



生灵·万物


从草地到高山,由河谷至湖泊,不同的植物与动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生态系统,交错镶嵌在澜沧江源区地表之上。而在这些生态系统之中,千百年来当地人游牧生息,也将“人”的因素融汇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在不同地形、气候、植被、人类生活的结合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境类型。


高山草原和高山沼泽草甸主要分布在地势平缓开阔的西北部河源区,在排水畅通的河岸阶地,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严寒,降水量少,土层薄而贫瘠,植物为适应异常严酷的生境条件,具有植株稀疏、覆盖度小、草丛低矮、层次结构简单等特点,有以紫花针茅、异针茅为优势植物的高山草原植被;在排水不畅的平滩洼地、宽谷、山体缓坡、垭口等地,海拔4200-4800米,生长着以西藏嵩草为绝对优势种的沼泽植被,伴生种有各种苔草、小金莲花、海韭菜等湿生和中生植物 。


野牦牛、藏野驴和藏羚羊零星来访,藏原羚集小群活动,游走在人类和家畜活动区域的边缘;棕熊、狼、藏狐是最主要的食肉动物,分别捕食体型各异的兽类;鼠兔作为会打洞的“高原大米饭”,其被捕食者身份和多功能洞穴成为高寒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高原的清爽夏季,为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等夏侯鸟提供了安居可栖的水上乐园。

藏狐(摄/郭亮)、藏原羚(摄/邓星羽)、斑头雁(摄/韩雪松)、鼠兔(摄/郭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山草甸是澜沧江源区最为广布的生境,主要分布在滩地、河岸阶地及山体中下部、圆顶山和丘陵地带,海拔4000-4800米,以生长耐寒性强的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如小蒿草和蓼科植物。高原流石滩和石质山是位于高山草甸之上、雪线之下的过渡地带,是高山地区特有的独特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4900米左右的山体上部,由于强烈的寒冻风化,山坡上布满裸岩或岩屑等,只在山体低凹、流水间歇地方生长一些矮小稀疏草本及地衣植物,如地衣、点地梅、雪莲、红景天等 。


雪豹、兔狲都喜欢岩石和山地,前者尤其热爱攀岩蹬壁的岩羊;高山兀鹫、胡兀鹫等猛禽时刻巡航,伺机清扫“犯罪现场”;牧人们于冬夏在不同海拔迁徙草场,为牦牛寻找最好的时令水草,同时也要时刻防范大型兽类,而冬虫夏草就生长在雪线之下的草甸上,是每年7月牧场生活的另一个主旋律。

雪豹(摄/武亦乾)、兔狲、高山兀鹫(摄/Fédéric Larrey)、藏雪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山灌丛草甸类主要分布于源区中部及东部,海拔4400-4700米的阴坡、半阴坡,由寒冷中或旱中生落叶阔叶灌木组成,灌丛和草被植物生长良好,植株高,密度大,以山生柳为优势种,还有鬼箭锦鸡儿、金露梅和西藏沙棘、百里香杜鹃等多种灌丛下伴生草本植物。高山峡谷疏林类主要分布在源区东部海拔4400米以下的河流沿岸和支流下段的山地河谷中,由于生境严酷,树种较少,主要为大果圆柏和青海云杉,林下通常分布有灌木 。


在高原的疏林中可以一瞥金钱豹的魅力,另一种猫科动物猞猁则更喜欢灌丛;林灌为鸟类提供了藏身之所和食物来源,白马鸡、藏鹀、棕草鹛、各类朱雀和山雀等,谱写着灵动独特的山林交响曲;在更低的山谷里,淙淙河溪吸引了水獭、鹮嘴鹬、河乌等喜水物种在此安家;舒适的小气候和便捷的生活条件使很多牧人定居于此,同时也使棕熊成为房屋的不速之客。

金钱豹、猞猁(摄/张程皓)、藏鹀(摄/朱大鹏)、棕草鹛(摄/董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保护·传承


从过去到现在,江源居民对家园山水的虔诚守护,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力量加入。通过保护地建设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澜沧江源的保护行动已经编织成为一个稳固的力量网络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2021 年国务院批复统一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其中,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州杂多县境内,区内景观以高原峡谷为主,重点保护澜沧江源头生态系统和雪豹等野生动物。园区在空间上覆盖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和昂赛2个保护分区及其连通区域,面积达1.21万平方千米。此外,园区下游的囊谦县境内,另有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扎分区,重点保护以森林和灌丛为主要栖息地的物种。


我们于2014年在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保护分区开展工作,并与北京大学、阿拉善SEE 基金会、杂多县人民政府合作,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首个研究保护基地——三江源国家公园昂赛工作站,工作站承担国家公园区域内科学研究和志愿者参与等工作。

图片

昂赛工作站,摄/贠方悦


具体来说,昂赛已经完成了全乡网格化覆盖,共布设了98台相机,93位牧民监测员承担了监测与管理工作。持续的监测下,我们首次发现青藏高原金钱豹与雪豹栖息地的重叠,并成功识别了127只雪豹个体和17只金钱豹个体。人兽冲突缓解方面,2016年起,通过政府投入、民间组织参与、牧民投保等方式,昂赛乡年都村建立了总金额为22万元的“雪豹保险基金”试点。到项目截止,基金完成222起野生动物肇事的补偿。2022年,我们选取了28户牧民示范户安装十余种防熊措施,来评估成效和总结经验。


不仅是守护野生动物和缓解人兽冲突,2018 年初,昂赛大猫谷社区发展项目正式启动,由当地牧民担任向导和接待家庭,带领体验者在这里欣赏自然景观、体验牧区生活。在多次协商、培训与调整变动中,社区成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产品的不断完善。

图片
图片

在昂赛乡防熊示范户门口安装红外相机进行成效监测(左);昂赛自然观察节(右)


在澜沧江的文化源头“扎西曲瓦”——扎青乡境内的地青村,我们从2014年起就与当地社区牧民携手开展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目前,地青也已完成全村网格化覆盖,共布设了83台相机,由81位牧民监测员负责布设与维护。


2021年起,在蚂蚁森林、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在地青村做了更多科学且可持续的保护工作。在监测与研究生态系统方面,逐步开展有蹄类监测、草地监测和冰川监测,希望能对这片土地的动物和山川湖海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了缓解人兽冲突,我们和社区选取了18户防熊示范户,安装和评估防熊措施并加以改进。而为了发展当地牧民的生计,我们试图探索如何在地青开展自然教育项目,以野生动物寻踪、高原地貌观赏和人文探寻为主题,与牧民们一起带领志愿者领略地青的风光。此外,我们从2024年起与当地牧民一起寻找可持续性原材料,尝试以毛毡产品的方式展现地青的动植物、神山圣湖和当地藏族特色,希望带动更多的牧民从保护中受益。

图片

地青村招募志愿者进行自然试体验

图片

阿姐们制作的毛毡,品类丰富



阅读·观察


我们为什么要去阅读和了解澜沧江源区的山水呢?这是因为,源头的意义在于,作为大江大河从无到有的生发之地,在难以逾越的山重水复间,自然充分地展现出超越人类经验的力量,也因而使我们遥望并反观自身


珍·古道尔曾经说过:“唯有了解,我们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我们才会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不论是传统的水源文化,还是现代的环境教育,都是由知识、态度、动机导向行动。正是因为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才可能激发思考、关心和行动,珍视滋养我们的江河与环境。

图片

在扎青,清澈的流水映照着蓝天,摄 / 徐健


在这本手册中,你可以探寻澜沧江的源头,寻源之旅从几条扎曲的较大支流开始,途径扎青乡西北侧的扎阿曲、莫云乡的扎那曲和扎青乡东侧的布当曲,在高山、冰川和湿地之间是江河最初流淌的地方;如果你足够勇敢,手册还会指导你如何以漂流的方式,与江河一起流动,感受河流两岸自然和人文的变迁,以另一种角度了解澜沧江源。


在这本手册中,你可以了解在澜沧江源不同的垂直和水平植被地貌景观中,生活着哪些鸟类和植物,从而丰富观鸟听鸣,识花问草的经验,为日后的自然体验做准备。另外,手册将带领你走进昂赛大猫谷,看看国家公园内的首个特许经验的自然体验项目如何开展,那里是雪豹与金钱豹同域分布之地,有着青绿的原始森林和赭红的丹霞地貌相错的景观。


尽管与黄河源和长江源相比,澜沧江源的人文历史还尚少为人知晓,但长久的部落历史和高原生活给这个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曾经是游牧部落的兴衰生息之地,格萨尔王留下许多故事的地方,文成公主也曾途经此地进入西藏,手册可以帮助你寻访澜沧江源的文化和历史足迹。


这本12万字的澜沧江源之书,是国内外首本对澜沧江源的自然、地理和人文进行的深入和全面的解读,这也许是你第一次走进澜沧江最初开始的地方。在天地渺然的高原之巅,触摸清泉、涓流与冰瀑,与牧人一起见证江河的生长,和万物共同吐纳自然的能量;见草木鸟兽,见山水神迹,见人类与生灵和谐并存,见本土与科学自由对话

图片

昂赛大峡谷丹霞景观,摄 / 刘思远


希望你喜欢这场澜沧江的“阅读旅行”,从“ 观察”一朵花、一只雪豹、一座山或一条河流开始,了解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最后,我们也希望由衷感谢参与和支持本书编写的机构和个人,正是这些付出与努力让读者能够加入这次难得的“阅读旅行”,在解说中体会澜沧江源之美。

特别鸣谢: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杂多县人民政府

囊谦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赵福生, 地图设计:周敏






撰文/刘之秋

编辑、排版/赵博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5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破天一刀99999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