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尹晗)1月9日,由医师报社主办,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支持,医师网、医TV、《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协办的第十届医学家年会(2025)在北京召开。
本次年会颁发了“致敬医界丰碑”“推进行业前行的力量·行业篇”系列荣誉。其中,赵祥文教授、陈可冀院士、于中麟教授、陈文彬教授、杜治政教授、沈镇宙教授、周超凡研究员、罗艾伦教授、殷大奎教授、郝希山院士十位专家荣获“致敬医界丰碑”2024年度“十大医学泰斗”荣誉称号。
十位泰斗,是十大标杆,也是十面旗帜;他们是同行仰望的前辈,是学生敬仰的老师,也是患者眼中的大医。从无到有,他们是各学科领域的先驱者、奠基人;从弱到强,他们引领着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迈向辉煌。
“不回家”的儿科急诊医学创始人
他是儿科泰斗,从医60余年挽救患儿无数。担任主治医师时,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个不回家”的规矩,只因病房的孩子是他永远的牵挂。
他是湖南省儿童医院首任院长,一手搭建湖南2000万儿童的生命之家;他建立了湖南省第一个现代化规范ICU,并将儿科急救作为医院的发展方向。他是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创始人,所编写的“种子书”一版再版,儿科医生几乎人手一本。他笔耕不辍,只想让后辈“少走一些弯路”。如今,他99岁高龄仍坚守在临床一线,以满腔赤诚书写了一名儿科医生的传奇。
他就是湖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赵祥文。
皇宫“病历”的挖掘者
他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世纪70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冠心病防治研究团队,经过三千余日夜,埋首古籍,从16本医书中精准遴选出35种良药,铸就冠心二号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他率团队梳理三万余件清宫医药档案,让历史瑰宝成书传世,并创建我国第一所中医药领域老年医学研究所,为传统老年医药学续上薪火。如今,95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一生所学践行一名中医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陈可冀。
以纤细消化内镜 铸就呵护生命丰碑
他是中国当代消化内镜领域奠基人之一,一生致力于消化内镜的引进、诊疗和培训工作。
20世纪70年代,他率先引入消化内镜技术,开启早癌筛查新纪元。彼时,“内科大夫发现最早期胃癌”的震撼,如破晓曙光,引起学界轰动。此后,他勇拓前沿:胆道引流让梗阻性黄疸造影并发症的病死率“归零”;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内外引流、肝癌介入、B 超引导肝囊肿硬化治疗……用精湛医术改写无数生命轨迹。他身患6种癌症,仍心系患者,几十年如一日奔赴基层,足迹遍及54个省、市地区,为基层培育消化精锐,让健康火种燎原。
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原主任于中麟。
一声“陈爷爷” 一生呼吸人
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他跨越千里,携手华西,为我国慢阻肺病、肺心病防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用不释情怀开启科研大门,以医者仁心坚守悠悠岁月。率先开展分侧肺功能测定、肺阻抗图、经纤支镜肺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新技术,并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诊疗领域,帮助数以万计的患者重获健康生机。他常说,对患者要负责到底,年过九旬仍奋战在临床一线,被年轻学生亲切地称为“陈爷爷”。
他就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终身教授陈文彬。
用良知守望医学
他是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人文医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他曾与从军报国梦失之交臂,转而沉潜医海,后又到理论教研室工作。1980年,他与原北京医学院彭瑞骢教授等共同创办《医学与哲学》杂志,并于同年发表美国GL·恩格尔教授提出的《需要新的医学模型》,随后组织一系列讨论,自此“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提法在国内流传开来。1988年,他创立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组织医学目的、医疗与市场等讨论,提出了人道功利主义、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并重与互补、临床决策的真实世界、医学伦理学需要再启程等观点,引领并把握我国人文医学的学术发展方向,在我国当代人文医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他就是大连医科大学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荣誉院长杜治政。
中国乳腺疾病“东方神手”
他为推动我国肿瘤外科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他擅长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为一千余名患者成功进行了这一高难度手术,被同行和患者称为中国乳腺疾病“东方神手”。从切乳到保乳,为减轻患者痛苦,他力破陈规,跨洋召回学生邵志敏,师徒同心,叩响乳腺癌保乳手术研究的大门,改写无数患者的命运轨迹。
2003年,他用患者捐助的善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乳腺癌患者俱乐部“妍康沙龙”,组织患者交流康复经验,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
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沈镇宙。
砌书修典 创学立说
他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评为“当今能说清病、药、方的人”。
他是学界巨匠,40余年来砌书修典、鞠躬尽粹,主编《中医治则学》等10余部著作,参编《全国中草药汇编》与6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被授予中国药典发展卓越成就奖。
他是国医泰斗,秉持“发皇古义,融汇新知”的理念,于1985年起开展中医治则治法相关学科与理论研究,融汇历朝3000余本医书之精华,著成《历代中医治则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再次深研,完成治则治法体系与学科的构建,历经多年著成《中医治则学》,影响万千医学生,被誉为“中医治则学的扛鼎之作”。
他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专家委员会委员周超凡。
“麻醉界的一面旗子”
她是中国麻醉学科的先行者,亦是中国麻醉学走向国际的引航人。
六十载悬壶济世,她引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砥砺奋进、成为业界标杆;经她和前辈们的建议,1989年卫生部发文将麻醉科正式独立于外科、成为二级临床学科;她一生探索创新、躬耕科研,先后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和数十种麻醉新药的临床试验;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建言资政、推进中国三阶梯疼痛管理,医者仁心驱除患者病痛。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她大刀阔斧规范管理,将中国麻醉学推向世界前沿,被后辈们亲昵地称呼为“麻醉界女神”。
她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原主任罗爱伦。
中国医师的“大家长”
他的职业生涯涉及医疗实践、政府行政管理、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人物。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副部长期间,他主持或参与制订、修改诸多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和制度,在艾滋、鼠疫等重大突发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1月,他创立中国医师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引领中国医师队伍管理由单一卫生行政管理模式,向卫生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协同管理模式转变,并构建我国医师现代培训“5+3+X”新体系;他主动请缨,担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14年,为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中国医师协会终身名誉会长殷大奎。
德高医粹 尚新至善
他是我国肿瘤治疗、防控及科研领域一座高山。
他创建的肿瘤防控和个体化、规范化治疗体系,对于国家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升肿瘤治疗的整体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他首创“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解决了全胃切除后患者严重的消化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和干细胞辅助治疗,形成独树一帜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他主持在我国开展了百万女性乳腺癌筛查项目,此后牵头制定了我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大幅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率;他始终践行“德高医粹,尚新至善”,将患者需求“置顶”,待患者如至亲。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
排版:尹晗
编辑:尹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