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台当局没少借这场战争硬蹭台海局势,一边渲染“今日乌克兰就是明日东亚”、串联某些乌克兰政客窜台作秀,一边又积极地向乌克兰提供各种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
然而,台当局与乌克兰的“塑料友谊”说翻就翻。
4日美媒“防务博客”披露了一份由乌克兰“社会活动家”瓦迪姆·拉巴斯撰写的俄军武器零件来源调查报告。
简而言之,拉巴斯在报告中控诉我国台湾某个企业“每卖出一套零件,就有一枚俄军精确制导滑翔炸弹(UMPK)落在乌军士兵头顶上”。
乌克兰估计也想不到会有这一天
根据拉巴斯的说法,乌克兰情报人员在俄军炸弹残骸中发现了我国台湾某企业生产的“驱动结构”。这种装置原本是用于汽车工业,根本不是为军事应用而设计的,理论上难以承受滑翔炸弹的弹出机翼载荷。
一开始,俄军确实吃了大亏,驱动结构的故障导致滑翔炸弹经常无法满足俄军的作战要求。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俄国防部官员很快就向台湾厂家求助,要求后者帮忙调整这种驱动结构的“耐用性和效率”。
报告称,截止到2024年,这家台企已经按照俄方要求,对驱动结构进行了5次修改,包括在关键位置改用高强度合金、配备性能更强的电机,以使装置能够在“极端环境”下运行。
俄军的FAB-500滑翔炸弹
这个“极端环境”指的是什么,不言自明。报告称,调整后的驱动结构使俄罗斯能够更好地将炸弹“转化为”更高效的精确制导武器——2023年5月,俄军每天大约能发射25枚滑翔炸弹,但此后这一数据逐渐上升至每天60枚,某些时候甚至会超过100枚。
滑翔炸弹的精度,通常取决于弹体上携带的滑翔制导套件,美国将其称为“联合制导攻击武器”(JDAM),即所谓的“杰达姆”炸弹,而俄罗斯则称为“通用规划和纠正”模块(UMPK)。
但无论这两种滑翔制导套件叫什么,其功能都殊途同归。简而言之,就是给传统的航空炸弹装上“眼睛”和“翅膀”,使战机不用抵近敌方防空区就能投掷炸弹,且保证炸弹还能够精准地命中目标。
还有个头更大的型号
大概在2023年初左右,这种经过改装的航空炸弹开始被俄军应用于乌克兰战场上,专门打击乌军的混凝土工事。而且由于俄军战机经常在乌军防空系统的覆盖范围外投掷炸弹,乌军对此毫无反制办法。
截止到2024年5月,俄军已经在乌克兰战场投掷了约3500枚此类滑翔制导炸弹,当时乌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就曾表示,俄军的滑翔炸弹对乌军“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威胁”。
所以,在撰写报告的拉巴斯眼中,我国台湾企业卖给俄罗斯驱动结构,而且还按照俄方要求进行修改调整,这自然就成了某种“资助乌克兰敌人”的行为。
俄军炸弹炸出来的弹坑
他甚至自言自语吐槽说,美国能一个电话要求台湾厂家停止供应这些零件吗?当然可以;台当局能在一天之内阻止这些行为吗?当然也可以;“但不幸的是,赚钱才是第一位的”。
好吧,虽然在我们看来,拉巴斯这段吐槽非常不“政治正确”,但这位乌克兰人却对挟洋自重、倚美谋独的台当局是个什么货色有着非常准确的认知。
当然,要说起来,这也不是我国台湾企业第一次深度介入地区冲突,之前黎巴嫩爆炸的那批寻呼机正是来自台湾某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