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PC销量不及预期?黄仁勋遭犀利提问,联想高管也做了回应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65字,阅读需5分钟

1.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尽管AI PC在2024年的销量并未如预期大幅增长,但公司仍将继续推动普及。

2.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Luca Rossi认为,AI PC市场并非“是否会发展”的问题,而是“何时全面普及”的问题。

3.他预计,AI PC的普及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40%-50%,甚至高达80%。

4.然而,说服用户更换AI PC的挑战仍有不少,如价格因素、AI技术成熟度和缺乏丰富的AI生态等。

5.Luca Rossi还畅想了AI眼镜等未来PC设备形态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英伟达发布了AI PC相关产品,但这类产品2024年的销量并未如预期般大幅增长,英伟达是应该积极推动普及还是考虑终止相关项目?是什么因素阻碍了AI PC的广泛采用?”

在CES(全球消费电子展)发布“炸场”演讲一天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AI PC。

黄仁勋回答,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云端,且主要是为云端设计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存在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创意人员以及热爱在个人电脑上开发人工智能的爱好者群体。”

他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英伟达计划将为云服务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确保与PC的兼容性,利用WSL2(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的支持功能,将云端环境带到个人电脑上。他说:“所有的PC原始设备制造商也都对此充满了期待。”

作为占据全球PC市场最大份额并且力推AI PC的企业,联想如何看待PC市场的增长问题?

在CES上,当被记者问起黄仁勋对于AI PC不及预期的观点时,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总裁Luca Rossi进行了隔空回应。他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数据显示2024年PC市场的确相对平稳,与前一年相比基本持平。“从这一点来看,你可以认同黄仁勋的说法,即去年的市场确实没有增长。”但是,他对此并不太担忧,因为2024年相关的技术已经准备就绪,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PC市场将会实现增长。

他给出的理由包括:Windows 11或Windows 10的生命周期将在2025年10月结束,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设备更换需求;同时疫情带来的移动办公、学习等需求的设备,在今年也正好迎来更换的周期。此外,当用户更换电脑时,出于对未来的考虑,AI PC也有催化作用 。

“因此,我认为AI PC并不是‘是否会发展’的问题,而只是‘何时全面普及’的问题。”Luca对记者说。他预计,AI PC的普及率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40%-50%,甚至高达80%。未来每一台PC都会成为AI PC。

厂商们如何实现AI PC的这一目标?显然不是通过价格战,而是需要更多的创新。但目前,说服用户更换AI PC的挑战还有不少,例如价格因素,AI技术的成熟度以及还不够丰富的AI生态等等。截至目前,基于AI PC杀手级应用尚未出现。甚至有人提出质疑:AI PC到底是不是伪需求?

Luca笑了笑,否认了“伪需求”的说法,因为AI PC和AI手机能赋予人类“超级能力”。举个例子,当你按下按钮,机器能在2秒内完成之前可能需要花费半小时到2小时完成的事,比如做PPT。“我无法想象这是一种伪需求。”Luca还判断,未来AI PC的杀手级应用最可能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出现,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游戏也是一个AI会深度渗透的领域,并带来许多新的使用模式。

至于黄仁勋提到的“云端与本地”的问题,他认为AI PC的未来不是单一的云端或边缘处理,而是混合云。例如,在边缘设备上处理低延迟需求,或者涉及高度私密的内容时,用户可能不会愿意将这些内容上传至任何云端,而是更希望在本地完成。但如果需要处理大量图片,这些图片没有隐私问题但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那么云端显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他还补充了一些更具未来感的场景:NPU的可用性还使得大规模行动模型(Large Action Models)成为可能,这超越了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不再仅仅是与机器对话,而是系统能够与各种应用程序通信并为用户实现目标。

“在中国如果你想叫一辆车,你可能会用滴滴,但在未来,你只需对你的手机或PC说‘我要去那里’,机器就会直接与应用程序交互。未来,我们正在从一个基于应用程序的世界,迈向一个基于你的想法的世界,机器能够理解你并能为你采取行动。”Luca畅想。

他还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PC领域将会出现一些全新的设备形态。这些形态可能不会完全取代传统PC设备,但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新形式。比如,现在的移动PC有一个主要限制就是需要键盘。而如果键盘消失,这种设备的形态就可以完全改变。

另一个让他非常感兴趣的,则是AI眼镜的潜力。目前这一智能硬件正站上风口,但还存在很多技术障碍,比如电池续航、散热性能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我相信眼镜在5到10年内会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