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既关乎民生福祉,又牵动城市发展,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日前,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在该局统筹部署下,新华街楼龄超过30年的红棉楼小区改造项目于近日正式完工,这也是广州市花都区首例居民筹资直接参与改造项目落地。
政府牵头居民自筹资金,30多年老旧小区焕新
据介绍,新华街红棉楼小区改造项目已于近期正式完工。这两栋建成三十多年的居民楼,不仅在政府牵头、居民民主协商自筹资金的方式下焕然一新,让小区的“面子”好看、“里子”好用,更展示了居民自治的多样可能性。
红棉楼小区建于1994年,共有居民24户、住宅楼栋数2栋。楼体的老旧,令近年来小区问题频出,尤其是楼房外表面的条形砖出现开裂、脱落等情况,曾砸中停放在楼下的车辆,成为“悬”在居民头顶的安全隐患。华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曾钊荣就此表达了改造的紧迫性。
据介绍,华南社区多次组织街道规划建设办、老住户、业主代表等召开座谈会,经过多次协商,决定居民自主筹集维修资金维修外墙。华南社区和小区居民的行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花都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新华街、华南社区居委、市城市更新研究院专家实地调查研究,对整个小区进行全面“升级”。
据了解,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估算共约210万元,其中居民自筹资金120万元,修复了小区围墙和建筑外墙,优化小区排水系统,实施屋顶天面改造约850平方米,改造管线约320米,消除了安全隐患;设置了门禁系统,规划机动车停车位46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0个,规范了停车秩序;并开展了小区内部空间改造,增设室内消防设施21个,垃圾分类收集点12个,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约200米,体育健身或儿童娱乐设施4个。
经过升级改造,红棉小区“面子”“里子”焕然一新:平整的沥青路面、漂亮的楼房外墙、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生机盎然的各类绿植、完善的门禁系统等,让居民真真切切有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很好、很满意,盼了多年的翻新梦终于实现了,感觉就像搬进了新家。”小区居民伸出大拇指夸赞。
共建共治共享,居民参与改造长效管护
“新华街红棉楼小区纳入花都区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过程中充分践行共同缔造的理念,政府、居民以及专营单位,比如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等,大家共同投入资金参与改造,从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具有带头示范作用。”花都区住建局更新项目服务中心黄远睿表示。
同时,花都区住建局、新华街及华南居委还积极引导居民深入参与改造长效管护。目前,小区居民开设共管账户,以每户1000元的标准,共筹集改造后物业管理金2.4万元。后期管养方案采用业主自行管理的模式,由小区志愿者组成的业主委员会承担日常秩序维护等职责,并规范物业管理,确保改造效果长效长兴。
据介绍,新华街、华南社区居委还广泛发动居民党员、志愿者充实小区基层治理力量,增设党员活动中心、党建宣传栏等载体,开展各类组织生活和志愿活动,培育积极参与小区管理的“主心骨”和“热心人”,带动业主和住户有序参与自我管理活动。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方面表示,将持续创新模式、拓展渠道,让广大居民群众更有意愿和动力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管养,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文|记者 陈玉霞 通讯员 祝健轩
图|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