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杭州主城区的小碗盏:旺了半年,相信“走过的路不会白走”

全文2204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杭州餐饮小店“小碗盏”在经历疫情影响后,于2023年底重新开业,由前店主理人俞俊及其妻子常澄娴共同经营。

02俞俊表示,2024年是带着“小碗盏”重回主城区的第一年,虽然生意火爆,但仍需面对各种挑战。

03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俞俊在菜单上做了调整,注重时令菜,保留经典菜品如肉骨头砂锅、白鲞烧肉等。

04除此之外,俞俊夫妇还注重食材选择,亲自买菜,坚持现烧现做,以保证菜品质量。

05目前,俞俊希望2025年能平平安安地把夫妻店的生意做好,暂不考虑开分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吴煌

 马上迎来新春。 这个年来得早,不少餐饮小店已经或者准备结束一年的营业,该休息了。当然,也有坚持营业的小店。街头巷尾,最有烟火气的就是餐饮小店,这一年他们过得好吗?我家小店这一年,来看独属于小店的“年终总结”。

连续两年打榜米其林的王氏烧饼,上了米其林后,做烧饼的仙居夫妇也登上了家乡的《台州日报》。如果说他们的故事演绎了真实版的《我在他乡挺好的》,那么今天小碗盏主理人俞俊的故事,则糅合了2024年开年大剧《繁花》和热播剧《凡人歌》,跌宕起伏中足以照见中生代餐饮人的执着和“杭铁头”的韧劲。

图片

上周,小碗盏重新换了门头。记者 吴煌 摄

《繁花》将观众带回了热血的上世纪90年代。剧播出后,很多杭州人想,杭州的黄河路在哪?老杭州回忆说,彼时,新华路、清泰街、江城路是杭州餐饮最热闹的地方。

这几个地方,俞俊都开过店。

俞俊,杭州人,1990年代步入杭州餐饮界,先后在新华路和清泰街上开出“便菜便饭”“新便菜便饭”,高峰期同时运营三家门店。之后,“便菜便饭”更名为“小碗盏”。因为疫情影响,“小碗盏”在2021年最后一天落幕。2022年,他在农贸市场炸酥鱼。之后在杭州城北开了一爿馄饨店,兼卖一些自己做的卤味。2023年底,机缘巧合,在天水桥陈生记米线楼下遇到了新的合伙人、新的店铺,已经从小俞变成老俞的他决定重启“小碗盏”。

2024年是俞俊带着“小碗盏”重回主城区的第一年,他自己的评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20年前的老客吃到熟悉的味道,老朋友们陆陆续续都找回来了。

年底他终于听劝,让太太把开在北景园的馄饨店停了来中山北路一起做。有了女当家,原本素净的店堂温馨了,有了家的味道,更符合家常菜馆那味了,老俞去门口抽烟的次数少了,脸上总是笑眯眯笑眯眯。

图片

每天的账目他都要看,菜单也要经常换。记者 章卉 摄

重回主城区,旺了半年

回来的前半年,店里生意很火,俞俊说,“两年多扔掉的家常菜,重新做起来,队伍排了两个多月,每天至少四五十个号子。忙煞,但蛮开心的。”

更开心的是,常常客人吃着吃着,放下筷子叫“就是这个味道,我以前吃的肉骨头砂锅就是这个味道”,边说边摸出手机发朋友圈。

图片

肉骨头砂锅。受访者供图

这一看就是老客人,俞俊会端详一下客人的样貌,搜索下记忆。

性格主动的客人会自己过来找俞俊谈天,“我那时候刚上班,在民生路,中午就是到你店里点个香干肉丝。后来有了女朋友,点只肉骨头砂锅。现在我们的孩子都读大学了。”

回忆很美好。“那时候餐饮没有现在这么卷,我有200多个员工。都过去式了。”俞俊知道,不能贪恋过去,路要往前走。

每天跑两趟菜场,自己端盘送菜

这一年,俞俊每天一早去买菜。杭州开餐馆的老板,但凡是自己买菜的,都有固定的点,茅廊巷、近江、杨家门、东山弄农贸市场。

他买菜不仅不怕远,还一天跑两趟。午市打烊,什么菜没了,厨师服务员休息了,老俞又去菜场补货了,“我们不做预制菜,都是走到现烧,食材是很重要的。”

他买菜慢慢选,认认真真挑。冬笋刚上市的时候,价格很高,俞俊算了算,没舍得买。等价格稍微下来了点,黑板上才增加了炒二冬。

图片

这家馆子店,为你端菜的就是老板。记者 章卉 摄

有一次,太太跟他一起去菜场,看老俞拿了块鲞,翻过来看了又看,摸来摸去,回家后问他“你不怕人家说你背吗?”俞俊说,这有什么要紧(杭州话,即没关系),我的白鲞烧肉是招牌菜,摆盘的时候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厚薄也不好差太多。

图片

白鲞烧肉。受访者供图

这一年,他的菜单也改了好几回。“过去做大店,现在开的是小店,我觉得菜单不用大而全,小而美就可以,时令菜根据季节来调整。”当然,从“便菜便饭”到“小碗盏”,几款经典菜肉骨头砂锅、白鲞烧肉、荠菜炒年糕、酒糟核桃羹一直都在。配方也保留着,除了厨师的手势略有不同,客人吃起来还是原滋原味。

“酒糟核桃羹,从前是给产妇娘(杭州话,即产妇)吃的。我们从农村收来的红曲米酒糟和红糖,再加上核桃碎,都是再土没有的食材了,点的人也很多。”老俞说,选料考究,出品大家都是吃得出的。

这一年,走进店里吃饭的生客会把端菜的俞俊当成伙计,他也不解释。

“老早餐馆里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做小店,一个人抵好几个位置。碰到厨师去开家长会,我还要进厨房自己顶上去。”俞俊说。

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

俞俊之所以把店名从便菜便饭改成小碗盏,一来是谐音,在墙门里长大的杭州伢儿,小时候都有端着小碗盏在各家串门的回忆,二来是他很早就有商标意识,饭店开出来没多久就想去注册商标。“便菜便饭”是常用词,不能注册。哪怕做火了再不舍得,也要改。因此,他把店搬到江城路后就改叫“小碗盏”。

之前的“小碗盏”在2021年最后一天落幕。为了生计,就像2024年热播电视剧《凡人歌》里殷桃饰演的沈琳摆起了卤味摊,关店第二年俞俊去新天地农贸市场卖起了酥鱼和馄饨。

让他走出低谷的《天天向上》。

图片

受访者供图

那一期节目的主题叫做“不愿消失的美食”。老俞带了女儿,带上大厨,准备了满满当当的食材飞去了长沙,肉骨头砂锅、脆皮大肠、鹅肝鲜蘑、酥鱼、馄饨,现场制作,摆了一桌。

一路走来,俞俊的幸运,在于他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隔三岔五就会组局到外面吃饭,从遥远的土菜馆到市区的网红店。有时吃到一个好的食材,就会想办法找回来,然后试着做点新菜。

而无论顺境困境,都会鼓励俞俊,不让他沉浸在emo模式的,是他的贤内助常澄娴。

几乎每个到店的客人都会暗自赞叹“黑板上的菜单,板书苍劲俊美”。每每这时候,老俞会很骄傲地说,是我太太写的。她们常家是书香门第。

常澄娴告诉记者,她在去年年底说服了老俞,把馄饨店也搬来了天水桥。夫妻俩把门口的灯箱换了,店里重新做了一块大黑板。她花了一个晚上把菜单分门别类,写好了。

图片

一黑板的菜单,写得一手好字的太太忙到11点多才写完。记者 吴煌 摄

馄饨店搬来才一个星期,点馄饨的人有时候比点菜的还多。常澄娴刚和记者讲完话去拌肉馅,北景园的老客人又来微信了。

图片

俞太太忙着包馄饨。受访者供图

去年春节,小碗盏放了十天假。今年春节怎么放假,俞俊还在盘算。常澄娴说,正月里厨师服务员要休息,她可以早点来开门,只要附近居民想吃馄饨,她就早点来。

2025年老俞的愿望很平实——希望平平安安,把夫妻店的生意做好。开分店,那等大环境好了再考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