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妇产科学》第十版教材,看看这些多腔和多角的子宫,探索其中关于子宫畸形的新见解和新进展。
章节变更
第九版教材——第二十二章女性生殖器发育异常,有三个小节,第一节女生殖器的发生。
第十版教材——第二十三章女性生殖器官与性发育异常,里面包含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女性生殖器的发生挪至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与解剖第一小节。
三部分内容的名称没有变化,总章节的名称及位置的变动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
内容整合与逻辑优化。将女性生殖器官的发生调整至第二章,与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内容放在一起,使得教材内容的逻辑性更强。生殖器官的发育是生殖系统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时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与生殖系统整体发育之间的关系。
阴道闭锁
主要是治疗部分的变化。
第九版教材——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切除。手术以解除阴道阻塞,使经血引流通畅为原则。阴道下段闭锁手术与处女膜闭锁手术相似,术后定期扩张阴道以防挛缩。阴道完全闭锁应充分评价宫颈发育不良状况,手术方法有子宫切除术、子宫阴道贯通术、宫颈端端贯通术。
第十版教材——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解除梗阻、重建阴道和预防再粘连。阴道下段闭锁手术设计应根据闭锁段的长度,闭锁长度 < 3 cm 可采用直接下拉法阴道成形,术后短期置模具扩张以保持通畅;闭锁长度 ≥ 3 cm 建议使用腹膜、羊膜、生物补片等组织衬里行阴道成形术,且术后需要更长时间的模具放置和定期扩张,以防贯通的阴道再挛缩。也可以分期手术,先置管引流经血,再贯通放置模具。阴道完全闭锁应充分评价子宫颈发育不良程度,手术方法有子宫切除术、子宫阴道贯通术、子宫颈端端贯通术等。
小结
相对比第九版教材,第十版教材则提出了一个客观的数据,即根据闭锁段的具体长度(< 3 cm 或 ≥ 3 cm)设计不同的手术方案。这种个性化的手术设计能够更精准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手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于复杂的阴道闭锁情况,第十版教材首次提出了分期手术的概念,先置管引流经血,再贯通放置模具。这种分阶段的手术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恢复和适应,同时引流经血后可以复核测量闭锁段的长度,也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手术选择。
第十版教材特别强调了预防再粘连的重要性,这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要关注手术本身,还要重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致力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的医疗模式逐步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阴道斜隔综合征
1
第十版教材中阴道斜隔综合征出现了英文缩写(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
小结
使用英文缩写「OVSS」有助于在医学教育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和信息传递。规范的缩写使得学生和专业人士能够更快速地识别和记忆这一疾病名称,从而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避免因名称复杂而导致的混淆和误解。
2
第九版教材——分为 3 个类型,I 型为无孔斜隔;Ⅱ型为有孔斜隔;III 型为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
第十版教材——分为 4 个类型,增加了 IV 型。IV 型为子宫颈闭锁型,闭锁侧子宫发育不良,其下方的阴道斜隔隔后腔窄小无积血 ,但也可无此隔后腔(如图 1)。
图 1 OVSS 4 种类型示意图(来源:第十版教材)
小结
分型中 IV 型的增加使得分型更加全面,能够涵盖更多临床表现和解剖学特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新的分型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分类依据,有助于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推动相关医学知识的发展。
3
第九版教材——手术时机以经期为宜。做最大范围的隔切除,术后不需放置阴道模具。
第十版教材——阴道斜隔可采用经阴道或阴道内镜斜隔切除术。手术关键在于充分切除斜隔,保证引流通畅,术后注意预防手术创面粘连。IV 型诊断明确后应切除梗阻不通的子宫和输卵管。
小结
对比第九版教材,针对治疗方案,第十版教材给出细化的手术方法和术后管理。使得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强调术后管理的关键点和重要性,如预防粘连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双角子宫
主要是定义和诊断部分的变化。
第九版教材—— 根据宫角在宫底水平融合不全的程度分为完全双角子宫和不全双角子宫。检查可扪及子宫底部有凹陷。
第十版教材——双角子宫(bicornuate uterus)为两侧米勒管部分融合,形成两个子宫角独立但子宫腔相通的形态,通常为一个子宫颈,子宫底浆膜下陷的深度 > 1 cm。根据中隔下陷是否达到子宫颈内口分为完全双角子宫和不全双角子宫。
小结
相比较第九版教材,第十版教材对双角子宫的定义更为详细和规范。不仅明确了双角子宫的由来,对前面知识做了回顾和关联,还具体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即两个子宫角独立但子宫腔相通,并且通常只有一个子宫颈。此外,第十版还提出了诊断双角子宫的客观依据,即子宫底浆膜下陷的深度需大于 1 cm。同时,根据中隔下陷是否达到子宫颈内口,将双角子宫进一步细分为完全双角子宫和不全双角子宫。这些改进使得第十版教材在描述双角子宫时更加准确和易于理解。
纵隔子宫
主要是诊断方法部分的变化。
第九版教材——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有助于了解宫腔形态。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是诊断纵隔子宫的「金标准」方法。
第十版教材——经阴道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更推荐三维超声准确测量。超声影像表现为 2 个内膜回声区域,子宫底部无明显凹陷切迹或凹陷深度 < 1 cm,而子宫腔内中隔长度以两侧输卵管开口连线为底,高度 > 1 cm,且隔的夹角 ≤ 90°。
小结
很明显,在第十版教材,辅助检查的变化体现了了诊断技术的优化。相较于传统的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能够提供更为立体和详细的子宫形态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子宫的结构特征,无创且准确。
同时,第十版教材对纵隔子宫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明确了子宫底部无明显凹陷切迹或凹陷深度小于 1 cm,以及子宫腔内中隔长度以两侧输卵管开口连线为底,高度大于 1 cm 且隔的夹角 ≤ 90° 等标准。这些客观的测量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使得诊断过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图 2 为丁香园站友@索尔的武器提供的不全纵隔子宫的三维成像图。
图 2 不全纵膈子宫的三维成像图
多腔多角子宫的谜,逐一解开显真知。章节整合逻辑强,知识体系更完善。阴道闭锁手术新,个性化方案显神通。斜隔综合征分型全,治疗方案更精准。双角子宫定义明,诊断标准更客观。纵隔子宫超声优,三维影像显细节。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在革新!
作者:赵天皎
策划:so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