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在中国大地上是常见的,寓意着美丽、离愁与高贵。于我,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遥远而熟悉,那里曾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住所,也是他们为国为民操劳之处,承载着诸多回忆与深情。
今天,是周总理逝世49周年纪念日。重读军旅女作家顾保孜创作的《周恩来最后600天》一书,我再次走进总理的过往。书中故事源于新华社原记者杜修贤拍摄的照片和亲身经历,引领我去感悟总理的故事与风骨。
周总理鞠躬尽瘁。1973年6月初,越南总理范文同半夜求见前,周总理已连续工作30多小时。他修饰仪容,却在刮胡子时靠着镜子睡着了。他如老黄牛般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只为不辜负人民的信任。
翻阅周总理1974年1至5月工作日程,病重的他坚持工作139天,每日工作时长令人感叹。他多次长时间工作,5个月接见外宾80多人次,如燃烧的蜡烛照亮国家前路,奉献自己毫无保留。
从1974 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在近600天中,周总理承受巨大痛苦,手术13次,离世时体重不到60斤。他在医院接待外宾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把最后的光和热献给神州大地。
周总理心中时刻装着人民。1975年3月26日,术后,他在手术台上关切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嘱托他人尽快解决。他大爱无私,对人民的关怀如春雨滋润心田。
1976 年1月8日上午9时58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灵车驶过长安街,挽纱、花圈和黑纱牵动全国人民沉痛的心。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上街送别,十里长街泪成海,哭声呼唤声交织着人民的敬爱与不舍。
海棠依依思故人。周总理对海棠花情有独钟。海棠花鲜艳温柔而不妖冶,超群逸伦而不张扬,正是周总理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象征。
梁衡在《大无大有周恩来》中写道,“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他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时光穿梭,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见证了周总理的品格与风骨。他的精神如海棠般芬芳,会陪伴我们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