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两款六代机在同一天亮相后,曾被视为“全村的希望”的歼-20,似乎也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这当然只是玩笑,作为解放军空军现役最先进的战斗机,歼-20依然拥有无可辩驳的地位,而且升级迭代的速度可能远超常人想象,这一点从不久前在央视军事的一段采访中,得到了解放军飞行员的证明。
从飞行员的表态来看,虽然歼-20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已经很多年了,看起来外表没有多大变化,但“一些核心功能每天都在升级提高”,并且“我们每一年看到的歼-20都不是去年的样子”,只有他们这些飞行员知道它到底提升了了多少。
这几句不算多长的话信息量却不少,说明换装涡扇-15发动机等改进可能只算小儿科,因为从外表就看得出来,真正的命门是那些从外表看不到的变化。
能看到的变化有哪些?也许是机身、机翼加长或缩短,也许是增加了机外挂架。也许是发动机喷口有什么变化等等,这些改进自然也重要,关系到飞机整体性能的变化。
可对于五代以上的战机来说,这些“补丁”并不足以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真正的重点也就是歼-20飞行员所声称的核心功能应该是软件系统,这才是可能影响空战战术和战略的因素,再进一步会影响战役甚至战争的进程f。
(换装发动机只是最明显的方面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空中战场的形态也不断有革命性变化,从最早比拼飞行员的格斗和射击技巧,到冷战时考验机载雷达和导弹的先进程度,而五代机和六代机面临的空战应该既不是考验飞行技术,也不是单纯靠雷达和导弹,靠的是空战体系的升级。
严格来说这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健全完整的空战体系是靠多种装备和设备组成的,若是具体到战斗机本身而又不那么容易看到,那就只能是软件系统,也许是堪比超级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之前另一段关于歼-20飞行员的采访中,飞行员表示驾驶歼-20的时候“是瞬息万变的,感觉就是脑袋不够用了”。这段采访直接证明歼-20拥有合格乃至优秀的超态势感知能力,雷达和各式各样的传感器设备快速搜集外界一切相关数据和内容,由飞行员进行检索和判断。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飞行员的注意力有限,不太可能同时处理这么多信息,那么就必然需要计算机辅助决策,以及由战术系统配合飞行员控制飞机姿态和作战模式。
(配备忠诚僚机被认为是歼-20的发展趋势之一)
这样说来就不难理解了,机载计算机的此类功能就像歼-20从最早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到换装国产涡扇-10B、涡扇-10C,再到换装涡扇-15,软件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处理信息和配合飞行员控制作战的速度、能力都在进化。
当然这套软件系统也不是只局限于飞机和飞行员本身,如何与友邻部队配合,如何实现上下级通讯,如何达成作战体系实时信息共享,如果是双座版歼-20,还要考虑到如何指挥忠诚僚机等问题。
不像硬件受摩尔定律制约,软件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特别是军用品,无需像民用软件考虑市场、用户的反映,也没有利润压力,更不会有法律约束。所以可以推测,歼-20服役以来,软件算法技术从未停止开发升级,在挖掘和促进航电设备、战术管理系统发挥出更大潜力方面,实现了远超F-35的速度。
(F-35实际上是美国空军战术和装备路线都重大失误的产物)
而说起来F-35的软件升级,对美军在内的用户们来说,实在难说的愉快的体验。F-35是一款高度依赖软件的战斗机,机载计算机有数百万行代码,至少80%的作战功能都要涉及到软件系统,所在设计之初为了方便今后的软件升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F-35配置了空中下载技术(OTA)。
这是一种如今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软件更新技术,允许制造商或服务商通过无线网络直接向用户设备发送软件更新内容或指令,好处是便利和高效,洛马和美国军方都看中了OTA的这些优点。
要多说一句,歼-20如果可以实现这么频繁的软件升级,说明大概率也采用了OTA,而且得益于双发重型带来的冗余优势,即使硬件系统跟不上,也有空间和重量允许更换新的硬件系统。F-35就在这里被卡脖子了,不但要进行“技术更新3”(TR-3)的Block 4批次因为代码已经来到2400万行,造成软件修改和升级都异常艰难,也是因为F-35机体冗余不够,即使硬件升级取得了进步,也很难找出空间和重量来容纳。
(等待交付的F-35都快停不下了)
这一切的后果就是截止2024年9月,因为无法完成验收试飞和软件认证,F-35的交付停滞了14个月,上百架F-35排在沃思堡工厂的停机坪等待交付。而已经服役的F-35因为软件迟迟无法升级,功能和兼容性都落后不说,更严重的后果是已经购买F-35的盟友也无法升级,这势必影响到美国的对外军事合作,再往大说更会影响盟友对美国的信心。
差距是在哪体现出来的?就是在这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在F-35软件升级动辄停滞一两年的背景下,歼-20的飞行员却能自信地说“只有飞行员知道它到底提升了多少”。可以预料的是,如果美军按照认为他们看到的就是全部来与解放军交战,或许都不用六代机现身就能对美军实现全面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