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站东二路的十字路口,望向西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荷花池,临近年关,灯笼、春联等节庆用品凭借耀眼的中国红稳占“C位”,装点着成都街头的年味。
千里之外,一箱箱灯笼跨越广州港口一路漂洋过海,抵达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点亮海外华侨的新年。
这些灯笼产自成都远近闻名的“灯笼之乡”——金堂县金龙镇。
▲荷花池批发市场的灯笼
临近年关,各式各样的红灯笼挂饰在年货市场走俏。1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金龙镇,一组数据见证着“小灯笼”变身“大产业”。进入四季度,鸿发灯笼厂每天灯笼出货量超3万个,成都裕盛靓彩工艺礼品有限公司(以下称靓彩礼品)年前订单同比增长20%。一盏盏灯笼打开乡亲们致富的密码,也照亮金龙镇的特色产业。
每天都要接至少500通电话
年前订单增加20%
新年未至,金龙镇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挂起灯笼,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
早上9点过,大卡车停在鸿发灯笼厂内,一箱箱封装好的灯笼被搬运上车,数小时后送达客户手中。
随着年关的临近,灯笼市场需求迎来高潮。鸿发灯笼厂的总经理陈俊龙有了甜蜜的烦恼,“每天至少需要接500个电话”,他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着一连串的通话记录。据了解,除了川内,重庆、云南、杭州等地皆有他的客户。
▲鸿发灯笼厂生产的灯笼产品
鸿发灯笼厂自2016年成立,凭借诚信良好的经营,企业厂房从1个扩张到3个,灯笼产品涵盖80多种:有仿古宫灯、植绒灯笼、精品灯笼……与之对应的是日益增加的客户列表,“从10月中旬就开始忙碌,每天出货量在600箱左右,出货金额能达六、七十万元。”陈俊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无独有偶,靓彩礼品厂内激光雕刻机也转动不停,不同于鸿发灯笼厂生产的传统灯笼产品,靓彩礼品以毛毡布灯笼为主。该厂生产负责人艾鹏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年前订单量增长了20%。
金龙镇的灯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市场,经过40年的发展,金龙灯笼已经从小作坊做到了大工厂,从传统民俗做成了富民产业。在鸿发灯笼厂工作的袁大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来自附近乡镇,平均每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同时能兼顾接送孩子放学,是个两全其美的工作机会。
产品远销东南亚
直播一周拿下一年的订单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在灯笼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金龙镇的经营者们也在不断打开思路,拥抱变化。
早在数年前,金龙当地灯笼已远销欧洲。从2020年开始,鸿发灯笼厂开始在电商平台销售灯笼,并通过亚马逊等平台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作为一名00后厂二代,为了当好“接棒人”,陈俊龙也竭尽所能。例如,为打开海外市场,他曾委托朋友牵线搭桥,让金龙灯笼作为文化传播的纽带登上首尔大学中韩文化节。
▲鸿发灯笼厂生产的灯笼
当前,陈俊龙通过与马来西亚直播团队合作,让金龙灯笼实现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变。去年12月初,相关团队开始在厂里直播,效果喜人。陈俊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只用了一周基本上就把一年的订单都拿到了”,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此次直播拿到的订单占国内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灯笼出口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据了解,为了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该厂每年三分之一的灯笼款式都需淘汰更新,靓彩礼品总经理王勇自学了电脑技术,他也化身“设计师”,以毛毡布作为原料,打造出灯笼款式的“千变万化”。
年产值超7000万元
已吸引多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
为了加速灯笼产业发展,形成特色化品牌。早在2021年3月,乘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之东风,金堂县、中江县两地携手启动编制《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总体规划》。
据了解,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涵盖金堂县金龙镇和中江县永兴镇,分起步区建设、园区主题建设、远景发展三期,策划包装灯笼文化展示场馆、文化街区改造等10个项目。
▲金龙镇的灯笼
经过近4年的发展,当前该示范园以灯笼设计制造、物流、销售全产业链为主,相关喜庆产品产业链为辅,已建成鸿发灯笼厂、成都裕盛靓彩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创意灯笼安装公司等灯笼企业,吸纳两地务工人员1000余人,实现年产值7000余万元。
产业兴则园区兴,该园区积极为灯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2024年2月,园区联合成立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专班,专项负责金中灯笼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招商引资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争取意向合作企业12家。
就在上个月,成都金堂首届灯笼文化季活动在金龙镇举办,活动现场,发布了灯笼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喜庆文创产业项目、灯笼零配件生产项目等机会清单,也为灯笼产业提供了发展新机遇。
▲金龙镇的灯笼生产
在和园区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陈俊龙也担起了新的责任。去年,以鸿发灯笼厂为“带路人”,金龙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联合社会资本建设金龙社区灯笼厂项目,带头发展红色喜庆产业。
陈俊龙向红星新闻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愿望:“作为灯笼的传承人,让中国红点亮世界是我的心愿。”
红星新闻记者 龚靖杰 实习记者 百雅婷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