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冥想:正念在人际关系中的神奇功效

图片

    有一部综艺,上线35分钟后,热度破25000,创下2024年度最快刷新热播纪录的影旅融合综艺节目。在豆瓣上,这个综艺节目也收获了8.0以上的高分,成为2024年国产大众游戏综艺口碑TOP1。

     这就是《现在就出发2》


观众评价:是一档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享受欢乐的综艺节目。

业界评价:在节目模式、情绪价值、IP成长、文旅价值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事实上,做为以正念为研究方向的从业者,更想从人际正念的角度来谈一谈这部综艺给我们的启发


     在这部综艺里,嘉宾们没有人设包袱,他们敢于自嘲敢于开玩笑,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种真诚的对话和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欢乐氛围


     沈腾经常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为观众带来欢笑,而其他嘉宾也会毫不留情地“怼”他,但这种“怼”并不是恶意的,而是充满了友爱和欢乐。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嘉宾之间的深厚情谊


     下面是嘉宾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沈腾(作为提示者,用粤语说):“这个东西可以抓住,软软的,小朋友很喜欢。”

     金晨(作为猜词者,一脸疑惑):“嗯……是玩具吗?”

     沈腾(笑着摇头,用粤语加重语气):“不是玩具,是可以抓的,软软的,有时候还会动。”

     此时,王安宇在一旁忍不住插话,用带着浓厚东北口音的“粤语”说:“抓麻麻?”(本意想表达“抓娃娃”,但发音严重跑偏)

      这句话一出,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

      沈腾(无情吐槽,但眼神中满是笑意):“是他爸爸去的吧?你这粤语,广东人听了想报警!

     王安宇(也笑着反驳):“我这不是想让你多给点提示嘛!再说了,我这不是正在努力学嘛!


分析:

    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嘉宾们展现出了积极、真诚和包容的特质。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不足(如王安宇的粤语发音),也乐于接受他人的调侃(如沈腾对王安宇的吐槽),同时也展示出自身渴望积极成长(如王安宇说正在努力学习)的一面,这种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态度正是人际正念的重要体现。

01

人际正念的概念与核心品质

人际正念,即将正念理念应用于人际交往过程中,强调以非判断和非反应性的方式觉察和关注当下。具体而言,人际正念要求个体在人际互动中,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情绪、身体感觉等,还要对互动对象的语言或非言语信息保持一定的关注或意识,并以非评判和非反应性的方式回应对方。这种态度有助于个体从内部的觉察扩展到外部,实现更深入的自我和他人理解,促进有效沟通和情感联结。


人际正念的核心品质包括:


全神贯注地倾听:在人际交往中,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情绪觉察与接纳:对自己和他人在互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情绪或意识有所觉察,并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面对。


思想开放与接纳:对他人的思想保持开放和接纳,愿意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


自我调节与怜悯:包括对他人日常行为的低反应性和自动性,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怜悯之心。

02

人际正念的科学研究

人际正念的概念和实践方法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


人际正念与状态宽恕的关系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考察人际正念对状态宽恕的预测作用,并验证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引入了愤怒反刍和状态愤怒这两个变量,构建了人际正念影响状态宽恕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外显层面和内隐层面测量了状态宽恕,进而考察了人际正念与状态宽恕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人际正念与状态宽恕显著正相关,且人际正念对状态宽恕的预测力度优于特质正念。此外,愤怒反刍和状态愤怒在人际正念和状态宽恕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人际正念能够抑制愤怒反刍,从而减少被冒犯情景下的愤怒情绪,进而降低报复和回避动机,提升宽恕冒犯者的可能性。


正念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研究

研究内容:

本研究探讨了正念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以及不安全依恋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了60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正念五因素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心理学调查。通过数据分析,考察了正念、不安全依恋和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占总人数的50.9%,其中人际交友困扰最为多见。大学生正念水平相较于常模处于中等水平,且正念水平与人际关系困扰呈负相关。同时,不安全依恋在正念和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通过正念训练改善不安全依恋,有助于减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人际正念可以对友谊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具体来说,当控制了个体的特质正念水平后,人际正念对友谊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Pratscher et al., 2018),能够显著提升友谊质量,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而《现在就出发2》这个综艺中,嘉宾之间的友谊就是这一点的体现。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力量。这种真诚、包容和善意的态度,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感染力,也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成长

03

人际正念的实践方法

要实践人际正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倾听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避免打断或提前下结论。


在对话中,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话语上,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例如,当朋友向你倾诉烦恼时,你放下手机,眼神专注地看着对方,不打断地倾听对方的诉说,并适时给予反馈,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提高情绪觉察能力:

通过正念练习,提高自己的情绪觉察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


在互动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尝试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例如,在与家人讨论敏感话题时,你注意到自己开始紧张或愤怒,便暂停对话,深呼吸几下,平复情绪后再继续。同时,你也观察家人的表情和语气,试图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

保持思想开放:

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避免过度批判或偏见。


对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保持开放心态,不轻易评判或反驳。例如,在同事提出与你不同的工作方案时,你首先表示赞赏对方的勇气和创意,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更优方案。这种态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

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在情绪高涨时保持冷静,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人际互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和行为,保持冷静和理性。同时,对自己和他人保持怜悯之心,理解彼此的不易和局限。例如,在与伴侣发生争执时,你意识到双方都在情绪化地表达,便主动暂停对话,给彼此一些冷静的时间。冷静下来后,你以更平和的心态与伴侣沟通,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片

03

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职场中的正念协作

在职场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频繁协作和沟通。通过人际正念的实践,团队成员可以更加有效地倾听彼此的观点和需求,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协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家庭关系中的正念沟通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因为观念差异而产生冲突。通过人际正念的实践,父母可以更加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同时,孩子也能学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和付出,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


人际正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培养倾听习惯、提高情绪觉察能力、保持思想开放和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实践人际正念,提升人际关系质量。同时,科学研究也证实了人际正念在友谊质量、跨文化交流、人际宽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人际正念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图片

04

专家制作·科学验证

作为国内冥想领域的先行者,北京师范大学曾祥龙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正念心理学专委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委员;国际冥想权威学刊MIFU编委。发展了全球首个喜心禅干预“喜悦之心”和中国首个第二代正念干预“正念积极心理”。


曾老师长期从事正念与冥想的研究与实践,开发了喜悦之心、正念积极心理、积极自我等不同形式的课程。


参考文献

Duncan, L. G., Coatsworth, J. D., & Greenberg, M. T. (2009). A model of mindful parenting: Implications fo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12(3), 255-270.

Pratscher, B., & Giebels, E.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interpersonal mindfulness, empathy, and friendship quality. Mindfulness, 9(4), 1056-1068.

Khukhlaev, A., & Van Vianen, A. E. (2022). Mindfulness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mindfulness and intergroup anxiety re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46(1), 68-83.

Yang, J., Chen, Y., Zhang, Y., & Liu, Y. (2022). Interpersonal mindfulness and interpersonal forgivenes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tate anger and anger rumina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9(4), 1137-1156.

——文案编辑排版:玉时——

图片来自网络和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