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发现孤独感与噩梦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存在紧密关联,压力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2.过度觉醒和沉思被证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孤独感不仅增加噩梦频率,还影响噩梦强度。
3.然而,适当且积极的独处对恢复精力和增强社会联系感有益,尤其是基础性的独处活动。
4.通过平衡社交与独处时间,可以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01
你是否经常在梦中经历被不明生物追赶、在迷宫般的废墟中迷失方向的情景?这些梦境常常伴随着黑暗和混乱,有时甚至会让你从睡梦中惊醒,恐惧感久久不能散去。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能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社交生活了。研究表明,“做噩梦”与“孤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亚利桑大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rpersonal Loneliness Predicts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Nightmares: An Examination of Theoretic Mechanisms》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基于孤独的进化理论(ETL),深入探讨了孤独与噩梦之间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孤独感显著预测了噩梦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压力则是在孤独与噩梦间起中介作用的关键因素。此外,过度觉醒和沉思也被证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02
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互补实验,以验证孤独感与噩梦的关系:
研究一:招募了827名美国成年人(年龄范围18-81岁,女性占比51.2%)。使用UCLA孤独量表简表测量孤独感,4项噩梦经历量表评估噩梦频率,并通过感知压力量表衡量压力水平。
研究二:包括782名参与者(年龄18-78岁,女性占50.4%),沿用了孤独感和压力的测量工具,新增了噩梦痛苦问卷、过度觉醒量表以及反应风格理论沉思量表,以更全面地评估噩梦强度及其他相关变量。
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孤独感依然显著地与噩梦频率相关联,且压力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孤独不仅增加了噩梦发生的频率,还影响了噩梦的强度。这些发现支持了ETL理论,即孤独感可以通过频繁和强烈的噩梦形式,在睡眠中表现为一种痛苦的体验。
进一步的中介机制分析显示,当同时考虑多个中介变量时,过度觉醒和沉思在解释孤独感与噩梦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压力单独分析时表现出中介效应,但在综合考虑多个中介变量的情况下,其作用似乎被其他因素所掩盖,这或许是因为过度觉醒和沉思更直接地反映了压力的具体表现。
然而,孤独并非总是负面的。今年9月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2]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项研究基于CBB(Communication, Bond, Belong,“沟通,联结,归属”)理论,构建了一个独处矩阵,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独处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当的独处不仅可以帮助恢复精力,还能增强社会联系感。特别是那些基础性的独处活动——如独自看电影、玩游戏、在咖啡馆里读书或听音乐——不仅能帮助我们恢复精力,还能增强与他人的联系感。
更重要的是,选择独处的动机至关重要。如果是出于积极的心态而选择独处,这样的时刻更能带来好处;反之,如果是因为负面情绪或社交压力而逃避人群,则可能无法享受到独处的好处。换句话说,带着愉快的心情享受独处时光,可以从中获得能量和满足感。
03
综上所述,这两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孤独感和噩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揭示了适当且积极的独处所带来的益处。如果你经常做噩梦,不妨考虑增加社交互动,拥抱温暖的人际关系,这或许有助于驱散噩梦的阴霾。但也不要忽视独处的价值,偶尔给自己一些时间独处,无论是沉浸于一本好书,还是静静地欣赏一部电影,这些时刻都可以成为你充电的机会。毕竟,适当且积极的独处能让你更加充满活力地回到社交生活中,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快乐。
因此,不要害怕孤单,学会平衡社交与独处的时间,才能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
参考
Floyd, Kory, et al. "Interpersonal Loneliness Predicts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Nightmares: An Examination of Theoretic Mechanism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24):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