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纪录片,新年上新了。
刚刚推出的一集中,副部级落马官员崔茂虎的故事,把我看乐了:他特别爱开会。
崔茂虎落马前的最高官职是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此前曾担任丽江市委书记,云南省委常委秘书长。
崔茂虎似乎不是那么贪钱,并不是像某些落马的老虎动辄有多少亿的受贿金额。他的涉案金额1043万元,也就大城市里的一套房的钱。
纪录片里提到,崔茂虎在担任丽江市委书记的时候,“喜欢开会”,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开会,很多会议空洞,没有实质内容,会议开得昏天黑地。当地干部每次去开会,都说是“听崔老师讲课”,他特别能讲,讲起工作来都是长篇大论。
在嘲笑崔茂虎热衷于开会的同时,我试着“意淫”了一下,如果把我放在那个位置,是不是也会爱开会呢?略加思考,就会发现大概率我也是个“会虫儿”。一旦处在那个位置上,就会发现开会的好处多多,而开会又特别容易,所以必然好开会。总结起来就是,开会好,会好开,好开会。
对于市委书记任上的崔茂虎来说,除了开会他好像已经和不需要再干什么。他当丽江市一把手,落实具体的工作,有市政府的各部门,有区县乡镇的各单位。他要做的,似乎就是把上面的要求传下去,把自己的要求提出来,这不就是开会么?我看一些地方媒体的重要新闻,几乎都是当地领导开了什么会,作了什么讲话。地级市的领导,似乎尤其忙着开会。国家的,省里的,各种精神,需要传达到基层,地级市承上启下,开会不仅能表现自己的勤奋,也能表现出对上面的忠诚,更能体现对下面的权威。
所以,崔茂虎应该是“热爱工作”的,他的工作成绩就是一年开了多少场会,发表了多少次讲话,上了多少次课。他能乐此不疲地开会,一定不仅仅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还因为他能开会中获得成就感和快感。
开会还能开出快感么?会的。市委书记在自己的地面上开会,他坐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他人都是听众,一声不响地听他一个人“讲课”,众人只能“接收”,只有他一个人“输出”,他会有一种代表真理的感觉,他会有一种“布道”的幻觉,会有言出法随一言九鼎的权威感,主席台下的人们都是“信众”,不能发言,不能质疑,不能走动,正襟危坐,做聆听状。
说到会议能够塑造权威感,还可以插一句——会议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公开点名、批评、表扬。市委书记在会场上的一句指名道姓的批评,对于下面的当事人来说,可能会有千钧之重,一句表扬,可能会有莫名的荣耀。这种恩威的宣示,是权威的一个来源。
开会好处如此之多,却又特别的容易,也就是说,对于崔茂虎而言,开会几乎零成本,却有高收益。还有什么活儿比念念稿子就容易的呢,还有什么比讲道理更简单的呢?即便道理讲得不通,也无人会质疑。
有人说,送外卖、开网约车是个门槛极低的活儿,所以才有很多人涌入其中。但是这俩活儿都比崔茂虎开会难得多,要按时把东西和人送到目的地啊,要熟悉路线和交通状况,难度可不是念念稿子能比的。
可能世上最容易的工作之一就是开会——当然,这是对于会上那个最重要的人而言的。在当年的丽江,崔茂虎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人吧。
所以总结崔茂虎在2017年到2021年丽江市委书记任上的正经工作,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那9个字:开会好,会好开,好开会。
总之,对于市委书记崔茂虎来说,开会特别好。
那么崔茂虎开会开出了什么成效呢?我查了一下官方的数据,那几年丽江的GDP年年上台阶,2017 年是339.48 亿元,在崔茂虎离任的2021年是570亿。你瞧,如果不是崔茂虎落马,他一定会认为他开的那些会对当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说了,开会太多,也就落个“形式主义”吧,不犯法,好像也不违纪。
既然开会有前面说过的各种好处,而且不犯法不违纪似乎也没有阻挡丽江的经济年年上台阶,崔茂虎为啥不开会呢?
在给丽江的人们开了不知多少会议后,崔茂虎高升了,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离开丽江后,他没再被诟病爱开会。因为虽然升官了但不再主政一方,便没有了获取开会快感的“场景”——没了那么多代表真理布道的机会。
你瞧,一旦环境变了,一旦不能“代表真理”,不能宣示恩威,爱开会的崔茂虎也不那么热衷于开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