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震中20公里范围内有4个乡镇街道驻地、27个村。
截至1月8日10时,此次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将地震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
据人民日报,当地现已统筹调集部队、公安、武警、消防、森林消防、边境管理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共14668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共搜救出被困人员407人,共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共搭建帐篷3705顶,转移安置46525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1月8日下午,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辉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根据定日6.8级地震邻区的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震区近期存在发生5至6级地震的可能。
“震醒了,真怕了,心痛了”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定日县措果乡,定日县县城及周边震感十分明显,震中5公里内有多个村庄,平均海拔约4259米。
“震醒了,真怕了,心痛了。”回忆地震发生的瞬间,西藏网友张青(化名)仍心有余悸,张青一家居住于定日县附近乡镇,即使距震中心约400公里,震感依旧强烈,她提到“家里蓄水的水缸里水被晃得一前一后溢出来不少”“地一晃牛都被吓得跑了”,后面发现今年新建成的两间房子都有开裂情况。相比这些,张青更为挂心震中的定日乡亲们,有人打听如何捐赠物资时,她积极回应。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截至1月7日18时,定日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50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9次,目前最大余震4.4级,距主震震中约18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定日6.8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距离约11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据悉,1950年以来,拉萨地块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为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本次地震的震级是比较典型的正断层型地震。他还提到,正断层型地震发生强余震的概率相对较小,但依然需要关注。强余震可能导致危房倒塌,带来次生灾害。
与张青家类似,多位地震受灾群众提及,自家房屋出现大面积明显裂痕,不少已经倒塌,在不少地震发生瞬间的视频及救援视频中,房屋倒塌的画面触目惊心:墙体坍塌、土块砖瓦凌乱、生活用品散落一地。
中青报相关报道中,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前副所长陆鸣提到,受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西藏边远高原牧区房屋以生土结构为主。据他分析,400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几乎不生长树木,当地偏远村镇居民因为取木材困难,使用木头做承重结构的很少,大部分用生土或混合碎石建房。而按照经验,生土结构房屋是框架、砖混、土木等房屋类型中抗倒塌能力最差的一种,一般比土木结构更差。据统计,截至7日19时,定日县地震已造成3609户房屋倒塌,成为伤亡惨重的一大缘由。
灾区缺少防寒御寒物资
地震发生时,许多居民正在睡梦中,被强烈震感唤醒,着急忙慌逃生,有亲历者表示“又冷,又饿,特别早上从屋里跑出来冷得发抖”。7日晚,当地温度降至-18℃,因担心余震发生,居民们在定日县多个广场上聚集避险,抱团取暖。
此外,还有多位旅客受到影响。珠穆朗玛峰北坡位于西藏定日县境内,地震发生时,有旅客正在酒店休息,也有旅客正在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均感受到明显震感。据悉,截至8日,珠穆朗玛峰未观测到有明显的冰崩、雪崩或地质变动。当地文旅部门已宣布珠峰景区暂停对外开放,有旅客表示已更改旅途,前往拉萨返程。
定日县民政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曾发布在定日县政府大院接收救灾物资及资金的通知,8日下午,对接人普次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在政府和多方救援力量的支持下,救援物资已能覆盖大部分受灾群众,“食品方面较为充足,目前还有小缺口,缺帐篷、棉被棉衣等防寒御寒物资”。
余震频发、严寒低温,再加上高原反应影响救援进度,到8日上午受灾群众度过了艰难一夜。与此同时,各方力量也在积极行动。
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西藏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重点用于灾区受损道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建设,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截至7日22时,西藏边检总站移民管理警察将第一批56顶帐篷在定日县长所乡杂村安置点安置完毕。每顶帐篷分别配备了单兵自热食品、压缩干食等群众必需生活物资,已有100余名老弱妇孺等受灾群众入住帐篷。
此外,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向西藏紧急调拨的首批5800余件棉帐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灾区,其余1.6万余件中央救灾物资将于8日陆续运抵灾区。
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正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紧急调运的棉帐篷、折叠床、高低床、棉被、毛毯、棉大衣(防寒服)、防寒鞋、取暖器、发电机、炉子、应急照明灯以及食品、药品等必需物资共计42.8万余件(个)、燃料81车,已陆续抵达灾区。 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共搭建帐篷3705顶,转移安置46525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多方救援力量火速驰援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出动,1月7日中午,据国家消防救援局消息,西藏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共投入794人、150车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另有427人集结待命。此外,前突力量12人、2车已到达长所乡展开救援。
1月7日12时53分许,西藏消防救援人员在长所乡古荣村发现并救出一名男性被困人员;13时05分许,西藏消防救援人员在措果乡救出一名40岁左右女性被困人员……直到夜幕降临,救援和安置行动仍在继续。
1月8日凌晨1点30分许,山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增援力量抵达指定救援场所,在定日县曲洛乡中心小学旁帮助百姓搭建帐篷。1月8日凌晨1点,拉萨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战员分三组开展救援,一组进行宿营地搭建,一组协助措果乡卸载相关物资,一组负责措果乡受灾的雪珠村、野江村共6个临时安置点开展防火巡查,重点检查了临时安置点帐篷内线路敷设情况,同时查看了帐篷牢固及用火情况,督促提醒临时安置点消防安全。
民间救援力量也在行动
地震灾情发生后,公羊会迅速响应救援机制。经应急管理部门批准,7日下午,公羊救援队派遣12名队员,携带76件专业地震救援设备赶赴拉萨集结。公羊会公益基金会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调拨人民币80万元,紧急采购了一批救援装备及灾区目前急缺的过冬物资。1月8日清晨,公羊救援队特勤力量出动5台卡车携带第一批捐赠物资前往日喀则定日灾区,开展救援及赈灾工作。
西藏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6车18人于1月7日下午到达日喀则定日县长所乡森嘎村震中,随后立即投入工作,搭建安置帐篷20顶,安置村民80余人,并连夜进行搜救工作。1月8日下午5时,西藏蓝天救援队第二梯队运送物资队伍11车17人已从队部出发,携带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前往灾区一线。
“全村的房子基本都被夷为平地。”1月8日下午,西藏蓝天救援协调中心主任张东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西藏蓝天救援队目前所在的长所乡古荣村是此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张东旭介绍,经过紧张的救援行动,目前长所乡古荣村、森噶村已无失联被困人员,当前西藏蓝天救援队的工作重点在尽快搭建板房,以安置受灾民众过夜。此外,救援队员们还在尽量搜寻被困、走失的牛羊等牲畜,尽量帮助灾民减少经济损失。
“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候,我手里的矿泉水都是结冰的。” 张东旭介绍,古荣村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带,气温寒冷,救援队员们工作不久,手指就被冻僵了,这给救援和安置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张东旭称,当前灾区饮食、帐篷等物资供给充足,但还缺少足够的御寒装备。
高原救援存诸多难点
“高寒环境对生命救援构成最大挑战。”卓明信援创始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郝南在此次地震灾情简报中分析称,震区近日每日最高气温为零上2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18摄氏度,极不利于废墟下生存,救援时间窗口期只有数个小时。
郝南说,震中位于偏远地区,救援力量从出发到抵达灾区,相较此前其他地震救援需要更多时间,“因为要开车,车程十多个小时,这是无论如何也省不下来的”。 郝南表示,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4256米,高海拔环境对投入一线赈济工作的人员资质和经验构成很大限制,不应鼓励没有高原工作经验和专门的高原环境工作训练的工作人员进入受灾地区。
郝南还提到,寒冷是未来几个月内临时安置要应对的首要因素,当前大件保暖物资正在成规模发往受灾地区,应能较快满足3.04万名受灾群众的短期安置需求。不过之后在严寒条件下持续数月的电力、柴油及能源供给方案、家庭取暖保障及配套安全措施、各级医疗保障,将是保障中长期安置生活条件的关键。
震后次生灾害同样是当前需要防范的重点。徐锡伟表示,要注意防范地震发生后的次生灾害。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地带,高寒、缺氧、分布着许多被河流切割形成的高山峡谷。这种地貌特征下的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山体崩塌、滚石、雪崩和冰川断裂。如果后续遇到下雨天气,还要防范泥石流。
1月7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文中指出,该实验室利用前期研发的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分析,认为地质灾害的高概率区重点涉及曲洛乡、措果乡和尼辖乡的部分山体,由于存在冰川、冰湖,除山区滑坡和崩塌,还可能诱发冰川失稳、冰湖溃决等灾害链,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文|记者 王隽杰 谢小婉
图|受访者提供