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华人学者最新Nature论文,揭示雌激素受体调控新机制,为乳腺癌治疗开辟新方向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82字,阅读需4分钟

1.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关于雌激素受体调控新机制的研究论文,为乳腺癌治疗开辟新方向。

2.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第118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修饰(pSer118)通过破坏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簇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来驱动构象变化。

3.模拟这种破坏的突变可恢复因S118A磷酸化缺陷突变而受损的雌激素受体转录活性、靶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

4.该研究超越了传统认为的蛋白质磷酸化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的调控模型,为内在无序蛋白质提供了机制上的见解。

5.该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雌激素受体的内在无序性,为开发有针对性的乳腺癌疗法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评估数据,2022年全世界女性乳腺癌新增 231 万例,新增死亡病例 67 万例。

雌激素受体(ER 或 ERα)是一种核激素受体,驱动着大多数乳腺癌的发生,其内在无序的 N 端转录激活结构域(NTD)内的第 118 位丝氨酸通常会因磷酸化修饰(pSer118)而被激活。这种修饰会是雌激素非依赖性雌激素受体功能得以实现,靶向该结构域的激酶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然而,这种磷酸化修饰驱动激活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025年1月8日,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杨泗春团队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sequence–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 of intrinsic ERα disord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雌激素受体内在无序的序列-结构-功能关系,为靶向雌激素受体的乳腺癌药物开发开辟了新方向。

图片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类型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R+


雌激素受体(ER)第 118 位丝氨酸的磷酸化修饰(pSer118)由 MAPK2 或 CDK7 引起,可使雌激素受体在无配体的情况下被激活。尽管靶向这种磷酸化的 CDK7 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治疗前景,但磷酸化驱动激活的机制基础,目前仍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pSer118 通过破坏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簇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来驱动构象变化,展示了疏水性突变如何恢复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转录


雌激素受体通过两个不同的结构域发挥作用:一个为内在无序的 N 端转录激活结构域(NTD),另一个为结构折叠的 C 端配体结合结构域(LBD)虽然抗雌激素药物以 LBD 为靶点,但持续的 pSer118 可维持雌激素受体活性。这种耐药机制促进了 CDK7 抑制剂的开发,然而,与直接的雄激素受体 NTD 抑制剂不同,目前的 CDK7 抑制剂间接影响 ER-NTD


目前的结构生物学技术,例如冷冻电镜和 AlphaFold 等计算工具,都不能有效地表征这些紊乱的结构域,有限的生物物理数据限制了我们对磷酸化触发激活的理解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将小角 X 射线散射和核磁共振光谱学与功能研究相结合,发现 pSer118 化会引发无序结构域的意外扩展,并破坏两个富含芳香族氨基酸区域之间的特定疏水簇集。也就是说,pSer118 过破坏特异性疏水作用而不是静电作用,来调控雌激素受体活性,模拟这种破坏的突变可恢复因 S118A 磷酸化缺陷突变而受损的雌激素受体转录活性、靶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


图片

总的来说,这些由疏水相互作用驱动的发现,超越了传统认为的白质磷酸化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的调控模型,为内在无序蛋白质提供了机制上的见解,并对其他核受体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内在序列-结构-功能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雌激素受体的内在无序性,这对于开发有针对性的乳腺癌疗法至关重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00-1

图片
图片
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
图片
开放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微信加群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