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再升级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1月8日介绍,2024年,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已救治保障超过1800名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救助金额超1亿元。未来道路救助基金将进一步拓宽覆盖非机动车事故伤员。同时,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机制再次提档升级,实现了“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
图片
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公众申请平台/记者截屏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事故中的伤者可能会遇到没钱急救、造成残疾生活困难等情况,这些难题随着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建立正逐步得到解决。
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工作人员相朝阳介绍,北京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国家设立的一项民生保障制度,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以及丧葬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2016年成立至今,累计对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金额超过4亿元,应急、救助保障了8700多名伤者。实现了伤者在救助基金保障下,可以不交费用先行抢救治疗。
图片
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吉祥物“医鹿”平安(寓意一路平安)/记者拍摄
相朝阳说,目前与全市67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和市卫健委合作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互通、伤员救治等多种合作模式,确保在救助基金覆盖的同时,能够及时惠及全市所有交通事故伤者,重大、敏感交通事故救援保障机制得到100%保障。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助范围包括三种情形,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机动车肇事后逃逸。对于符合情形且未结算的抢救费用,救助基金可以提供最高19.8万元的救助保障。
去年5月,门头沟一起交通事故受害人是低保困难家庭,无力支付受伤抢救费,事故处理民警现场向伤者及家属解读救助基金政策,与救助基金工作人员协助申请办理救助手续,伤者得到及时抢救。
相朝阳表示,道路救助基金在救助伤者后,会向事故责任方追偿保证救助资金的循环流动。在事故处置阶段,北京交管部门将道路救助基金告知纳入事故办案程序,并在事故责任认定书中植入救助基金公众号二维码,实现对全市所有伤人交通事故,道路救助基金政策的100%覆盖。在救助申请阶段,开通了“道路救助基金公众申请平台”,群众只需进入平台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救助申请,并能实时查看受理状态,极大简化了申请流程。
目前,北京道路救助基金在管理上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由政策找人;在救助上实现了由被动受理到主动帮扶;在模式上实现了由事后救助到全程介入,初步形成了较完备的道路救助基金管理运行体系。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宽救助基金覆盖范围,争取把非机动车事故伤员纳入救助基金范畴,为更多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保障服务。
图片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
2024年新建成正式投入运营/记者拍摄
图片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工作人员
正在线上处理交通事故/记者拍摄
此外,新建的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去年正式投入运营。远程处理事故时间从早7点到晚7点延长为早6点半到晚8点,远程处理事故范围从之前的车损事故延展到合规电动三轮车事故、多车事故、以及节假日高速公路拥堵路段事故,并且实现事故当事人和警方以及保险专员同框在线处理,小额车损和轻微人伤最快可在24小时内赔付,理赔结案周期缩短近三天。
图片
图片
科技感十足的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记者拍摄
北京交管局事故处远程处理中心科长廖鹏宇说,2024年通过数据监测看,仅仅早晚高峰就远程处理了交通事故15万余起,一般事故3.8分钟就可以将车辆挪离现场,事故占路的时间比民警现场处理减少60%以上,大大降低了出行高峰期因为事故致堵造成的影响。第二就是全年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总共达到51万余起,占全部轻微交通事故总量的65%左右,平均每天处理的量达到1400起。现在平均远程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将时间压缩至16.8分钟,与2023年比较,又提速了10%左右。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内容来源:记者 任雪娇 编辑 孙媛 主编 程艳

编辑:盖盖

监制: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