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37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025年1月9-1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行。上海古籍出版社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新近出版的重磅典籍、学术精品以及大众人文读物近百种,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古籍出版的华丽篇章。
一、集成文献与经典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拥有60余年历史,独占性的集成文献和经典丛书一直是我社的一大特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社出版了《古本小说集成》《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一系列古籍整理精品,今年同样不乏重磅之作。
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四十余年心血之作《唐五代诗全编》在订货会期间重点亮相。清编《全唐诗》,成书仓促,存在误收、重收、失收唐诗的情况,且版本抉择不精,不能反映唐诗文本的原貌与流变。作者爬梳整理唐诗文献,在充分掌握唐诗基本典籍的基础上,广泛利用新见善本、敦煌文献、域外汉籍、出土文献以及佛道二藏等,对唐诗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搜集,并对搜集到的唐诗文献作逐篇复核和追究。全书超1200卷,逾1800万字,收入诗人近4000名,诗55000余首。
三十余年来,我社持续整理出版敦煌文献,大大填补了学术文化空白,推动了敦煌学的发展,此次书展重点展陈《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新出品种。全书由荣新江教授主编,目前已经完成第1-90种,预计全160种。本书出版对法藏敦煌文献的整理和刊布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完整刊布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全部敦煌文献,涉及文献编号4000余号,图版近40000幅,定名文献6000余种;采用高清四色全彩印制,尽可能还原原卷尺寸和面貌,便于研究;汇集最新研究成果,全新修订文献定名,对前人研究成果全面提升。此外,首次系统整理出版的《重庆藏敦煌文献》《旅顺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等新品种也会集中亮相。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由山东大学郑杰文教授担任总编纂,是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所藏汉籍而开展的重点文化项目,旨在调研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籍的全部情况,对中国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复制、出版、整理和综合性研究,从而完善中华古籍的存藏体系。“汉籍合璧珍本编”之《日本藏中国珍稀文献(第一辑)》收录日本东北大学、国立公文书馆等单位藏珍稀汉籍148种,该书系在国内首次影印出版。“汉籍合璧精华编”将中国大陆缺藏而秘藏于海外各公私机构中的汉籍中具有珍贵文献价值的品种或版本进行标点校勘,或以集注、汇评、汇校、补正等形式进行整理。
《群书治要》为唐贞观间魏征等奉敕编纂,其宗旨为博采群书、为唐太宗提供历代修身治国经验。该书凡五十卷,现存四十七卷,节录了大量唐前经、史、子三部文献。《群书治要》宋代以后在中国失传,现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金泽文库本《群书治要》,抄写于镰仓时期(宋元之际),原五十卷,存四十七卷。本次出版除灰度影印金泽文库本外,又以通行的天明本进行校勘,附录校勘记。另外附录历代书目著录情况、各刻本题跋以及尾崎康《〈群书治要〉及其存世本》一文。
“五千年中华文明”之说自被提出以来,始终面临着科学的审视。寻找切实可信的中华文明之源,成为数代学人的情结和使命。2021年良渚博物院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立足阐释中国文明形成的“多元一体”的历史趋势,策划了“中国早期文明丛书”。丛书共8种,目前已出版5种,包括《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红山:中国文化的直根系》《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陶寺:中国文明核心形成的起点》《良渚:撞击与熔合的文明结晶》。丛书将助力良渚文明与中国各地大体同时期的区域文明的比较研究,直观展现中国各地区文明起源、形成的路径和特点,增强读者大众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认同。
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朱子是我国儒学史、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巨人。《家礼》是朱子学的基本文献,享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东亚〈家礼〉文献汇编》由复旦大学吴震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吾妻重二教授、韩国延世大学张东宇教授主编,辑录《家礼》相关文献51种,依国别分为中国篇、日本篇、朝鲜篇、越南篇四个部分,涵盖了东亚地区学者以汉文写就的《家礼》相关文献之精要。此次整理工作,每种文献均精选底本,录入、标点、校勘并撰写解题,解题对作者生平与著述、文献内容、版本情况、主要特点等作一一介绍,供学界参考。这是首次对东亚地区《家礼》相关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大规模集成和完整整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此外,“古典文学丛书”新品《醒世恒言(会校本)》)《贺铸词集校注》《陈与义集校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全汉乐府汇注集解》,堪称《史记》校勘集大成之作的《史记会注考证校补》,《论语》珍稀古写本《论语义疏二种(全二册)》,西汉初年长沙国益阳县署衙公文档案遗留资料《益阳兔子山七号井西汉简牍》,首次系统公布的兵器资料《新郑出土韩国铜兵器》,等等,都会在订货会期间亮相。
二、最新学术力作
在研究著作方面,我社既重视学术大家、名家的经典性著作,又注重挖掘青年学者的创新性成果,同时关注海外汉学研究,出版最能反映学术前沿的相关图书。
北京大学阎步克教授新书《席位爵与品位爵:东周礼书所见饮酒席次与爵制演生研究》,以历史学方法研究礼经中的饮酒位次问题,得出了爵制演生相关的卓见。作者认为,“酒之爵”与“人之爵”的内在联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爵”的方面,即作为王朝品位的“爵”既然与酒爵同名,则其演生必定与酒爵相关,也就是跟饮酒礼相关,所以这套品位称“爵”;二是“位”的方面,即执爵而饮的席位布局,可以、而且确实曾被用来区分尊卑贵贱。
美国历史学家、《极简人类史》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史前至蒙古帝国时期的内欧亚大陆史》(第一卷)是一部关于俄罗斯、中亚和蒙古从人类开始定居到1260年蒙古帝国分裂之时的历史。该卷展现了内欧亚大陆从旧石器时代历经斯基泰、匈奴和突厥时代,到当代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前身——“罗斯”明确出现的历史发展画卷。作者将政治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和经济变革背景之下,将历史演变与本地区广袤的地理环境联系在一起,向读者呈现出这一神奇地域的漫长历史变迁。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王宇根教授的新著《万里江湖憔悴身:陈与义南奔避乱诗研究》是对陈与义诗的细读和通论,全书重点集中于其避乱金兵侵扰五年半羁旅中的诗作。其中一条分析主线,将着眼于惊天巨变和颠沛流离是如何助其在不摈弃宋诗精雅诗风和精熟诗艺这一总体愿景的同时,重振诗作中的道德和情感原力。该书为我们全面了解陈与义的生平与诗作提供了全新而具有学术新见的独特视角。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由浙江大学谢继胜教授、王瑞雷研究员主编。全书着眼点在于民族间彼此交流的文化史,而不是以某地区的单一文化史为主线,填补汉藏及多民族文化研究空白,兼及辽、西夏、吐蕃、回鹘等多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构建、丰富交往、交流、交融的多民族中华文明史理论,增强西藏等地区的文明史研究的话语权,强化多民族国家的向心力。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汇集北京大学陈侃理副教授十年间有关秦汉史籍、政治、文化、制度、出土文献的20余篇论文,集中探讨《史记》与历史记忆、时间秩序等重要课题,除了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新知,还力求“以小见大”,探索结合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方法,拓展史学的边界,为未来的研究开辟空间。
《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是北京大学刘未副教授以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为主题的城市考古著作,作者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以现代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结合考古、文献、地图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考证,编绘出准确的城市复原图,在此基础上,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南宋临安城的形制与布局。本书对于南宋临安城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从城市考古角度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
《18、19世纪药材知识的跨文化传播:一部从中国出发的自然知识史》为“复旦全球史书系·东西之间丛书”一种,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安洙英副教授。本书从全球视角来看待18至19世纪中国药材知识在英国、朝鲜和日本的流转情况。作者强调对知识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入“中心”和“边缘”的概念,在“多中心”的视角下把握知识的多样性和连接性。本书将“科学如何产生”的老问题调整为“自然知识如何变化”这一新问题,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人类知识活动的历史。
《清代文学史案》是严迪昌先生遗著,经其弟子整理,首次公开出版。本书分为“遗民心谱”“朝野离立”“流派消长”“风雅总持”“人间世相”“八旗人文与闺秀才人”六编,收文三十余篇,涉及清代的诗、词、文、戏曲、小说等文体,对清代文学史实重予审辨,扫除诸多偏见、陈见,视角独到,考论精辟,尤见文心与史识。另有其弟子所撰导读、年谱等,便于读者了解其生平与学术。
此外,《永明乐:南齐武帝萧赜传》《唐宋八大家与清代古文研究》《史之阙文:出土简牍与战国秦汉社会》《西戎:东周时代戎族史迹的考古学探索》《〈古籍整理概论〉旁征》等最新学术研究著作,以及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编、整理近代中外交涉交往材料而成的“近代中外交涉史料丛刊”,都会一一展列。
三、大众人文普及读物
大众人文是我社近年来一个重要开拓方向,社里并专门打造了“抱朴”子品牌,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读物的策划和出版。在今年的订货会上,我社大众图书同样不乏精彩看点。
中国古代礼仪,作为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的血脉,影响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济大学曾亦教授、陈姿桦博士的新书《古人的日常礼仪》,以见面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为核心,深入传统文献,采用通俗易懂的写法,阐述古礼的精义,以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将其与当代生活、西方礼仪相关联,对大众了解古礼、转化当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书中配图100多张,有近50张作者手绘,包括行礼图、方位图、路线图等,简明活泼,实操性强。
“方北辰说三国”是一套介绍三国人物的通俗读物,涉及陆逊、刘备、孙权、司马懿:袁绍、曹丕、吕布六个人物。作者常年研究三国时期史实,颇有心得,且能精心选取史学典籍的可靠素材,笔法生动,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简明流畅、雅俗共赏。这套书属于一个有机的多维度整体:既是三国英豪的表演大会,也是三国历史的趣味读本,还是三国文化的知识窗口。
美国知名汉学家艾朗诺教授的《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全面展现苏轼多样化的身份和成就。一方面该书侧重于政治履历,勾勒了苏轼的生平大事,如考科举应制科试、参与朝堂党争、主政地方等;另一方面,逐一探讨了苏轼的诗、词、奏疏、策论等各体著述。作者以海外汉学家的智慧,巧妙讲述了那些“虽然经常被提及,但却从未被详细讲述过”的苏轼故事,展现了苏轼面对人生绝境的智慧与力量。
在《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中国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两书中,复旦大学邵毅平教授以优美的文笔、开阔的视野、透彻的分析带我们体味古典之美与智慧。《中国诗歌:智慧的水珠》主要诠释中国古典诗歌中所呈现的智慧,分为“诗艺篇”、“时间篇”、“空间篇”、“自然与超自然篇”等四编,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在时间观、季节观、人生观等方面所呈现的智慧。《中国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
《毛诗品物图考》由冈元凤纂辑,是十八世纪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植物、动物的图释著作。全书共七卷,分为草、木、鸟、兽、虫、鱼六个部类,图配文字考证,共有211幅插图。该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后也受到欢迎,清末、民国乃至当代多次出版,广为流传。彩绘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绘者不详,约绘制于清光绪时期,书前有清光绪十二年(1886)戴兆春序。本书为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解读版,书中除原版的文字、插图外,新增对原文的解读和原诗(《诗经》原文)。此外,王承略教授还将原书中的同类名物进行归类,以方便读者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颇受关注的插图珍藏本古典名著,如《封神演义(插图注释本)》《世说新语(插图珍藏本)》《三国志(插图珍藏本)》《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也都会集中展示,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其经典的品质、丰富的内涵广受读者关注,我社将一如既往,立足典籍学术,普及大众人文,为大家带来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