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假期聚会的时候
总会喝上两口
可能是红酒,也可能是饮料
而越来越多人为了让
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变化
开始喜欢把酒和饮料搭配喝
比如我们常见的
雪碧加鸡尾酒
某功能饮料加白酒
......
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
“酒精+饮料”搭配着喝
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危害比单喝酒还大
到底是怎么回事
混喝会对大脑造成长期伤害
近期,来自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酒精+能量饮料”这样搭配着喝,对大脑造成的长期损害。
近几年,年轻人特别是喜欢这样喝。为了验证危害,研究人员选用青春期雄性大鼠并分为了 4 组,持续 53 天给大鼠喂投不同的酒、能量饮料。
第 1 组:喝自来水
第 2 组:喝酒
第 3 组:喝某品牌能量饮料
第 4 组:酒+能量饮料混饮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通过脑部扫描和行为测试等方法评估这4组大鼠的大脑认知功能。研究显示:“酒精混合能量饮料组”的大鼠在学习与记忆能力上出现了持久的变化,特别是海马区域的可塑性受到了显著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组的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导致学习和记忆功能的下降。
研究截图
我们都知道海马,是大脑中负责学习与记忆的重要区域。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也会逐渐退化,导致记忆力下降、空间导航能力减弱等问题,但是这样“混搭”就是在提前损害海马。
研究人员表示,酒精混合能量饮料的危害可能源于两者的相互作用。酒精本身就对大脑有抑制作用,而能量饮料中的咖啡因则是一种兴奋剂。咖啡因可能阻止大脑产生疲劳感,从而掩盖酒精的抑制效果。这使得饮用者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酒精,从而增加对大脑的伤害。
此外,酒精本身对大脑也有影响,早在2022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对超过3.6万名中老年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饮酒越多,脑体积改变的程度越明显。而且,经常饮酒者大脑体积的变化并非集中在某一个特定大脑区域,而是广泛存在于整个大脑区域中,这与衰老导致的大脑变化相似。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这几种常见搭配,也要“避雷”
酒精+茶=伤肝肾
我们都知道酒精进入到人体以后,需要肝脏、肾脏来完成代谢,最后再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而茶饮通常都含有茶碱,茶碱有利尿的作用,会促使尚未完成分解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给肾功能造成损伤。因此,用茶饮兑酒饮也不健康。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酒精+咖啡=伤心脏
近年来,流行万物皆可勾兑,咖啡配美酒也成为很多人追捧的饮品。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酒里的酒精,都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当两者结合后,因刺激肾上腺分泌和扩张血管,会让人加倍“快乐”,其实,这反而加重心脏负担,甚至有诱发急性心脏病的可能。而且,咖啡和酒精中的碱性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加剧肠胃的负担。过量刺激可能导致胃酸倒流到食管,造成食道炎症和消化不良。
功能饮料要少喝或不喝
上面也提到混着喝是会对大脑产生伤害的,不仅要分开喝,还要尽量少喝。
功能饮料,广义的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以及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三大类,主要作用是抗疲劳和补充能量。因为当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注意力和反应力。如果摄入太多,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
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平时不建议经常喝功能饮料,特殊时期(如在疲劳状态下仍需工作)每天最多喝一瓶,不宜贪多。青少年、孕妇等还是尽量不要饮用。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此外,功能饮料虽可以补给人体因大量运动而散失的营养物质,但不运动时饮用或长期补充这些成分,反而影响体内营养物质正常循环,过量饮用还会破坏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给脏器带来损害,加重身体机能负担。
如果非得喝酒记住这几个技巧
此外,饮酒对身体可以说没有任何好处,过节、聚会时又奈何不了气氛到这了,奈何不了嘴馋了,记住这几点,可以把酒精对你的伤害降到最小。
不要空腹喝。按专业喝酒几十年的老朋友所说的就是,喝前打好“酒底”,先吃好再喝酒,比如可以多吃蔬菜、肉类及酸奶,可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对胃肠道起到一些保护作用。
小口慢喝。喝得太快的危害在于对消化道的刺激短时间内过度,身体无法短时间内耐受大量酒精,小口慢喝可以为肝脏提供充足的代谢时间,从而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酒后喝白开水或蜂蜜水、糖水。多喝水在于迅速有效地将酒精从体内排出,让它在体内走一遭不留“痕”,也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而喝蜂蜜水、糖水等含糖,可以促进肝脏的代谢,加速肝脏对酒精的代谢。所以,酒水深层的含义应该是酒后多喝水吧。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饮料兑酒看似很新潮
其实健康风险更高
会让人无意中增加酒精摄入
切记
不要贪杯、别混着喝
今日推荐视频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
能自动分析心律并释放电流,
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
心源性猝死患者,
而及时使用AED和CPR
能显著提高生存率,
为心脏停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一起来学习
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AED进行急救。
编辑:卢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