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能力欠佳”的年轻人,给消费市场带来了什么?

不知不觉2025年了,最早的一批00后都25岁了,90后已经是中年人了。

新一代的年轻人正在变成消费市场新的“自主消费者”,尽管这一届的年轻人被“诟病”为“抠门”、“爱存钱”,但他们终将不可避免的影响消费市场。

而市场也不得不迎合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趋势。

图片

图源网络


要想了解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得先了解新一代年轻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他们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环境下长大的,基本上都是“数字原住民”。

然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比上一代更高,整体上视野更开阔,思想更独立,彼此之间的交锋也更激烈,所以在价值观上也更加多元化。

信息爆炸+思想独立,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是,他们更加注重人生体验(而不是奉献),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更加多样化,有些人可能更喜欢宅在家里,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甚至谋生,并且接受这样的“躺平”,且并不为此感到羞愧;但也有很多人喜欢出去旅行、尝试新鲜事物,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当然,宏观环境的变迁,复杂的外部环境也会让他们面临不少人生难题,比如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可能也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焦虑和迷茫并存。

图片

图源网络

那么具备上述特质的年轻人,会倾向于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呢?

新一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他们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体现自己个性和品味的商品。定制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到他们的欢迎。

但是,喜欢个性化并不意味着会与“高价”“奢侈品”挂钩,虽然年轻消费者愿意为品质和体验支付溢价,但他们仍然注重性价比。他们会精打细算,寻找物超所值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价。“追求奢侈消费”并不会成为他们的标签。

换句话说,“品牌溢价”在他们眼中可能就是“bullshit”,一旦有品质相当的平替,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转向。

相较于物质消费,年轻消费者更注重体验消费,并且消费场景往往自带社交属性。年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受到社交媒体和朋友推荐的影响较大,他们愿意为旅游、娱乐、美食、文化活动等体验类消费买单,追求的是过程中的感受和记忆,并乐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消费体验。

图片


此外,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的科技敏感度超高,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持拥抱姿态,尤其是与智能生活相关的产品。

还有,未来的品牌“讲故事和梳理价值观”的能力非常重要,年轻消费者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倾向于支持那些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品牌,并且忠诚度非常高。

最后,他们是一群会“为热爱买单”的群体过去以“薪资和财富”作为“用户群体画像依据”的方式已经不适用了,他们可以高价投注“爱好领域”,然后抠抠索索的拼单“1块五一包的泡面”(年轻人的消费力仍然存在,就看品牌能不能挖掘出来)

当然,什么移动消费、国货崛起之类的都是套路了,这里不再赘述。

PS:上述消费模式,是从群体角度出发,不代表个案或者少部分人群。每一代群体里,都会有“物质消费至上”的阶级,也会有“艰苦朴素”的消费风格。且我不认为短视频或者短剧里疯狂曝热度的那些生活方式,会真的代表年轻群体的消费行为模式。

图片


最后一个问题,伴随着这批年轻人的成长,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出征海外的征程,那么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又会扮演什么角色?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强调的是,企业不仅仅是服务于年轻人的。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年轻人在人口结构当中已经属于“少数群体”了,而且也不是“消费力最旺盛”的群体。

因此,企业肯定要迎合当下市场中“最富消费力的群体”的风格。所以这些企业的风格未必会令年轻人满意。

而在未来的全球消费市场当中,中国企业扮演的是将“过去几年在内地已经成功的商业模式”推广到全球的角色。

比如,便捷的线上购物、多样的支付方式、高效的物流体系、近乎疯狂的促销手段和市场扩张速度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低价”。

在推广过程中,会伴随着中国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供应链、品牌和文化的全球化布局】的转变,也会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完成文化输出和品牌重构的使命。

当然,推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会迎来效仿、监管、贸易争端和法律争议,但趋势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