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菲律宾陆军参谋长罗伊·加利多中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菲律宾计划采购美国“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以保护该国海上利益,“堤丰”系统将使军队能够向外投射兵力,使用“标准-6”导弹时最远可达370公里,菲律宾军队正在发展这种能力,以保护该国主权。
2024年4月,美军在菲律宾临时部署“堤丰”系统用于联合军事演习,结束后却一直未撤走,此次菲律宾又提出想采购该系统,双方究竟意欲何为,明眼人几乎一目了然。
实现中远程打击
加利多表示,采购“堤丰”系统的原因在于其可行性以及该系统在菲律宾实施群岛防御概念中的功能性。通常情况,菲律宾军方从规划阶段开始,至少需要两年或更长时间才能采购新的武器系统,具体采购的总数量取决于菲律宾经济情况,目前菲律宾2025年的预算并未将该项目列入到计划中。
早在2024年4月,美陆军即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临时部署了“堤丰”系统,称该系统将仅用于美菲年度联合军事演习,但演习结束后该系统并未撤出菲律宾,而是由菲律宾部队一直在使用该系统进行作战训练至今。
“堤丰”系统部署在菲律宾将具备对海对陆的中远程打击能力,近可控制三巴海峡(即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及巴布延海峡),远可打击南海全部、菲律宾海大部地区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大陆沿海地区甚至纵深地区。
美陆军认为,其主要竞争对手先进的远程火炮系统、无人机等新型技术以及特殊弹药(如精确弹药、温压弹药、巡飞弹药等)的扩散,将对美军作战行动以及地面作战系统构成威胁。因此,美陆军寻求通过升级现有的火炮和导弹系统、开发新型远程高超声速武器系统以及改造现有的空射和海射导弹以提高其远程精确火力能力。
近年来,美菲军事合作持续扩展与强化,一是菲律宾寻求美国的军事撑腰支持其南海非法主张。二是美军希望进一步增强在亚太前沿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双方此举一旦落实,将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填补火力空白
“战略中程火力”(SMRF)系统(又名“堤丰”系统)最初被称为“中程能力”(MRC)系统,是美陆军精确火力能力项目的一部分,该系统通过使用改进型“标准-6”与“战斧”巡航导弹,旨在填补精确打击导弹(PrSM)与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之间800公里至3200公里范围内的火力空白区域。
根据美陆军公布的信息,“堤丰”系统由4辆发射车、1个移动指挥所以及拖车、发电机和支援车辆组成。其中,每辆发射车配备由Mk 41改进研发的四联装垂直发射单元,可使用“战斧”巡航导弹(射程1600公里)或“标准-6”导弹(射程约500公里)攻击陆海目标,通过运输机可远距离快速机动,是美陆军多域特遣部队战略火力营中的中程能力连的主要作战装备。
“标准-6”多用途导弹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制的一种具有超视距防空、末段反导和反水面舰艇功能的导弹,最大飞行速度4.5马赫,最大防空作战距离超过370公里,反水面舰艇最大作战距离接近500公里,采用“惯性+中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垂直方式发射。
“标准-6”导弹能打击的目标包括飞机、巡航导弹、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以及水面舰艇等,该导弹综合了美海军“标准-2”Block4导弹和空军先进中程空空导弹导引头的成熟技术,是一种经济可承受、低风险、高效费比的多用途导弹,其改进型还有望具备防御高超声速武器的能力。
“战斧”巡航导弹是美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和通用动力公司合作研制的一种兼备战略和战术双重作战能力的海射对陆打击/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600公里,是美海军形成中远程打击能力的重要装备。
其中,“战斧”BlockV型导弹最大射程可达1852公里,飞行时速0.72马赫,采用“惯性制导+GPS制导+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红外制导”的复合制导体制。导弹采用更先进的弹载制导设备和数据链,提高了导弹本身的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除此之外该型导弹还配备了双向数据链,能够实现“人在回路”和飞行途中临时改变打击目标的能力。
2020年,美陆军正式推出“堤丰”系统研制计划,并于11月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3.393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为“堤丰”系统原型开展设计、建造、集成、测试、评估、交付和保障工作,并选中美海军“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作为“堤丰”系统原型的研发基础。
2022年12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美陆军交付了四套“堤丰”系统中的首套。2023年6月,美陆军快速能力与关键技术办公室成功演示了“堤丰”系统发射“战斧”巡航导弹。2024年3月,美陆军公布2025财年预算申请文件,根据预算申请内容,美陆军为“堤丰”系统项目申请了4.16亿美元,其中1.83亿美元用于研发测试与评估,2.33亿美元用于采购,预算显示申请资金将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购买和接收硬件和材料,以实施原型制造;二是支持组件级和系统级鉴定,以增强火炮效能;三是采购32枚战术“战斧”导弹和垂直发射系统;四是采购“堤丰”系统火炮和地面支持设备,包括一辆指挥车(BOC),四个发射有效载荷输送系统(PDS),一个重新加载能力(Reload Capability),一辆支援车;五是政府提供的设备以及项目相关管理费用。
2024年4月,通过美空军C-17运输机,美陆军第一多域特遣部队从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基地向菲律宾吕宋岛部署了一套“堤丰”系统,作为“萨拉克尼布2024”联合军事演习的一部分。
菲律宾国防官员称,该系统未在实弹演习中使用,但菲律宾士兵接受了如何操作和维护“堤丰”系统的训练。美方表示,“堤丰”系统的部署是出于演习目的临时部署,将在演习期间使用,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从菲律宾撤出。
“引狼入室”与“赖着不撤”
美在菲律宾从开始的临时部署“堤丰”系统到后续长期赖着不撤,抑或菲律宾提出意欲采购该系统,双方的意图更多是出于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全方位考量的结果,是菲律宾倚美抗中的一步,更主要的是美国综合战略需求、使命任务、作战能力、装备建设等多种因素,切切实实在南海地区布局的一枚重要棋子。
菲律宾方面,主要意在拉拢美国、挑衅中国。
菲律宾与中国在南中国海有大量利益冲突,急需域外国家的军事撑腰,以此来对抗中国寻求获得更多非法利益。先有引狼入室同意美军“堤丰”系统入驻,后有放风意欲采购该系统,都是对美国的拉拢行为,其战略意图就是要挑衅中国看其反应。但其具体军购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2025财年也未有安排预算,同时其经济实力军购能力也非常有限,甚至不排除为美国长期部署提供借口托辞。
美国方面,意在推动“一体化威慑”战略,实施渐进式兵力部署。
近年来,美加紧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推动“一体化威慑”战略制衡大国对手。在美2022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中,指出“中国是今后数十年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不断抛出新的作战概念,实质性开展战争准备。无论美部署还是菲律宾采购“堤丰”系统,都将是美军兵力部署调整的一部分,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兵力部署,形成美菲联合态势,同时测试世界舆论关注程度和对手的反应态势。
军事层面,着眼扼控战略咽喉要道,实现多重目标。
菲律宾北隔三巴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中国南海,东临太平洋,是联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堤丰”系统可以通过“以陆制海”扼控台岛南部关键通道,不仅大幅提升其对吕宋岛、三巴海峡、台岛一线以东的整体掌控能力,而且在未来军事行动中配合其他兵力能够远距离威慑对手兵力的生存、作战和补给等。
美菲着眼快速前沿部署,隐性保持前沿地区优势。
美在菲律宾部署“堤丰”系统,验证了陆军多域任务部队的跨战区机动部署能力和“堤丰”系统快速部署的可行性,证明了“堤丰”系统可通过战略空运方式快速机动部署、快速形成战斗力。一旦“堤丰”系统后续大量装备,这种机动能力既能有效降低美军前沿部署的成本,缓解当前美军经费压力,又能隐性地持续保持前沿地区优势。
威胁日趋显著
目前,“堤丰”系统交付数量尚少,作战能力与运用经验不足,但随着其采购数量增加及对作战环境适应性的不断提升,可凭借其效率和规模优势,与美国海基和空基力量相呼应,威胁将日趋明显。
一是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美在菲律宾部署“堤丰”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美军事战略重心转移,彰显了其重返印太地区的野心,增加菲律宾等南海国家与我对抗的筹码和信心,同时也对印太地区的军事安全环境和南海现有的战略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菲律宾或者美国仅凭几套能力有限的“堤丰”系统的部署,难以对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产生决定性影响。此举的政治意义更多的大于军事意义。
二是未来威胁大于现实威胁。
美在菲律宾部署“堤丰”系统,标志着美军具备从第一岛链实施陆基打击能力,但因数量有限,现阶段并不构成太大的实质性威胁。未来,美军极有可能向第一岛链其他盟友拓展部署“堤丰”系统,与驻印太地区的海基和空基力量相呼应,对相关海上战略通道构成较大威胁。因此,菲律宾部署“堤丰”系统的影响是未来威胁大于现实威胁。
三是体系威胁大于单装威胁。
“堤丰”系统的部署运用,拓展了美陆军中程精确打击范围,丰富了对海对陆打击层次,但“堤丰”系统属于典型的“攻强守弱”装备,中程打击能力较强、自身防卫能力较弱,特别是在缺乏完整的信息保障能力时更是如此。因此,该系统需基于“多域作战”概念,在美联合作战信息体系及后勤保障体系的支持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作战效能,形成较强的体系作战能力。仅仅菲律宾部署掌握几套系统其作战能力和威胁有限,同时也极易成为对手打击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