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听心申”品牌,谱写“枫桥经验”长宁篇 | “枫桥式”检察服务窗口品牌展示

图片
图片

打造“长听心申”品牌

谱写“枫桥经验”长宁篇 

——长宁区检察院“长听心申”品牌工作

控申接待“小窗口”,连接着民生服务“大舞台”。2024年,长宁区检察院在提炼和总结过去多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区域特色,创建了“长听心申”工作品牌,以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窗口职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听心申”品牌


图片

“长”代表长宁,“听”代表用心倾听民声,“申”代表控申窗口,“心”代表通过控申窗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舒心、暖心。


图片

“长听心申”品牌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控申窗口建设、检调对接、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为人民群众纾忧解困,将风险防控在萌芽、矛盾化解在源头。

图片


图片

优化窗口建设

打通矛盾纠纷化解“最初一公里”


群众诉求大于天,窗口建设是“长听心申”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长宁区检察院对首次来访实行“四必问”工作方法,即问清来访人基本情况、主要诉求、理由依据和相关过程,立即受理或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材料,使得窗口接待在提升工作规范性的同时也让群众更有感知度。该院探索开展由驻点律师现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服务,实现控告、申诉、举报、咨询等“一站式”办理。线索管理专员负责来信接收登记、回复寄送、分流答复等事项,设置预警提示和全程监控,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始终保持100%,推动矛盾化解在首访、化解在基层。

图片


图片

深入推进检调对接

探寻化解矛盾“最优解”


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调解能更好促进矛盾实质性化解。长宁区检察院构建检调对接办公室、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两室”对接格局,在全区聘请人民调解员7名,建立调解员人才库,对符合条件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等案件开展调解工作,以法律监督的刚性和人民调解的柔性,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力促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如对该院办理的一起因乘车矛盾引发的寻衅滋事案,检调对接办公室在收到承办人的申请后,第一时间根据个案情况、双方当事人诉求选取了有丰富经验的金牌调解员,及时介入开展先期调解,成功促进双方和解息诉,实现了矛盾实质性化解。


图片

以公开促公正

既解“法结”更化“心结”


对首次申诉、重大疑难复杂和存在较大矛盾纠纷隐患的案件,长宁区检察院按照“能听证、尽听证”原则,精准聚焦矛盾重点难点焦点,通过检察听证搭建沟通化解平台。尤其是转变了过去检察官单方说理的做法,让案件当事人以“看得见”的方式参与办案活动和接受普法教育,以更加平和的方式修复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凝聚司法共识。近年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公开听证45次,95%以上的案件就此息诉息访。

图片


图片

打好救助“主动仗”

积极为民纾难解困


一方面,拓展“检察+”救助模式,加强与民政、教育、妇联、司法行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沟通协调,促进解决就业推荐、法律援助、低保补助、心理辅导等问题,“联动救助+多元救助”提升工作效果。另一方面,完善定期回访机制,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形式,动态跟踪记录被救助对象生活、工作等情况,做实司法救助“后半篇文章”,巩固救助实际成果。近年来为324名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缓解燃眉之急,传递司法温情。

图片

2024年6月,徐某某通过网络平台交友恋爱,被邓某以帮助办理户口为由骗取多年积蓄。被骗后,徐某某自信心受到打击,加之其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情况雪上加霜。长宁区检察院排摸到该线索后,快速开启了困难妇女救助“绿色通道”,5天内发放救助金,为徐某某缓解了燃眉之急。同时依托与区妇联合作建立的困难妇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机制,落实多元化救助,指派了心理咨询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持续进行专业心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徐某某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在后续的跟踪回访中得知,她已经找到了新工作,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检察为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长宁区检察院将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长听心申”品牌引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检察履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内生稳定、长效安全,书写以控申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

来源 | 长宁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