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月9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刘一晨)每天清晨,走进呼和浩特市烧麦一条街任何一家烧麦馆,扑面而来的便是浓浓的烧麦味儿。
热气腾腾的烧麦配上一壶浓砖茶,呼市人带着烟火气的一天就此开启。
烧麦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名小吃,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时更是呼和浩特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大多数青城人的成长。
“烧麦”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早年呼和浩特市的烧麦都在茶馆出售,食客一边喝着浓酽酽的砖茶,吃着糕点,一边就着吃热腾腾的烧麦,故烧麦又称“捎卖”,意即“捎带着卖”之意。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故又称之为“稍美”,意即“边稍美丽”之意。现今,烧卖已成了美味可口的主食,所以,许多烧卖馆的牌匾上写着“烧麦”二字。对于哪一种叫法更准确,内蒙古烧麦美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志强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所以,不论是哪两个字,都有其中的道理。写法众多恰恰也成了烧麦文化的一大特色”。
烧麦出笼,顿时鲜香四溢。观其形,晶莹透明,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饼。
此外,吃烧麦最讲究的就是“三度”,即速度、温度和香度。“首先就是速度,制作好的烧麦一定在第一时间端出来赶紧品尝,有了这个上桌的速度才会有烧麦的温度。俗话说一热抵三鲜,只有趁热吃才能把烧卖的香味和鲜味挥发到极致。而这自然也就有了香度。”内蒙古烧麦美食文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志强告诉记者。
2016年10月,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正式将五塔寺后街、小召头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为呼和浩特烧麦第一街,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景线。据介绍,呼和浩特市目前有1500余家烧麦馆,每天呼市人要吃掉近9000斤的烧麦,相当于河南7000平方米土地的小麦年产量,90只百斤成年的内蒙古山羊。烧麦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人民的热情,体现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独特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