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 大会英伟达 NVIDIA 正式发布了全新的 50 系显卡,包括适用于台式机的桌面端,和笔记本电脑平台的移动端。那么,既然50系显卡大提升,RTX5070 能打 RTX4090 了吗?
RTX 50 系桌面端核心配置 & 架构
在硬件规格上,主要还是核心数目,显存,位宽上面的区分。
RTX 5090D :CUDA 数 21760,32G 显存,512bit 位宽,总功耗 575 W,16499 元起。
RTX 5080 :CUDA 数 10752,16G 显存,256bit 位宽,总功耗 360 W, 8299 元起。
RTX 5070Ti :CUDA 数 8960,16G 显存,256bit 位宽,总功耗 300 W。
RTX 5070 :CUDA 数 6144,12G 显存,192bit 位宽,总功耗 250 W。
新的50系卡,还加了辅助电源接口,几百瓦的功耗确实也该。不过官方说 50 系延续了高能效的设计,通常多数情况下不会跑满这个标定功耗,具体就等后面实测了。
全新的 50 系显卡采用了 Blackwell 架构,晶体管密度进一步提高。RTX 50 系列显卡新品的光栅性能提升,主要来自于密度增加的 CUDA 数目增加,频率提高,架构优化,GDDR7显存带来的读写性能提高,以及 DLSS4 的新特性。
发布会上就展现了一个放大版的工程样品,可以看到这下面这个芯片有 4 组 18颗 Blackwell GPU,一共 72 个。通过全新的 NVLink72 技术,可以连接多达 72 个 Blackwell GPU,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有更好的算力处理复杂的AI和科学计算任务。
Blackwell 架构显著带来了硬件处理规格的密度提高,新型的多单元流处理器,通过全新的第五代 Tensor Core ,也提高了 AI 计算方面的 TOPS 性能。
RTX 5070 有一个挺吸引大家关注的信息,有说法是 5070 可以媲美 4090,是真的吗?
其实,发布会上原话这段是在讲, RTX 5070 的笔记本电脑移动端,可以达到笔记本以前 RTX 4090 的性能,但是只有它4090原来一半的功耗,这种能效提升对于笔记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RTX 50 系桌面端性能对比
得益于 50 系新的 Blackwell 架构和新的 DLSS4,4K极致游戏性能大幅提升。下面的数据横比官宣使用 4K 分辨率,游戏最高画质,开启 DLSS 超分辨率性能模式和 DLSS 光线重建,40 系列开启帧生成功能,50 系列多帧生成功能 (4 倍模式)。
这里面可能 DLSS 和 50 系的光追新优化是重大功臣。
其他同系列相比于 40 系也有很强的进步,5080 的4K极致游戏表现,以及 5070/5070Ti 的2K极致表现都大幅提高,部分大作甚至达到 2 倍的性能。
假如官方给到的这个柱状图比例是正确的,那么其实可以细细分析出一些隐藏的信息。
我们把 DLSS 的部分先拿掉,后面再聊,光看孤岛惊魂的游戏性能对比数据,其中 90 和 80 是 4K光追的游戏对比,70 和 70 Ti 是 2K光追的游戏表现,使用 PS 进行标尺测量距离,就可以发现他们直接的纵向对比差距。
在 2K光追孤岛惊魂6的游戏表现下:
RTX 5070 比 4070 提高了 31.3%
RTX 5070Ti 比 4070Ti 提高了 33.2%
在 4K光追孤岛惊魂6的游戏表现下:
RTX 5080 比 4080 提高了 33.2%
RTX 5090D 比 4090D 提高了 38.2%
参考之前一些 3DMark 的跑分对比,4070Ti 大概是比 4070 有 25-28% 的提升,所以猜测 RTX 5070 拿掉光追和 DLSS 之后,大概就是在 4070Ti 和 4080 中间的这个位置。
DLSS 4 多帧生成
熟悉 DLSS 的朋友会戏称这个技术为 “大力水手”,其实这是一项非常强大利用 AI 显著增强游戏体验的好技术。
DLSS 全称为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是 NVIDIA 最早在 RTX 20 系显卡上面推行的一种新技术,这个技术依赖于RTX 显卡的 Tensor 核心 , 并且在 DLSS 4 引入了全新的多帧生成。
关于其他 DLSS 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的部分,可以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游戏画面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个画面帧,需要依赖于显卡和CPU一起工作,把一个个画面帧渲染出来。如果画面特别复杂,渲染的时间就会比较久,因此每秒钟生成的帧数就会低一些。
DLSS 帧生成,则是和传统的一些计算算法运算不同,通过AI神经网络模型的方式,让AI去猜帧,实现这种快速补帧,且不需要消耗特别多的运算性能。
而这一次 RTX 50 系显卡在游戏表现上大杀四方,甚至高达 2 倍游戏表现的原因,大概率和 DLSS 4 新架构下的新技术 —— 多帧生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和原来的 DLSS 3.5 不同,DLSS4 得益于新的 AI 模型生成速度和新架构,可以在减少使用 30% VRAM 的情况下,仍然相比于以前有 40% 提升的帧生成速度,每个渲染的帧只需要运行一次,就直接生成多个帧,大幅提高了画面的帧数表现。
4K游戏相比于 DLSS 3,近乎翻倍的提高,相比于原生帧数更是遥遥领先。
这次发布会花了很多篇幅讲 AI,具体 AI 相关的内容,可能很多朋友没有那么了解和关心,但是依靠 AI 的新工具,新模型,新技术,是真的实实在在能够落地做出东西的,能给游戏玩家带来更极致的体验。
NVIDIA ACE —— 自主意识的 AI 队友和 AI Boss
除了在游戏画面上可以运用 AI 技术增强图像和帧数方面的表现,在游戏的核心玩法上面,也可以利用到大语言模型相关的AI技术,实现有更有意思的游戏体验。
基于大语言模型以及其他AI技术所构造的生成式AI ,在这几年有着极大的能力增强。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这些AI模型的表现能力更像人了,而且是非常聪明,能像人类一样理解一些稍微复杂信息,并且能够给出对应的反应。
NVIDIA 的 ACE 技术,现在可以让AI游戏角色拥有自主意识了,相比以前传统式固定逻辑的笨笨的AI机器人,使用了 NVIDA ACE 的角色,可以像真人玩家一样在游戏里动态实时的根据当下状态进行决策,通过内置的角色设定和游戏数据,以及不同的AI模型技术,AI队友会收集和感知当下的状态,通过内置的推理进行理解,并且思考,进而产生下一步的行动,并且记忆状态来追踪长期目标。
比如说,在《永劫无间手游》PC版中,网易雷火与伏羲工作室加入了大语言模型和 NVIDIA ACE 技术驱动的AI队友,而且能够直接在用户客户端运行,保证本地的疾速响应。
这个 AI 队友已经很接近人类的理解了,不单认识游戏里面的装备,地址,并且对于队友的人类语言的沟通,也能够完全理解,帮忙拾取对应武器,敌人监测,响应玩家的要求穿上其他装备,听从玩家建议执行配合敲钟,配合掩护,帮忙复活,都能完全理解并且做出响应。
通过全新的 ACE 小语言模型和多模态语言模型技术,打造出来本地运行的AI队友,能实时和真人队友语音一样,理解并且快速响应各种不确定的沟通指令,这是非常颠覆性的AI队友提升,并且能极大提高玩家在AI角色陪玩组队游戏中的乐趣。
有AI队友的加持,当然也可以有AI Boss 的对抗。传统游戏的Boss 攻击机制往往都是相对固定的一些模式和套路,所以总会有玩家基于经验摸索出速通流,因为 boss 的攻击套路都被透了。
而在传奇5游戏中,经过AI的增强,Boss变得更加聪明了,不单会考虑知己知彼地分析真人玩家的装备和阵容,还会和人类一样吸取过去的经验,重新组织自己的行动方案。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而玩家一次也不能挑战同一个AI Boss。现在在AI的加持下,每一次挑战都可能会遇到不一样的 Boss 进攻方法,游戏boss的行为变得更加不可预料,挑战难度和趣味性也大大增加,相信带来的征服讨伐成就感也会更强。
现在,NVIDIA 正在与一些顶尖的游戏开发者合作,将 ACE 自主意识游戏角色融入游戏之中,比如《绝地求生》、《inZOI》和《永劫无间手游》PC 版等,在 2025,相信会看到 NVIDIA ACE 的AI角色,带来的游戏全新玩法的更多变革。
RTX 50 系移动端核心配置 & 架构
对于移动端的笔记本而言,RTX 50 系显卡同样支持 DLSS4,所以这个帧数大幅提高的黑科技对于游戏本来说是极好的。本身游戏本的屏幕相对显示器来说更小,超分技术应用起来的观感体验会更明显。
规格对比来说,5070 是 8G 显存,70Ti 是 12G,80 是 16G,90 是 24G。
RTX 5090:CUDA 数 10469,24G 显存,256bit 位宽,功耗 95-150 W。
RTX 5080 :CUDA 数 7680,16G 显存,256bit 位宽,功耗 80-150 W。
RTX 5070Ti :CUDA 数 5888,12G 显存,192bit 位宽,功耗 60-115W 。
RTX 5070 :CUDA 数 4608,8G 显存,128bit 位宽,功耗 50-100 W。
ROG 已经发布了旗舰游戏本和一些全能本,枪神9系列就搭载了 175W 性能释放的 RTX 5090 和 5080,140W 性能释放的 5070Ti,115W 的 5070。
后续桌面端和移动端,还会有 5060 等其他型号发布,目前跑分都暂时没有更多消息,不过猜测移动端的话,既然发布会提到了移动端 5070 有 4090 的性能,而只有一半的功耗,应该是全面利好游戏本的。
对于 4K 游戏来说,移动端笔记本RTX 5070 的8G 显存很可能是不够的,不过借助 DLSS4,适当调整画质,或许又会给玩家带来一些新的惊喜呢?
后续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