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惠征,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说慈禧太后,没有人不知道。惠征,就是慈禧太后的父亲,他的全名是叶赫那拉·惠征。惠征曾出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当时衙署设在芜湖。正因为如此,所以坊间流传着慈禧太后当年被选为宫廷秀女后,是从芜湖出发进京的。考诸文献可知,慈禧当年并不是从芜湖进京的;当太平军打进芜湖之后,惠征一家便“消失”了;皇帝也依法对“国丈临阵脱逃”屡次批示处理意见。
慈禧太后父亲惠征
能干的“岳父”
在清朝野史资料中,有人称惠征(1805-1853)是进士出身,但清朝历科进士名单中,根本就没有“叶赫那拉·惠征”这个人,他只是个“监生”,说明他曾经在国子监读书。作为满族镶蓝旗子弟,入读国子监是情理之中的事。满族八旗中的镶蓝旗,地位并不高。惠征后来因为兰儿地位的升高而成为最高等级的镶黄旗旗籍,所以《清史稿·外戚传》中称惠征为“镶黄旗人”。
惠征由监生而入仕,起初只是一名笔帖式。笔帖式是部、院衙门里的低级文书,官阶不高,但在业务上,一直在部、院长官身边,所以地位重要,直接提升的机会多。惠征在做笔帖式时,几次业绩考评都表现不俗,道光二十九年(1849),他被评京察(京官考核)一等,名单提交军机处,以备道员、知府任用。当年闰四月,他被任命为山西归绥道道员,主要职责是维护地方治安,兼管关务、税务、驿传、蒙古事务。短短几个月的工作,惠征得到山西巡抚的好评。巡抚称赞惠征“虽止数月,尚属实心办理”,并建议“以专责任”。道光帝在这个年终报告上批示“户部知道”,表示认可。
惠征在归绥道干了两年半。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六,调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此时的慈禧,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满族少女,名叫“兰儿”(亦称叶赫那拉·杏贞),年方17岁。这一年,咸丰帝21岁,开始挑选秀女。按照清朝规矩,满族、蒙古族四品以上的官宦人家,女子在13-17岁之间的,一律参加皇帝选秀女活动。惠征女儿兰儿被内务府选中。
当年内务府选出秀女60名,这些秀女要进宫接受皇帝和太后的面试。面试时,由太监按顺序一个个叫秀女的名字,接受太后的简单询问;皇帝则静坐细看。被皇帝和太后看中的,皇帝就朱笔圈点,将秀女随身携带的身份“牌子”留下。轮到兰儿进去,太后说“此女有福相”;咸丰帝也看中了,这样,兰儿被咸丰帝圈为“贵人”。清朝皇帝的女人共分八等,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惠征将女儿兰儿送进皇宫之后,便回到呼和浩特,收拾好行装,带上自己的家眷南下芜湖,就任徽宁池广太道道员一职,到任芜湖已是咸丰二年夏天。他的工作业绩显著,当年底,安徽巡抚蒋文庆给他上报朝廷的考评为:“(惠征)识见明通,办事详审。近委督帅巡船,缉拿土匪,不遗余力。”等于在皇上面前大夸其岳丈一番。
惠征刚刚春风得意、正欲大展宏图时,没想到太平军打到芜湖来了。
“消失”的国丈
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天刚亮,太平军攻陷武汉。咸丰帝闻报,命令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督兵三千,增防皖赣,试图阻止太平军继续南下。陆建瀛挥军至湖北黄蕲,很快被太平军打败,而且节节败退。从安庆退至繁昌荻港时,发现荻港守军只有千把人,感觉是杯水车薪。顺江而下到芜湖时,陆建瀛召见惠征,商定将荻港守军撤至芜湖东梁山,恃险固守,力争保住南京。同时,指示惠征至东梁山办理粮台,解决军粮补给问题。
此时已进入咸丰三年(1853)正月,惠征意识到形势危急,就悄悄安排兵勇,带着他的家眷,驾船由芜湖青弋江口逆水而上,前往泾县躲避战乱;自己则带着粮饷、印信,移至东梁山。
正月十七日,安庆失守。洪秀全带领大军以及在安庆缴获的银两、漕米等,继续东下。在芜湖江面,不费多大周折,就将芜湖守军打败,直扑东梁山。惠征见状,以押解饷银为由,带着1万两银子,逃往南京。孰料南京城门紧闭,无法进入,便转而逃往下游的镇江。江苏巡抚杨文定接纳了惠征,并令他管理镇江钱粮。
二月初十,太平军占领南京,陆建瀛被太平军杀死,镇江岌岌可危。杨文定命令管理钱粮的惠征等人转移到镇江府的丹徒镇(今属镇江市京口区)。
此时,咸丰帝已经得知沿江府县清军,有的是战败阵亡,有的却是临阵脱逃,导致连连失地。于是他立即颁旨,重新任命两江总督和安徽、江苏、江西三省巡抚,其中安徽巡抚是李嘉瑞。咸丰帝命令新任总督和巡抚对弃城而逃、临阵逃跑者,“即行革职拿问,按律定罪”。
三月二十六日,李嘉瑞按照官员登记簿子,一一查明各官表现。但就是不见惠征,他向咸丰帝奏报:惠征下落不明,并称惠征本来“分巡江南六属,地方一切事务责无旁贷,何以所属之地被贼蹂躏,该道员置之不理?即使护饷东下,而两月之久,大江南北并非文报不通,迄今无片纸寄函,其为避居别境已可概见”,严厉指责惠征临阵脱逃。
咸丰帝闻奏大怒,一边宣布将惠征撤职,任命新的道员速往江南赴任,一边指令李嘉瑞追查惠征下落。
四月十六日,李嘉瑞又奏报:惠征从安徽芜湖东梁山办理粮台、护银至南京、镇江是事实,现在镇江;其家眷在泾县城内王家巷,所携银子五千两。为免疏失,现存县库。咸丰帝闻报,在李嘉瑞的奏折上批示“另有旨”,并回复李嘉瑞:继续调查惠征接受“委办粮台、护解银两是否属实”。
李嘉瑞显然嗅出了咸丰帝批示和回复的“异味”,追查工作懈怠下来,直到当年八月初九,才提交这样一个报告,大意是惠征受指令办粮台、护解银两是事实;上次我说他故意“避居别境”,实有“捏饰取巧”之嫌,言之过激;惠征家眷携带的五千两银子,为了避免被太平军抢夺,由其家属存于泾县,现藏县库;太平军经过芜湖所抢关税银两,已从惠征家属所藏的这笔银子中赔还了一千三百零五两。另外,惠征已于六月初三日病故,因此上述情况的部分情节是否完全确实,现已无从查实。
接到这份报告,咸丰帝批示“知道了”,其老岳父的案件就此了结。
慈禧太后(右)与妹妹婉贞
宫里的“姊妹”
按照清朝规矩,皇帝选妃是每隔三年选一次。咸丰五年(1855),咸丰帝又一次选秀女,兰儿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1841-1896)照例参加。
婉贞参加选秀时,她的姐姐兰儿已经晋升为嫔,似乎还没有引起咸丰帝的特别关注。兰儿在次年三月,生下载淳之后,晋升为妃。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她的妹妹婉贞在选秀女中落选,即被“撂牌子”。一般情况下,落选女子即退回原籍,但也有被指派给皇家子弟作“福晋”的。“福晋”是满族语,意思是夫人。福晋分嫡福晋、继福晋、侧福晋。顾名思义,嫡福晋就是正妻,继福晋是继室,侧福晋是侧室。婉贞落选后,被指派给咸丰帝的胞弟——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作嫡福晋,成为奕譞的正妻。这样,兰儿便在宫中与妹妹相聚了。后来,婉贞与醇亲王奕譞所生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继承了他的堂哥、也是表哥同治帝的皇位,成了“光绪皇帝”。
惠征除了有兰儿、婉贞两个女儿,还有三个儿子,即慈禧的三个弟弟:大弟照祥、二弟桂祥、三弟福祥。二弟桂祥的次女静芬,小名喜格(一作喜子),由慈禧太后做主,嫁给了光绪帝,即隆裕皇后。从亲属关系言,光绪帝娶的隆裕皇后,实际上是他的表姐。也就是说,惠征儿子桂祥也是国丈。 (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