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产业链长等诸多特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开始,多地瞄准相关产业,密集启动一批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破解难题,更好发展低空经济?本报今起推出“低空经济新赛道”系列报道,从突破技术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场景创新应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这一新机构的成立,将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引领。近年来,低空经济热度持续攀升,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除了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低空经济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方面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有着坚实基础。
低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从环境打造、条件建设到科技攻关,都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厘清低空经济的技术特征,把握其发展规律并务实推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域开放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提。空域开放的同时,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低空空管及低空飞行服务系统。这是一个由天到地的技术保障系统,包括地面的低空监视与空管平台、低空飞行服务信息系统、地面通信基站、机载通信设备、基于5G/6G移动通信技术及空天卫星技术应用的空地数据链路等技术系统建设。
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要经济活动和主要产业构成。通用航空可分为基于传统通用航空器应用的传统通航,以及以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及飞行汽车等创新型通用航空器应用为表征的新通航。
其中,基于新通航应用的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被视为未来低空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发展想象空间的应用场景,即利用空闲的城市低空空域,采用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飞行汽车等创新型低空飞行器,发展城市空中交通,以解决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
考虑到噪声及空气污染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未来的城市低空飞行器更多的是新能源飞行器。出于对运营经济性及操控精准性的考虑,这种飞行器更多是无人驾驶和数字化操控。所以,低空经济的发展也依赖于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融合应用。
从技术角度看,传统通用航空较为成熟,而基于新技术应用的新通航才刚刚起步,技术成熟度远不如传统通航,一些应用场景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应用,还有待于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一是航空动力电池。从现有技术水平看,未来城市低空飞行器电动化是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电动飞行器已攻克起飞技术难关,但商载能力和续航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要求航空动力电池必须具备轻量化、高密度特质,以保证在不牺牲商载能力的前提下提高续航里程,满足电动航空商业应用的需求。目前的航空动力电池水平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攻关。
二是飞行控制与自主飞行技术。基于无人驾驶的飞行控制技术在无人机上已得到了良好应用。对于未来要在城市上空载人载货飞行的飞行器而言,仅采用现在的飞控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飞行技术,即由飞行器根据乘客意图进行不受他人控制的自主飞行。
自主飞行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让人工智能理解乘客意图?如何界定人类控制与人工智能操控的边界和责任?如果由乘客自己操控飞行器,是否所有乘客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如果乘客可以自主控制飞行器,会否带来恶意侵害风险?对于载人飞行器能否大规模进入商业应用,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是低空空管技术。低空空管及低空智联系统建设是低空开放的前提及低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技术基础。如何建立空地数据链路及低空智联系统?在技术选择上是应用5G/6G、北斗、GPS,还是选择卫星通信技术?或者采用多模式综合技术应用方式?目前,这些通信技术就单一技术而言都比较成熟,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技术方案和如何进行系统集成。这涉及地面监控设施设备、地面基站、机载通信装备、可视化信息系统等产品及系统的开发,除了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
目前,四川、安徽、湖南等地已尝试性或正积极推进低空空管及低空智联系统建设。然而,为保障全域性低空飞行的互联互通,还需要建立全国性的技术标准及相对一致的技术方案,并进行全国性的统筹及区域协同。
四是民航监管与安全适航。采用什么样的适航验证技术及验证手段?如何对未来的城市空中交通进行民航运行监管?这些问题对民航管理部门是一个较大挑战。在eVTOL航空器适航取证上,中国民航局进行了不少探索,与航空工业界及eVTOL制造商密切合作,共同制定eVTOL适航专用条件及适航标准,并研究适航验证方法。2023年,中国民航局为广州亿航智能的EH216-S载人eVTOL颁发了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2024年,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为上海峰飞航空的V2000CG货运版eVTOL颁发了型号合格证。这些举措虽然带有限定条件,但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适航验证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作者高远洋 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